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來講,道德與法律作為社會控制方式、人們的行為準則,它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互助共生,共同促進了人類社會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具體來講:
首先,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靈魂,沒有道德,法律就缺乏根基,法律就會成為徒有其表的、沒有靈魂的形式,具體來說,這種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
1、道德是法律的理論基礎,它往往成為解決法律諸問題的素材倉庫。道德理論、理念、觀點和學說是法律理論、理念、觀點和學說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前提。
2、道德是法律的價值基礎,是判斷、評價法律的基本價值尺度。道德是衡量法律是否善良的標準,是引導人們進行法律制度、法律建設和改革的指標。
3、道德是法律運作的社會基礎。法律權威、力量以及合法性的發揮和實現是建立在道德這一基礎上的。
4、道德是法律的補充。它具有彌補法律漏洞的作用。
其次,法律是道德的載體。沒有法律,道德就會流於形式,無從落實,體現在:
1、法律通過立法,將社會中的道德理念、道德信念、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和規範化,賦予社會的道德基本價值觀念以法律的強制力,進一步強化、維護、實現了道德規範。
2、道德和法律相比,法律是道德的承載物。它弘揚、發展一定社會的道德理念、道德信條和道德原則,促進社會道德的更新和變革。
3、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風貌、新的精神文明,改造和提高人性的強大基礎。乙個社會、乙個國家通過法律形式把適合社會生活的道德法律會、制度化、規範化,使之成為法律規範,這實質上就是確立和形成了乙個法定的道德體系和標準。而這種法定道德豐富了社會中所存在的非主流道德的合法性、合理性,從而純潔和提高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人類生存的兩根支柱,是人類社會及其活動不可缺少的永恆的質素。二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法律與道德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諧穩定、錯落有致的社會秩序,才能真正成為人類文明的基石。
2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是對公認的社會道德的確認,但公認的社會道德並非會確認為法律,法律只是確認一部分社會道德。
在法學理論上,公認的和會道德是否全部確認為法律,違反道德的行為,是否就是違反法律的行為,著司法律與道德關係理論的又乙個重要問題。在這一問題上很多人存在認識的模糊不清。因為它直接涉及到對違反道德的行為和違反法律的行 為的判斷及其兩者的關係和區別。
因此有必要細入分析。
首先,之所以說公認的社會道德並非全部確立為法律,這是由法律和道德所調整的事物以及不同的屬性所決定的。對人的關係而言,法律是一套行動規則體系,主要用於調整人的行為。而道德是一套觀念體系,主要是調整人的觀念,並通過這種觀念去間接影響人的行為。
其次判斷公認的社會道德能否確立為法律,要看這種道德要求和人的行為的聯絡程度。但著還不足以解釋法律和道德的關係。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行為遊離在法律之外。
比較有典型的通姦行為。這是一種在道德之中所否定的行為。而在法律之中卻沒有體現。
一種公認的社會道德觀念要確立為法律,必須達到一定的「度」即行為的屬性。由於各個社會的觀念體系的差異,這種「度」不好用統一的標準衡量!
第三法律與道德的不同還表現在法律是一種歷史階段性的產物,法律是對現實社會關係的確認和保護。而道德由於是一種觀念性的、個體化的、分層次的,因而社會道德規範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想對超越社會發展階段,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而法律不能。
因此一般而言,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我們可以說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了。
論述如何正確認識道德和法律的關係
3樓:信必鑫服務平臺
正確認識道德和法律的關係,需要從根本上面認識到道德和法律的各自優點和各自缺陷,具體如下:
法律不是萬能的,在法律不完善或者缺失的情況下,道德應該成為我們內心的價值判斷標準。法律和道德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內在的規律,而核心應該落在社會個體的自律、自覺和對德行的遵從。
法律在與其他事物交融與碰撞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對人類的法制建設和社會和諧有著重要影響。在法律還沒有產生之前,人們依靠社會習俗、習慣來規範行為。法律是建立在社會道德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故二者的產生有母子衍生的關係。
在當今的社會狀態下,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的關係基本不會改變。孟子曾經說「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其原因就在於此。
論述如何正確認識道德和法律的關係
4樓:劉建瀟的
法律和道德。
都是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範。道德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由主流文化產生的柔版性、約束行為權規範。道德是乙個社會原始而基礎的行為準則。
它體現的是這個社會中大多數人普遍遵循的價值觀;而法律的第一大功能就是保護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道德是法律的基礎;一旦道德被付與了國家強制力,就變成了法律,所以也可以說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
5樓:sml神
一句話:法律是最低底線的道德,並有暴力機關做保證。道破法與道德的聯絡與區別。
法律與道德二者之間的關係
6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法律與道德二者之間的關係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
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關係具體表現在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和法律的區別和表現: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繫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顫缺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係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
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道茄漏辯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
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範疇。反之,某些過去搜差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你認為宗教的功能有哪些,聯絡實際 論述宗教具有哪些功能
宗教要為社會服務,那麼對人就會有好處的。比喻現現在的佛教 道教等,無不強調為人要誠實 守信,不要違法犯罪。當然,宗教為了讓人對他信服,也有許多迷信的地方,我們應該仔細斟別,相信他的對人有益的地方,排除迷信的方面。宗教可以給人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慰藉 也可以說是精神文明的一種 英國功能主義學派有個叫馬林...
理論聯絡實際,論述為什麼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1 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況且我國是人口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才有精力發展其他產業,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社會不穩定何談第 二 三產業的發展,何談現代化建設。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只有擁有了充足的糧食才能不受制於人,才能在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中謀求自己的繁榮和強大。2 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
求「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求一篇「法律與道德的關係」
法律與道德都是人類社會特定經濟關係的產物,法律屬於社會制度範疇,道德屬於意識形態範疇。兩者都是調控社會關係和人們行為的重要機制。法律是由國家制定並強制實施的行為規範,道德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 傳統習慣和思想教育調整行為的規範。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滲透 互相支援 互相轉化 相輔相成。法律與道德的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