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刑法

時間 2021-10-14 23:48:49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你可以把張明楷的書 全部找過來

然後從刑法學教科書開始看

由淺入深的看

一定有所成功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刑法演算法律中比較好學的一門了。

你如果當成一門愛好的話,可以買本刑法法條來看,然後看一些案例方面的書籍,現在這方面的書籍有很多。如果想深入理解的話,可以買一些刑法學來看。

3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學習刑法,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刑法學者都有各自的體會。在這裡,我想說一說個人的一些經驗。主要涉及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法條與法理的關係;二是總則與分則的關係;三是理論與案例的關係。我的體會是:學習刑法,應當處理好上述三個關係。

    一、法條與法理的關係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對法條和法理實際上是不作區分的。比如平時別人問我們學習什麼專業,我們就是學刑法專業。這裡的刑法既包括刑法的法條,也包括刑法的理論。

但是法條和法理還是有所不同的。這裡的法條指的是法律規定,學習法律離不開法條或者法律規定。法條是一個最基本的東西,但對法條本身我們還需要作進一步分析,比如法條和法律規範就不一樣。

按照德國刑法學家賓丁的觀點,在刑法之中,法律條文規定的是犯罪構成行為,而法律規範則是在法律條文背後的禁止性的命令。比如,刑法關於殺人罪的規定,對殺人者要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這個法律條文設定了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而其背後的規範則是禁止殺人。

因此,賓丁認為,在刑法中違法指的是違反規範,即違反禁止性的規定,而不是違反法律規定;違法,就法律規定而言,是符合而不是違反。也就是說,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才談得上是違反禁止殺人的法律規範。所以,他把法條和法律規範是加以區分的。

法條有完全的法條和不完全的法條之分。完全的法條指的是法律規範的要素,即假設和法律效果均具備且統一在一個法條裡的情況。在刑法中,法條主要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它是對犯罪構成條件的設定。

正是這些法條對司法機關的定罪量刑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根據,所以法條是立法意圖在語言上的反映,通過法條我們才能領會立法意圖。   從立法層面上來說,立法意圖總是要通過語言反映出來,最後落實在法條上的。因此,這裡有個言和意的關係,立法意圖是一種意,而法條是一種言。

意圖需要通過口頭語言或者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因為意是一種抽象的、人的主觀的思想,除非存在李商隱詩中的「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就是心領神會的情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要表達一種意圖,往往只能通過語言來表達。在立法中更是如此,立法要為公眾所知,立法者的立法意圖便只能通過語言來表達。

而在用語言來表達意圖時,就可能會發生有的表達得好、有的表達不好的情況。在表達得好的情況下,立法者便能把一種立法意圖通過語言完整的、恰當的表達出來,能夠使公眾準確的領會立法意圖,這樣的立法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但在另一種情況下,人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圖時,也可能會發生辭不達意的情況,他的意圖沒有很好的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以致公眾不能通過相應的語言來領會其意圖。

這就會出現誤解,就好象你本來要批評人家,結果受批評者以為你是在表揚他;而你本來想表揚一個人,而受表揚者聽了還以為你是在批評他,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這種辭不達意的情況在立法中經常會出現。因此,在運用法條來表達立法意圖時,就可能有時表達得好,有時表達得不好。

這就使得我們在對一個法律規定進行評判時,需要有兩個層次的評判。首先是對立法意圖的評判,即立法意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如果立法意圖是不好的,即使你用語言把不好的立法意圖表達得非常準確,我們同樣可以對立法意圖進行批評,說明這樣的立法意圖為什麼是不好的。

其次是立法意圖本身是好的但表達得不恰當的情形。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便可以對立法技術進行批評,因為這樣的法律規定沒有很好的表達立法意圖。因此,對法律規定的這種評判是雙重的。

 我們在通過一種法律規定來領會特定的立法意圖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這是由於語言本身的特徵所造成的。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是有其自身特點的,它不是人為製作的,不象在數學、物理、化學學科中所設定的那一套人工的符號。後者的設定是人工的,完全符合邏輯的,只要用規定的方式表達出來,就不容易被人誤解。

相反,語言是一種在漫長的歷史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符號。當然,法律的語言在所有的語言中可能是最規範、最嚴謹的。但儘管如此,在立法中所採用的大部分語言還是採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只有少部分語言是人工的,即所謂的「法言法語」,如刑法中的假釋、減刑、累犯、緩刑等術語,這是法律語言中所特有的。

但立法中其它語言還是採用普通的生活語言。當生活語言被採納為法律語言時,在理解上可能就會有產生一些問題。在立法中是多采用一些法言法語,還是多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這是一個二難的選擇。

如果立法語言過於專業化,立法就不太為一般的老百姓所理解,即不夠通俗易懂。而如果少一些專業術語,多一些日常生活的語言,老百姓接受起來就可能比較容易一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刑法最重要的問題是,對於刑事案件如何定性,並且定性準確罪刑相一致。區別此罪與彼罪,是否構成犯罪

我國刑法對醉酒駕駛是如何規定的,我國《刑法》對於醉酒駕駛是如何規定的?

瑣碎 刑法中對醉酒駕駛的規定如下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 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緻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 在...

如何分析自殺的刑法問題,刑法因果關係的問題

一定要刨根問底麼?自殺說到底是社會問題 從表面上你不能去懲罰一個已死的人 從側面,家庭 周邊環境 教育都有責任甚至國家制度都有責任 都是施暴者。同時也都是受害者 父母痛失愛子 朋友沒了小夥伴 國家損失了人口資源 我倒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殺的 人類沒有天敵,在漫長的生命進化中 擁有智慧的人類無疑比其他...

對罪刑法定的看法,如何看待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是刑法的最基本原則之一,他是指什麼行為是犯罪,各種犯罪的構成要件,犯罪罪名確定後應給予什麼樣的刑事處罰,這些處罰怎樣適用等都應在刑法中有明確的規定,不應由法官自行裁量,換句話說就是 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刑法定原則體現了對公民人身 財產 自由的保護,使公民免受法官 擅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