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磨碩帛小珍
不會,你看王皓,馬琳,王勵勤他們都不矮,呵呵打乒乓球有助於提高視力和身體的靈活性,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身高,因為乒乓球運動可以刺激腳踝的韌帶,前提是你要動起來,有正確的步伐,不要像大多數業餘朋友,打球時雙腳基本不動。
任何運動如果過量的話還是會影響身高的。
如果想長高的話,還是建議你多打打籃球(愛好乒乓球的話,乒乓球也不要落下,呵呵),因為籃球運動的跳躍次數和強度要比乒乓球運動多,多做些跳躍運動,此外還應注意營養全面,按時睡覺,不要熬夜(很關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到乒乓精英網有你需要的內容。
3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89157921413
第一章乒乓球競賽規則及裁判基本知識
1、球檯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檯面,比賽檯面不包括球檯檯面的垂直側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球檯高76釐米。
比賽檯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臺區。
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釐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釐米。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檯面15.25釐米.。
3、球直徑為40毫米、重2.7克。顏色為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
4、國際乒聯先後實施的3項新規則是指40mm大球,11分賽制和無遮擋發球。
5、"擊球":指應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執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觸球.。
6、"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球從突出臺外的球網裝置之外或之下經過,或回擊的球越過球網落在臺面後又回彈過網,均應視作已"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
7、發球時,球應放在不執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後和比賽檯面的水平面之上。發球員須用手把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並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後上升不少於16釐米。
8、除被判重發球的回合,下列情況裁判員應判運動員得一分: (1)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 (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3)運動員在發球或還擊後,對方運動員在擊球前,球觸及了除球網裝10. 1得分(
4樓:匠欣獨運
乒乓球是一項具有多種型別打法的運動專案。由於型別打法不同,其基本技術也有所不同。
基本技術一般分為單項技術和結合技術兩種。單項技術是指各種單個的技術動作,這是初學者必須認真掌握的,結合技術是指各種單項伎術的結合運用,這是戰術訓練和運用的基礎。
握拍方法與擊球動作有密切關係。每個擊球動作,都是由手臂、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用力來完成的。因此,較好的握拍方法既要適合自己打法的特點,又要不影響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靈活運用。
握拍方法有直拍和橫拍兩種。這兩種握拍法又由於打法特點不同而在具體握法上有所差別。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型別握拍法
快攻型別(包括左推右攻和兩面攻兩種打法)常見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種:
1.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以食指的第二關節壓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關節自然向內彎屈,拇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以中指第一指節託於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手腕比較靈活。可以在發球時利用手腕動作,發出動作相似而旋轉、落點不同的球;也可以很靈活地打出斜、直線球;對臺內球的處理也較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后再打正手位的來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后進行側身正手攻球時,有利於正、反手兩個技術動作的協調結合。對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過手腕來調節拍形,對來球進行合理的回擊。
用這種握拍法進行正手攻球時,拇指與中指協呼叫力,食指相對放鬆,無名指微離中指,指尖輕託球拍背面,以保持發力時球拍的穩定。進行反手攻球或推擋球時,食指和中指協呼叫力,拇指相對放鬆。用手腕發力時(包括正、反手擊球).以中指發力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穩定,同時作輔助用力
2.握拍方法與第一種基本相同,但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鉗形較大)。這種握拍法有利於上臂和前臂的集中發力。因此,中、遠臺攻球,正手攻球,扣殺球都比較有力。
但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握拍較深,對手腕的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對處理臺內球、轉球、推擋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第
二、三關節之間,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右兩肩,兩指間的距離適中(但比第一種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節左側將球拍背面托住,無名指和小指斜疊在中指之下,用無名指輔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為部分兩面攻的運動員所採用,其優點是進行反手攻球時,提起前臂後拍頭朝上,有利於反手高壓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這種握拍法,由於沉手時拍形下垂,因此在進攻中路迫身球時比較協調。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小,手腕比較靈活,因此易於處理臺內球,對突擊加轉球也較好,其缺點是對正手離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難以高壓擊球。
同時因手腕比較靈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型別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兩種:
1.握拍與快攻型第一種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時,拇指、中指和無名指協呼叫力,中指和無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彎屈),以利於出手擊球時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傾。
這種握拍法的優點是手腕比較靈活,正、反手和推擋的結合比較容易,處理臺內球也較好。缺點是拍型不易固定,對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殺較高的球較難處理。
2.拇指貼在球拍左側,食指輕輕釦住拍柄,形成一個小環狀。中指和無名指較直地以第一指節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緊貼在無名指之下。這種握拍法,很自然地將手臂、手腕和球拍聯成—條線,拍呈橫狀,擴大了右半臺的照顧範圍。
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殺時,容易發揮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結合運用時,主要靠前臂帶動手腕作迴旋動作。缺點是手腕不靈活,處理快攻球、臺內球,追身球及反手近檯球比較困難。
(三)削球型別握拍法 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彎屈,緊貼拍柄左側,第一指節用力下壓,其餘四指自然分開托住球拍背面.這種握拍法削球的照顧面較大,正,反手削球時以手臂的轉動調節拍形。削中轉攻或推擋時,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節壓住球拍右肩;拍後三指則改為自然彎屈托住拍底.
