1樓:高考諮詢清清學姐
3全部在進行脫毒馬鈴薯的種植的過程中要做好品種的選擇工作,因為每個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地的自然環境存在差異。一般而言在進行脫毒馬鈴薯品種的選擇時,以每個50克左右為宜,而且在農村第一季度的栽培時要選擇高抗免疫病中的晚熟品種,而在第二季度栽培時就要選擇種早熟或者是極早熟的品種。
在進行脫毒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馬鈴薯是不可以重茬栽種的,包括在最近的三年之內種過茄子作物的土地。因此在大田生產中,馬鈴薯一定要避免重茬情況出現,包括馬鈴薯本身以及馬鈴薯與茄科作物都不可以。
2樓:
馬鈴薯直接油炸,哈哈
3樓:至愛love寶寶
馬鈴薯放的時間長,長芽了會有毒。
4樓:金純玄令怡
用植物組織培養《用根尖或莖尖(最嫩的芽)。
5樓:匿名使用者
煮上1天什麼毒都沒了
6樓:雨木相寒
馬鈴薯有毒嗎?幹嘛要脫毒
莖尖脫毒培養的原理是什麼,細胞工程
7樓:111尚屬首次
莖尖脫毒培養的原理是什麼?在剝離莖尖時,應注意什麼細節問題?
莖尖培養脫毒的原理即「植物體內病毒梯度分佈學說」 :病毒在植物體內的分佈 是不均勻的,病毒的數量隨植株部位及年齡而異,越靠近頂端分生區域的病毒感染 濃度越低,生長點(越 0.7-1.
0mm)則幾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由於病毒運轉速度 慢,加上莖尖分生組織沒有 維管束,病毒只能通過胞間連絲傳遞,趕不上細胞分 裂和生長的速度,所以 生長點的病毒數量極少或無) 。因此 有可能採用小的莖尖 離體培養而脫除植物病毒。
應注意問題:由於莖尖越小其帶毒率越低,脫毒效果越好,但是操作難度越大, 培養成活率及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越弱;莖尖越大,其操作越容易,莖尖培養成活 率及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越強,但莖尖的帶毒率越高,其脫毒效果就越小, 所以 在剝離莖尖時,要兼顧脫毒率、成活率及莖尖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脫毒的例項:馬鈴薯脫毒技術
下列過程中,需要採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是( )①利用花葯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植株 ②利用秋水
8樓:雛莓
①培養從離體的花粉細胞(或花葯組織)開始,屬於植物組織培養;
②是單倍體幼苗經染色體加倍是正常發育;
③中將目的基因匯入受體細胞,再組織培養發育成個體,屬於組織培養;
④利用細胞工程培育「番茄馬鈴薯」雜種植株,需要從離體細胞開始,屬於植物組織培養;
⑤用分生區的細胞進行組織培養,使作物脫毒,屬於植物組織培養;
故選:d.
馬鈴薯栽培的脫毒技術
9樓:稻子
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易感染多種病毒,產生卷葉、花葉、束頂矮化等複雜症狀。馬鈴薯是無性繁殖作物,體內的病毒可以逐代積累,嚴重時減產幅度可達40%-70%,嚴重降低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
所謂「脫毒」,就是脫去馬鈴薯自身積累和感染的病毒。方法是切取馬鈴薯幼芽莖尖生長錐0.2-0.
