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行為屬於犯罪行為和違法行為

時間 2021-09-16 04:51:29

1樓:華律網

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為。作為違法構成要件要素的行為也被我國刑法理論成為危害行為。刑法上的行為,是指基於人的意識實施的客觀上侵害法益的身體活動。

具有有體性、有意性和有害性三個特徵。有體性,是人的身體活動,包括積極活動與消極活動。所以,思想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行為是客觀的,外在的表現,能夠改變客觀世界,侵害法益。有意性,是人的意識,基於人的意識而做出的。這是行為的主觀要素。

所以,無意識的舉動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譬如身體的痙攣、抽搐、夢中的動作等,並非行為。有害性,是行為必須客觀上侵害了法益,這是行為的實質要素,違法構成要件所規定的行為,都是侵害法益的行為。

所以,沒有法益侵害性的行為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也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2樓:匿名使用者

違法不一定犯罪 但犯罪一定違法

兩者區別:第一:程度不同; 第二:依據不同; 第三:責任方式不同.

常常有很多人認為違法就是犯罪,其實違法和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違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其外延極為廣泛。而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

必須具備以下特徵: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

上述特徵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如某鄉鎮企業一名職工深夜撬開倉庫門盜走數千元物資,事發後被法院判了刑;而另一名職工在修倉庫暖氣時,乘人不備,盜走了近百元的同一物資,事發後卻不認為是犯罪,僅以違法行為處理。這兩名職工的行為雖然同屬於盜竊,但由於前一職工的行為社會危害性大,且盜竊數額較大,已經構成了犯罪。而後一名職工的行為則屬於社會危害性較小,盜竊數額不大,情節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

綜上可見,違法並非犯罪,犯罪行為必然是違法,二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而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節和程度不同。

在我國,法律對某些行為做出了禁止性規定,違反了這些規定的行為,要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和懲罰。根據這些行為的危害性大小和違法的法律規範的不同,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所謂一般違法行為是指違反了除刑法以外的一般法律規範,這樣行為由相應的法律管轄和制裁。

而對於社會危害性很大的行為,由於其行為已經違反了刑法,因此構成了犯罪,應當由刑法管轄,並依照刑法定罪量刑。

因此,犯罪的概念可做如下闡述:犯罪是指違法刑法規定,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依照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

「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是我國刑法對犯罪概念十分明確具體的規定。

所謂行為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是指雖然具有刑事違法性,但由於其行為自身的社會危害性沒有達到刑法規定定罪量刑的程度,依靠其他法律就可以懲戒該行為,因此刑法不將此類行為規定為犯罪。

違法和犯罪的區別比較明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區分:

1、社會危害性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雖然也具有社會危害性,但與犯罪相比起社會危害性的嚴重程度遠不及後者。因為對於社會危害性十分嚴重的犯罪行為要靠刑法來調整和處罰。

2、刑事違法性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雖然也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但其並沒有達到刑法所規定的犯罪的程度,因此不作為犯罪看待。而一切犯罪行為,都已經違法了刑法的有關規定,根據不同的犯罪構成觸犯相應刑法條文,構成不同的犯罪。

3、應受刑法處罰性不同。犯罪行為一律應受到刑法的處罰,雖然某些犯罪行為因其自身的一些原因和刑法的特別規定,刑法不進行刑罰處罰,但其具有的應受刑法處罰的性質是沒有改變的。而一般違法行為由於沒有觸犯刑法規範。

因此刑法不將其作為犯罪來懲處,故也就不具有應受刑法處罰性質。

凡是犯罪必定違法,但違法不一定犯罪。

區別犯罪與違法有三點。

1.犯罪行為都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2.犯罪行為是違反刑法的行為。這是最重要的區別。

3.犯罪行為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通俗點講:違法一般是指違法法律之行為。而犯罪則指情節嚴重,觸犯刑法的行為。

比如,你砸了別人家的玻璃,侵害的他人的財產權,屬於違法,當情節並不嚴重,不觸犯刑律,但是如果你砸了比人家玻璃,致使他人生命或財產遭受巨大損失,並且該行為不存在免責條件。那麼你就觸犯刑律了,就屬於犯罪.

什麼樣的犯罪行為適用緩刑?