二、橫拍握拍法
橫拍攻擊型(包括快攻和弧圈兩種)和防守型(包括削、攻結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但可分為淺握和深握兩種。
淺握以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輕貼在中指旁邊,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的背面,虎口輕微貼拍。深握與淺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緊貼球拍。這兩種握法,正手攻球時食指要用點力,也可將食指往上移動一些幫助壓拍。
反手攻球或快撥時,拇指要用點力,也可用拇指往上移動一些幫助壓拍。正、反手削球時,手指基本不動。
淺握的優點是握拍較鬆,手腕靈活,對臺內球的處理方法較多,既可用拉,也可用」撇」、「擺短」等方法回擊。進攻時,對低球起板較容易。左右結合較靈活協調。
削球、搓球,發球時,搞旋轉變化動作小,對方不易判斷,缺點是攻擊時,上臂、前臂的力量較難全部集中到手腕上,因而發力略受影響。削球時,因手腕較活,拍形不易固定,特別是削弧圈球較難控制。
深握的優點是握拍較緊,拍形比較固定。進攻時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發力比較集中。拉高吊、前衝弧圈球比較轉、凶,扣殺球比較有力.弧圈球比較好控制,加轉削球有力,旋轉強。
缺點是由於握法緊,手腕不夠靈活.對攻時左右結合的靈活性稍差一些.處理臺內球比較困難.正手貼身球比較難打.削球時對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較難處理.削轉與不轉球動作差別較明顯,易被對方識破.
新發球規則的操作技巧
國際乒聯在國際正式比賽中採用新的發球規則,也就是人們關心的無遮擋發球。其中的意思是,在運動員發球時,球與球拍接觸的一瞬間,擊球點與兩側網柱連線所形成的虛擬三角形之內和一定高度的上方不能有任何遮擋物,並且其中一個裁判員要能看清運動員的擊球點。通過對這一規則的字面理解,經過中國隊一段時間的實踐摸索,初步感到要能在對原有發球不破壞其結構的基礎上,發出符合規則的球,在以下幾方面要加以注意。
1、拋球手在擊球點下方。原來運動員的發球,擊球點多在拋球手的上方或與拋球手基本上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造成拋球手擋住擊球點,在前方和裁判員的位置根本無法看到擊球狀態。對這一動作,要滿足新規則的要求,在拋球后,拋球手要儘快離開擊球點的前方。
實踐中感到,拋球手放在擊球點的下方比移到其它地方,發球要自然一些。
2、拋球路線不能過斜,過後。目前,運動員發球往往容易向身體內側斜後上方拋球。這樣,便於發力,發出高質量的旋轉球,但是,這也造成身體對擊球點的遮擋,特別是側身發球。
在新規則要求的操作中,拋球則不能太往後,一般在身體垂直軸附近容易讓人看清。當然,像多數後手發球和下蹲發球,把擊球點放在身體正面,那看得將是非常清楚的。
3、身體位置與球檯端線夾角小於180度。如果在發球時,兩腳的站位與球檯端線的夾角在180度附近,那麼無論如何在現有常規發球的狀態下,都是難以讓人看得見擊球點的。最好是兩腳站住在發球前就與球檯端線保持一種銳角狀態,這樣在發球時,上身對擊球點遮擋的概率就會小許多,保險係數也就大多了。
4、身體不要過於前傾。發球時,身體前傾過大,甚至有的運動員的上身與檯面幾乎在一個水平面上,就特別容易造成肩部由於來不及移動,遮住擊球點。所以,在發球時,上身要直起來一些,略前傾,上身與下身的夾角至少要大於100度,才能較大限度地保證讓人看清擊球點。
5、擊球點適當下移。擊球點靠上,容易使胸部由於轉體不及時,擋住擊球點。發球時,擊球點最好在腹部高度。
這樣,由於受到轉體對擊球點清晰度的影響相對較小,發球時的擊球點容易讓人看得見。
乒乓球基本常識及打法
5樓:都是渣渣小童鞋
1、直拍
(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節和拇指第一節在拍的前面呈鉗型,兩指間在距離1~2cm,拍柄貼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彎曲貼於球拍後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與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區別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小環狀,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疊,由中指的第一指關節頂於拍柄的延長線上。