3毫米,進行組織培養,育成脫毒試管苗,進而結出無病毒的塊莖。該項技術稱作「莖尖脫毒」技術,它已成為防治馬鈴薯病毒,提高馬鈴薯產量最好的方法。 1、漢中平川和丘陵露天馬鈴薯的安全播種期為2月4日的立春前後,山區氣溫低播種期相對推遲。
2、品種選擇。經近幾年的試驗示範推廣,漢中露天馬鈴薯的適宜品種有克新6號、克新一號、沙雜15、安薯58號、安薯56號、臺灣紅皮等。 1、播種前的15天,挑選具有本品種特徵,表皮色澤新鮮、沒有龜裂、沒有病斑的塊莖作為種薯。
2、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
3、場地消毒。切芽塊的場地和裝芽塊的工具,要用2%的硫酸銅溶液噴霧,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減少芽塊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機會。
4、切刀消毒。馬鈴薯晚疫病、環腐病等病原菌在種薯上越冬,切刀是病原菌的主要傳播工具,尤其是環腐病,目前尚無**和控制病情的特效藥,因此要在切芽塊上下功夫,防止病原菌通過切刀傳播。具體做法是:
準備一個瓷盆,盆內盛有一定量的75%酒精或0.3%的高錳酸鉀溶液,準備三把切刀放入上述溶液中浸泡消毒,這些切刀輪流使用,用後隨即放入盆內消毒。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鐘然後繼續使用。
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通過切刀傳染。
5、切芽塊的要求。芽塊不宜太小,每個芽塊重量不能小於30克,大芽塊能增強抗旱性,並能延長離乳期,每個芽塊至少要有一個芽眼。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1、選擇地塊:適合栽培馬鈴薯的地塊,要土質疏鬆,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豐富,地勢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2、合理輪作:馬鈴薯不宜連作,因為連作能使土傳性病蟲害加重,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嚴重缺乏,破壞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使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質積累增加,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前茬作物可以是水稻、玉米、蔥蒜、瓜類等。
3、合理施肥:施肥最好採用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按馬鈴薯的需肥規律施肥,試驗證明,畝產塊莖1000公斤時,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5.
6公斤、磷2.2公斤、鉀10.2公斤。
馬鈴薯對肥料三要素的需要以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氮、磷、鉀的比例為5:2:
9。不具備平衡施肥條件的地方,中等地力每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含鉀量高的三元復混肥75-100公斤。
4、播種:按照壟距為50-60釐米開溝,溝深10釐米,在溝內施化肥,化肥上面施有機肥。在有機肥上面播芽塊,儘量使芽塊與化肥隔離開。
按照馬鈴薯品種要求的密度播種,早熟品種株距為20釐米,中熟品種株距為25釐米。覆土達6-10釐米厚。中等地力條件下,保證每畝種植5000穴以上。
大田播種完成後,在地頭、地邊的壟溝裡播一定量芽塊,以備大田缺苗時補苗用。 1、幼苗期(出苗-現蕾)管理:
(1) 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培土時間在苗高6釐米左右,此期地下匍匐莖尚未形成,可合理深鋤。10天后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莖未大量形成,要合理深鋤,達到層層高培土的目的。
現蕾初期進行第三遍培土,此期地下匍匐莖已形成,而且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形成塊莖,因此要合理淺耕,以免傷匍匐莖。苗期三次中耕培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為馬鈴薯根系發育和結薯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 防治害蟲。苗期乃至結薯期、長薯期的主要蟲害是蚜蟲、地老虎和紅蜘蛛,田間發現個別蟲害時,即可防治。防治藥物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3) 追肥。在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條件下,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追肥之必要時,可在6葉期追肥,追肥過早,起不到追肥作用,追肥過晚增產效果差,甚至貪青徒長,造成減產。
2、結薯期(現蕾-落花)管理
(1) 對於大量結實的品種,要摘除過多花蕾,節約養分,尤其節約光合產物,促進地下部結薯。摘除花蕾時,不要傷害旗葉。
(2) 此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要避免乾旱,遇乾旱要澆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3) 此期易發生、流行馬鈴薯晚疫病,可在發病前期,用甲霜靈錳鋅、瑞毒黴、代森錳鋅、百菌清、硫酸銅、敵菌特進行預防。
3、結薯期(落花-塊莖生理成熟)管理
此期根系逐漸衰老,吸收能力減弱,要注重防早衰,葉面噴施一次0.5%-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有效地防早衰,使地下塊莖達到生理成熟。 (1)提高地溫,增加有效積溫。
有效積溫不足是早春馬鈴薯高產的限制因子,覆膜可充分利用冬天和早春的光熱資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5℃,能促進馬鈴薯芽的生長,使其早出苗10-15天,增加馬鈴薯生長期內的積溫達到早結薯,實現高產的目的。
(2)保持墒情,穩定土壤水分。覆膜能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相對穩定,有利於抗旱保墒。覆膜可防止澆水或雨水造成土壤沉重而使土壤保持疏鬆狀態,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膨大。
(3)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轉化。覆膜的土壤孔隙度增大,通氣效果好。覆膜後地溫提高,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分解,提高養分利用率。