3樓:華律網

緩刑,也稱為暫緩執行刑罰,它不是刑罰的種類,只是刑罰執行的一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適用緩刑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第一是適用緩刑的物件,必須是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這類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都比較輕,如果罪行較重,判處的刑罰在3年以上的,或者是累犯的,都不能適用緩刑。??第二是該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於再危害社會。是否可以適用緩刑的關鍵是該犯罪分子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只有不予關押不會危害社會的,才能適用緩刑。

如果犯罪分子有可能危害社會,即使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適用緩刑。而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要綜合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以及其他情況綜合認定。?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週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 犯罪情節較輕;?

(二) 有悔罪表現;?(三) 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 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群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4樓:匿名使用者

1、緩刑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2、根據你說的情況,你的朋友應該能夠適用緩刑;

3、因為是故意傷害的案件,你朋友沒有動手,那麼他對這起傷害案件就沒有直接責任,如果他只是跟別人去的,最多也只是從犯,並且他沒有實施侵害行為,基本上應該不承擔刑事責任;

4、如果承擔刑事責任,也應該能夠判處緩刑。

5、幫助找一個好的刑事辯護律師吧。

5樓:0尚武

第一個問題,一般緩刑是指人民法院對於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根據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認為暫緩執行原判刑罰,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規定一定的考驗期,暫緩其刑罰的執行,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撤消緩刑的情形,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的制度。

第二個問題,首先明確把人打成了重傷(有法醫的鑑定書)這能夠成什麼罪?

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你的描述,可以初步判定,這是共同犯罪。而你的朋友屬於從犯,就是說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輔助作用的犯罪人。

注意,這裡所說的起「輔助作用」是指不具體參與犯罪行為,而是為犯罪的預備、著手實施和犯罪後的「善後」提供各種幫助,創造有利條件,輔助實施犯罪。看見你的朋友符合這一點。

刑法第27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另為,如果你的朋友有自首的情節,也可減輕處罰。

刑法第67條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像上面一位朋友所說,說你的朋友是脅迫參加的,根據刑法第28條規定: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但是要考慮:被脅迫的程度,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

因此個人認為,即是從犯,本身就以具備從輕、減輕或免除刑罰的條件,不必說成脅從,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說成是脅從容易引發供詞混亂。

可以考慮在情節上下功夫,比如,在去的途中多次進行勸說,在施暴時進行了勸阻,在犯罪後自首並勸他人自首,對受害者積極賠償等等。

請專業律師**。

最後,希望你的朋友能夠沒事。

6樓:匿名使用者

緩刑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處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為累犯是因犯罪被處以刑罰以後再法定的時間以內的再次犯罪,其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都較大,而其他被判處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則是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個人的人身危險性也不大,實行緩刑對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實行緩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會。罪犯是否再危害社會,除刑法自身的威懾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決於犯罪分子自身對所犯罪行的認罪、悔罪表現和犯罪情節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對自身的犯罪沒有認識、沒有悔罪表現,肯定會再次危害社會,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節嚴重、手段惡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實用緩刑,因為他們有可能再次危害社會。

緩刑實用的上述二個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才能適用緩刑,正確適用緩刑的條件,對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對正在準備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懾力,充分發揮刑法的打擊犯罪、懲罰犯罪的作用。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該案中,你朋友參與故意傷害他人,但他是司機沒動手,屬於情節輕微.在這種情況下積極賠償,認罪、悔罪表現好,是有可能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適用緩刑的.

當然最關鍵的是一定要在法院找找關係疏通,這方面法院的權力很大的.

桅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危害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

我的家鄉我說了算 危害行為 刑法規定的危害社會犯罪行為分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基本形式。作為指犯罪人用積極的行為實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即不當為而為之。作為是人的身體的積極動作。如果行為人違反刑法禁止性規範,即違反不當為的義務而實施某種行為的,就成為危害行為中的作為。不作為是指犯罪人有義務實施且可...

以下哪些屬於網路違法犯罪行為,以下哪些屬於計算機犯罪

問之法律網 網路違法,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藉助於網路對其系統或資訊進行攻擊,破壞或利用網路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程式設計,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路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體指令,網路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路內外互動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藉助於其居...

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區別是什麼

廖長青明亥 1 範圍不同 根據對社會的違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 犯罪 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行為。2 危害程度不同 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更大。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與刑事違法 犯罪 不同,一般違法社會危害性較小 情節較輕,還未達到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