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危害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

時間 2021-05-07 20:01:17

1樓:我的家鄉我說了算

危害行為

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犯罪行為分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基本形式。

作為指犯罪人用積極的行為實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即不當為而為之。作為是人的身體的積極動作。如果行為人違反刑法禁止性規範,即違反不當為的義務而實施某種行為的,就成為危害行為中的作為。

不作為是指犯罪人有義務實施且可能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而未實施的行為,即當為而不為。構成刑法中的不作為,客觀方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特定義務是法律上的義務,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義務,其**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特定義務、職務上或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和先行行為產生的義務。

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實際可能性。行為人雖然具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但由於某種客觀原因而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實際可能性,則不構成犯罪的不作為。

行為人未履行特定義務。在不作為犯罪中,雖然行為人有時也實施某些積極的動作,但其未履行特定的義務。

作為和不作為在我國刑法中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多數犯罪只能由作為方式構成,有些犯罪只能由不作為方式構成,如刑法第261條的遺棄罪,即純正不作為犯。另有一些犯罪既可以由作為方式構成,也可以由不作為方式構成,如故意殺人罪,即不純正不作為犯。

犯罪行為

我國刑法規定有四百多種犯罪,從構成要件上進行分析,每一種犯罪都具備四個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

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係。犯罪客體和犯罪物件是不同的,犯罪物件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物件,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物件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係

2樓:桂林律師

犯罪行為是指那些嚴重的危害行為,很多危害行為並不構成犯罪,但是沒有危害的任何行為都不可能構成犯罪。

打人一巴掌,有危害行為,但未必就是犯罪行為;如果把人打成輕傷了,就有可能是犯罪行為了。

隨地吐痰是危害行為,但不是犯罪行為。

3樓:沐運華

就學理而言,犯罪行為是指為刑法所明文禁止,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依法應受刑事處罰的行為。

而危害行為要廣於犯罪行為,凡是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就是危害行為。

犯罪行為,實行行為,危害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 10

4樓:務雋晁淑哲

這三個是不是一個概念層次

犯罪是非法的,是負責的行為,該行為的合法利益衝突和刑法**的可能性。

實現簡單的行為,是行為根據刑法的構成要素,併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的型別。

傷害行為是不是一個法律概念,,但是一種生活理念。

簡單的危險範圍,犯罪行為是有害的,有害的行為,包括非法和非道德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看,實施的行為都是有害的行為。執行的任何行為與犯罪行為是一種交叉關係,實施行為不一定是犯罪,因為犯罪者可能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人。

犯罪並不總是執行的任何行為,因為犯罪的預備行為的一部分。

5樓:聖花淺草

這三者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概念

犯罪行為指的是違法且有責的行為,即由刑法規定的具有法益侵犯性和非難可能性的行為。

實行行為簡單的說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行為,也即型別性的法益侵害行為。

危害行為則不是法律概念,而是屬於生活概念。

簡單的說,危害性的範圍最大,犯罪行為是危害行為的一種,但危害行為還包括違法行為以及非道德行為等。從另一個角度講,實行行為也都屬於危害行為。而實行行為與犯罪行為是交叉關係,實行行為並不必然是犯罪行為,因為實行行為人可能是無責任人。

而犯罪行為也並不都是實行行為,因為一部分預備行為也是犯罪行為。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可以參照,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中關於「行為」的講解

實行行為與危害行為的區別

7樓:麼破1自我

1、二者性質不同

危害行為則不是法律概念,而是屬於生活概念,作為是人的身體的積極動作。如果行為人違反刑法禁止性規範,即違反不當為的義務而實施某種行為的,就成為危害行為中的作為。

實行行為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行為,如果共同犯罪中只有一個實行犯,那麼該實行犯的實行行為無異於單獨犯罪。

2、二者包含內容不同

實行行為包含直接實行行為和間接實行行為兩種,在犯罪過程中,實行行為是繼犯罪預備行為之後的行為,開始於犯罪的著手,直至犯罪的完結。

危害行為分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基本形式,包括違法行為以及非道德行為,作為和不作為在我國刑法中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多數犯罪只能由作為方式構成,有些犯罪只能由不作為方式構成。

3、二者意義不同

危害行為是由行為人的意識、意志支配的危害社會的身體行為,實行行為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

4、二者關係不同

實行行為也都屬於危害行為。而實行行為與犯罪行為是交叉關係,實行行為並不必然是犯罪行為,因為實行行為人可能是無責任人。而犯罪行為也並不都是實行行為,因為一部分預備行為也是犯罪行為。

8樓:

(一)實行行為與預備行為

無論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作為犯罪進入法規範的視野,都首先開始於意思決定體現在某種外部行為之中。但並非所有的這種外部行為都屬於刑法分則規定的行為——實行行為,因為在我國刑法中,還處罰為犯罪所做準備的行為——預備行為。因而,以行為人是否實施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為標準,可以將危害行為分為實行行為與預備行為。

