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出境後如何消失,颱風是如何消亡的?

時間 2022-02-13 07:55:06

1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的減弱消失大多都是因為其所處環境不再適合颱風繼續發展或繼續以熱帶氣旋的形式發展,原因主要有:

1、海溫降低。颱風的發展需要依靠高溫的海水蒸發的水汽經過感熱潛熱釋放提供能量,如果海水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低於26.5℃)就會使颱風停止增強;

2、垂直風切變增強。颱風的垂直結構如果受到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指颱風高低層風向風速嚴重不一致)影響,就會造成通風效應,使得能量不能集中於低壓中心,也就不利於颱風的發展;

3、登陸。登陸後的颱風逐漸遠離海洋,水汽**迅速減少,得不到水汽補充的同時又會受到陸地摩擦作用的影響(不難想象陸面比海洋表面粗糙的多),風速就會迅速減小,削弱颱風低層的輻合作用,使得颱風迅速減弱;

4、冷空氣入侵。颱風為具有暖心結構的低壓系統,暖心結構是低壓得以以熱帶氣旋形式發展的必備條件之一,如果暖心結構遭到冷空氣入侵而被破壞,颱風將逐漸變性成溫帶氣旋,從而不再以熱帶氣旋的形式存在。

颱風減弱消失的形式常見的有幾種:

1、登陸,深入內陸減弱為熱帶低壓,逐漸填塞;

2、登陸或不登陸,遭遇冷空氣,轉化為溫帶氣旋;

3、不登陸,且未遭遇冷空氣,但環境轉差(如海溫降低,垂直風切變增強等)減弱為熱帶低壓,逐漸填塞;

4、遭遇強冷空氣入侵,直接減弱為熱帶低壓並填塞。

這是我學到的一些知識,可能不是很全面,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樓:浙江衛視

對於「布拉萬」來說,超強颱風的級別已經成為過去式,同時過去的還有它對浙江的影響。

今年第15號颱風「布拉萬」於昨日22時減弱為颱風,今天凌晨2點進入黃海南部。預計未來將以每小時35公里左右的速度快速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遠離浙江。鑑於其對我省已無明顯影響,省氣象臺已經停止了對「布拉萬」動向的訊息釋出。

「布拉萬」一走,大家紛紛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那個一直詭異徘徊在臺灣島附近的「天秤」身上。

從颱風路徑資料圖上看,「天秤」的確有點匪夷所思。從19日生成至今,風力忽強忽弱、走向忽東忽西、速度忽快忽慢……

「之所以如此詭異主要是由於雙颱風效應的影響。」省氣象臺樓茂園副臺長介紹說,「所謂雙颱風效應是指二個颱風相互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說白了就是一個向北走另一個就向南移;一個向西靠,另一個就向東挪。

旋轉時正常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

「天秤」在雙颱風的效應下,被逼無奈繞著臺灣島南部轉了個圈。現在「布拉萬」遠離,雙颱風效應結束,他終於回到了原有的軌跡,繼續向北攀升。

據省氣象臺最新監測,今年第14號颱風「天秤」今天8點位於象山偏南方向約740公里的臺灣以東洋麵上,即北緯22.8度、東經121.9度,中心氣壓96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7級風圈半徑150公里,10級風圈半徑50公里。

預計其未來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東北偏北方向移動,今天夜裡進入東海,最大可能於29日白天到30日上午沿我省近海北上。

受「天秤」影響,29日至30日,東海海域將有10~12級大風、陣風13~14級;我省沿海海面也將有9~11級大風、陣風11~12級,東部沿海地區部分有大雨暴雨。省防指繼續維持防颱風級應急響應,並要求各地及時做好水庫河網的預排預洩,同時反覆強調,加密水利工程的安全巡查,一旦發現險情要及時上報,科學處置,並在第一時間轉移人員,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颱風是如何消亡的?

3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從生成到消亡一般經過3個階段。第一個是生成階段(大多數颱風消失在這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成熟階段,一般有一個完整清晰的颱風眼。

此時颱風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大風和暴雨的範圍也達到最大。颱風眼位於颱風的中心,直徑一般10-50公里,多數為圓形。眼區中氣流下沉,所以常天氣晴好,風速很小。

但颱風眼的四壁是高聳的雲牆(颱風眼壁),一般厚幾十公里界中的一。 第三階段是減弱消亡階段。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壽命一般2-7天,平均約124小時。

颱風消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登陸後因切斷了海水潛熱能源**,加上陸地摩擦力大,大量消耗了颱風的動能。另一種是颱風北上到達較高緯度時後部進入了冷空氣,熱帶氣旋變成溫帶氣旋而消亡。

颱風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消失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的成因,至今仍無法十分確定,但已知它是由熱帶大氣內的擾動發展而來的。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佈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迴圈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

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颱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5樓:匿名使用者

颱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麵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東亞一帶叫颱風;在南半球稱旋風。

颱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等壓線和等溫線近似為一組同心圓。中心氣壓最低而氣溫最高。

(1)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例:約瑟夫 康拉德**中描述的颱風;

(2) 菲律賓或中國海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戲劇演員在舞臺上表現出來的風度;

颱風的形成

[編輯本段]

颱風的成因,至今仍無法十分確定,但已知它是由熱帶大氣內的擾動發展而來的。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佈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迴圈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

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颱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颱風的分級

[編輯本段]

超強颱風(super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米/秒,也即16級或以上。

強颱風(s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級。

颱風(ty):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級。

強熱帶風暴(s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24.5-32.6米/秒,也即風力10-11級。

熱帶風暴(ts):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7.2-24.4米/秒,也即風力8-9級。

熱帶低壓(td):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10.8-17.1米/秒,也即風力為6-7級

颱風是怎麼樣形成的,颱風如何形成

在熱帶海洋麵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颱風的 胚胎 因為颱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麵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颱風。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呢?一般說來,一個颱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1 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麵,...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咣噹地球 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現在臺風的命名方式,是由颱風周邊國家以及地區製出命名錶 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 溫比亞 到 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始終不明白,這個颱風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到底根據什麼來取的呢?仔細搜尋了一番,原來...

颱風等級有幾級如何劃分,颱風等級有幾級,劃分標準是什麼?

颱風分六個等級 熱帶低壓 中心風力可達6 7級,或陣風7級以上。熱帶風暴 中心風力8 9級,或陣風9級並可能持續。強熱帶風暴 中心風力為10 11級,或陣風11級並可能持續。颱風 中心風力為12 13級,或陣風13級並可能持續。強颱風 中心風力為14 15級,或陣風15級並可能持續。超強颱風 中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