(4)是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結構。進行地膜覆蓋能始終保持土壤表面不板結,膜下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疏鬆,土壤容重降低,通透性增強,有利於根系生長;
(5)可以防除雜草,減少草害。 (1)整地、施肥。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鬆,前茬種植禾穀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
基肥的用量為:每畝農家肥1500-3000公斤,碳酸氫銨50公斤,草木灰200公斤。
(2)種薯準備。選擇高產的脫毒馬鈴薯,如早大白、東農303、費烏瑞它、尤金及克新6號、克新一號等優良品種,剔除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等薯塊。一般每畝需備種150-180公斤。
(3)切塊。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後再分切,每個種薯塊不能少於30克,並保證每塊有1-2個芽眼。切種時為防止病菌從切刀傳染,應備用兩把切薯刀,一把放於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消毒,當遇到病薯時及時取除然後再換經消毒的切薯刀,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秒鐘然後繼續使用。
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環腐病,黑脛病等通過切刀傳染。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4)催大芽。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大芽再播種。催大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由於土壤溼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
時間是從每年的公曆12月間農戶播種期開始。催芽可以在室內、溫床、塑料大棚、小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在室內催芽可用兩三層磚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就挖一個20釐米深的坑,然後放2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將切好的著塊擺放一層,再鋪放2-3釐米厚溼潤的綿砂土,反覆擺放4-5層後,將上部用草蓋住,20天左右馬鈴薯芽可達1-3釐米,這時將莖塊扒出,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芽變成濃綠色則可播種。
注意在催芽時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馬上清除。
(5)栽種。保持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用1米寬的地膜種2行,2米寬地膜種4-5行。
大小行種植時,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20-25釐米(7寸左右),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公斤15-15-1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公斤磷酸二銨、20-30公斤碳銨再加20-25公斤的硫酸鉀做種肥,施於播穴或播溝內,注意肥料儘量減少與種薯接觸,蓋土厚度控制在8-10釐米,然後覆蓋地膜。蓋時膜要讓地膜平貼畦面,膜邊壓緊蓋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
如用除草劑時需要注意栽種好一行噴施一行乙草銨除草劑,然後在土壤溼潤的情況下馬上覆蓋地膜可提高效果。為節省地膜成本以2000×0.006毫米或1000×0.
006毫米規格為宜。
(6)適時放苗。在公曆3月5日前後,當馬鈴薯苗破土出苗在3釐米以上時,要及時在破土處的地膜上劃一個4-5釐米的口子,使馬鈴薯苗露出地膜,並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少許細土壤蓋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幼苗。
(7)馬鈴薯病害預防。早熟馬鈴薯易感晚疫病,在3月下旬如遇連陰雨,應及時進行馬鈴薯病害預防,這個時期如天氣晴朗,則必須在4月5日時進行一次防治,這樣晚疫病就很少會發生。防治藥劑常用甲霜靈錳鋅、瑞毒黴、代森錳鋅、百菌清、硫酸銅,防治時任選一種藥劑,如需第二次防治時可再另換一種噴施。
(8)收穫。在4月中、下旬的結薯期內,隨時可早採收上市。在漢中平川地區,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中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莖葉由綠變黃並逐漸枯萎,馬鈴薯生長完全成熟,這時應及時選擇土壤適當乾爽時的晴天進行收穫。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造成汙染的原因有哪些
汙染的 植物組培汙染主要是黴菌 細菌和酵母菌引起的汙染。黴菌和酵母菌在培養條件下生長快,很容易觀察到,而細菌潛伏期長,植物組織一般不表現症狀,所以很難在前期和肉眼觀察到 1 國外有關學者認為細菌汙染的 主要有三個 一是材料內部滅菌處理不好,這樣造成的汙染佔汙染總數的1 3 1 2。二是在正常的滅菌的...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胚狀體是脫分化還是再分化形成的
手機使用者 真正的說法是化生,高中的說法應該是脫分化然後再分化,或者是直接說成是轉分化 求註冊 脫分化是指分化程度高到分化程度低,再分化是指分化程度低到分化程度高,兩者的方向完全相反,不可能出現兩者兼而有之的情況。檢視原帖 雪花 離體組織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胚狀體.檢視原帖 噗哧哧3tz夼...
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為什麼要進行一系列
邊翠桃漫展 首先注意兩個詞 滅菌 和 消毒 很明顯,前者要求比後者嚴格的多。作為植物組織培養,要求非常嚴格的無菌環境,只要沾上極少量菌體或者芽孢就有可能造成培養失敗。而且,不僅是細菌可以汙染,真菌同樣會造成汙染。所以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大部分用的是 滅菌 而非 消毒 如果滅菌不徹底,培養過程中存在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