實行行為具有形式和實質的規定性,在形式上,是指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各種具體構成要件(具體的犯罪型別)的行為;在實質上,是指具有侵害各種具體的構成要件中刑法所保護的法益的現實危險性的行為。如果行為本身不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險性,即使偶然引起了法益侵害的結果也不是實行行為。例如,為了殺人而勸被害人去乘飛機,飛機在空中碰到一隻大鳥而失事,或者為了殺人而勸被害人在樹林中散步,被害人真的被雷電擊死等等,就都不屬於故意殺人罪中的實行行為,

在意思決定與實行行為之間的外部行為中,為了實現實行行為所作的準備行為在法律上,就被稱為預備行為。所謂預備行為是指行為人為了實施犯罪實行行為,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這是由刑法總則條文加以規定的構成要件(修正的構成要件)行為,對實行行為起著支配或者補充的作用。

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為犯罪實行行為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相比,社會危害程度相對較輕。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就規定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實行行為和預備行為也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個的犯罪的實行行為可能是另一犯罪中的預備行為,例如為殺人而盜竊槍支的行為,盜竊槍支僅僅是殺人行為的預備行為,但對於盜竊槍支罪而言又是實行行為。另外也有由意思決定直接發展為實行行為而缺乏預備行為實施階段的情形,如激情犯就是典型的例子。

9樓:匿名使用者

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刑法理論上,根據不同的標準,將所有的危害行為分為以下幾種基本形式:

(一)實行行為與預備行為

無論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作為犯罪進入法規範的視野,都首先開始於意思決定體現在某種外部行為之中。但並非所有的這種外部行為都屬於刑法分則規定的行為——實行行為,因為在我國刑法中,還處罰為犯罪所做準備的行為——預備行為。因而,以行為人是否實施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為標準,可以將危害行為分為實行行為與預備行為。

實行行為具有形式和實質的規定性,在形式上,是指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各種具體構成要件(具體的犯罪型別)的行為;在實質上,是指具有侵害各種具體的構成要件中刑法所保護的法益的現實危險性的行為。如果行為本身不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險性,即使偶然引起了法益侵害的結果也不是實行行為。例如,為了殺人而勸被害人去乘飛機,飛機在空中碰到一隻大鳥而失事,或者為了殺人而勸被害人在樹林中散步,被害人真的被雷電擊死等等,就都不屬於故意殺人罪中的實行行為,

在意思決定與實行行為之間的外部行為中,為了實現實行行為所作的準備行為在法律上,就被稱為預備行為。所謂預備行為是指行為人為了實施犯罪實行行為,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這是由刑法總則條文加以規定的構成要件(修正的構成要件)行為,對實行行為起著支配或者補充的作用。

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為犯罪實行行為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相比,社會危害程度相對較輕。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就規定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實行行為和預備行為也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個的犯罪的實行行為可能是另一犯罪中的預備行為,例如為殺人而盜竊槍支的行為,盜竊槍支僅僅是殺人行為的預備行為,但對於盜竊槍支罪而言又是實行行為。另外也有由意思決定直接發展為實行行為而缺乏預備行為實施階段的情形,如激情犯就是典型的例子。

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犯罪行為有什麼區別?

10樓:華律網

犯罪是侵犯法來益的行源

為。作為違法構成要件要素的bai

行為也被du我國刑法

理論成為危害行為。刑zhi法上的行為,是dao指基於人的意識實施的客觀上侵害法益的身體活動。具有有體性、有意性和有害性三個特徵。

有體性,是人的身體活動,包括積極活動與消極活動。所以,思想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行為是客觀的,外在的表現,能夠改變客觀世界,侵害法益。

有意性,是人的意識,基於人的意識而做出的。這是行為的主觀要素。所以,無意識的舉動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譬如身體的痙攣、抽搐、夢中的動作等,並非行為。有害性,是行為必須客觀上侵害了法益,這是行為的實質要素,違法構成要件所規定的行為,都是侵害法益的行為。所以,沒有法益侵害性的行為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也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是什麼

廖長青明亥 1 範圍不同 根據對社會的違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 犯罪 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2 危害程度不同 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更大。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與刑事違法 犯罪 不同,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較小 情節較輕,還未達到犯罪的...

侵權行為和犯罪行為有什麼區別,侵權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

1侵權多觸犯民法中的物權,智慧財產權,債權等,還有可能觸犯行政法規,大多數都不構成犯罪。2犯罪是指行為符合刑法條文的規定。3所以 侵權行為不一定就是犯罪行為,要看情節是否嚴重。 血影夜雨 侵權屬於一般的違法行為,犯罪屬於嚴重違法行為,又叫刑事違法行為,主要有三個區別。1.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

什麼樣的行為屬於犯罪行為和違法行為

華律網 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為。作為違法構成要件要素的行為也被我國刑法理論成為危害行為。刑法上的行為,是指基於人的意識實施的客觀上侵害法益的身體活動。具有有體性 有意性和有害性三個特徵。有體性,是人的身體活動,包括積極活動與消極活動。所以,思想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行為是客觀的,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