2、橫拍
橫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樣。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時,食指稍向上移動,反手攻球時,拇指稍向上移動。
3、快攻型別
(1)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以食指的第二關節壓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關節自然向內彎屈,拇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以中指第一指節託於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2)握拍方法與第一種基本相同,但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鉗形較大)。這種握拍法有利於上臂和前臂的集中發力。因此,中、遠臺攻球,正手攻球,扣殺球都比較有力。
但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握拍較深,對手腕的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對處理臺內球、轉球、推擋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第
二、三關節之間,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右兩肩,兩指間的距離適中(但比第一種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節左側將球拍背面托住,無名指和小指斜疊在中指之下,用無名指輔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擴充套件資料:
動作要點(以右手為例):
1、正手攻球:近臺中偏右站位左腳稍前,身體斜對球檯,持拍手自然放鬆置於腹前,拍半橫狀。當球從臺上彈起,持拍手由右側向左前上方揮動,以前臂快速內收發力配合手腕內轉沿球體做弧線揮動,在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擊球位置在身體右前方一前臂距離處。
2、反手攻球:站位近臺右腳稍前,持拍手自然彎曲置於腹前偏左,重心偏於左腳。順來球線路向後引拍。
當球從臺上彈起,持拍手由左後向右前上加速揮拍,前臂發力為主,手腕外轉,拍面前傾,重心移至右腳,左右胸前擊球上升時期的中上部。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1、正手攻球時不敢大膽揮拍,有停頓,弧線製造不好。 糾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揮拍練習把拍揮夠。
2、上臂與身體夾角過小。 糾正方法:放鬆肩部,加大上臂與身體的距離。
3、抬肘抬臂。 糾正方法:對做近臺快攻練習,強調擊球時肘肩向後下方。
4、手腕下垂,球拍與前臂垂直。 糾正方法:強調手腕內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練習。
5、判斷球的落點不準,引拍動作不到位。 糾正方法:用先做接平擊發球的練習,再做連續推擋球的練習來糾正。
6、反手攻球時拍面前傾過早。 糾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練習使拍面稍後仰。
7、拍面前傾不夠。糾正方法:作平擊發球練習,體會擊球時手腕外旋動作的方法。
乒乓球的基本技術有哪些,打乒乓球有哪些基本技術?
1 乒乓球的基本技術原理非常重要。首先,我們必須採取適合自己抓地力的姿勢。手的位置應該是合適的。最好嘗試手掌的中線,然後手指可以隨意使用。2 接發球控制,第一,適應球的表現,確保擊球的命中率。第二是在球上施加約束力,並使用你掌握的技術在速度,力量,弧度,旋轉,線和變化點方面有效地相互控制。總體上來說...
乒乓球 前衝球,乒乓球該怎麼打前衝
乒乓球教學 前衝弧圈球是怎麼個打法?光聽名字就很霸氣乒乓球教學 前衝弧圈球是怎麼個打法?光聽名字就很霸氣乒乓球教學 前衝弧圈球是怎麼個打法?光聽名字就很霸氣 應該是對方的旋轉不是很足,用行話說就是不是很頂,重心迎前一點,略收腹,用腰控制前臂不要甩手腕,別忘了重心轉換,應該就沒問題了 可能是上旋不夠,...
乒乓球反手攻球怎麼打,如何掌握乒乓球反手攻球技術方法
橫拍反手攻球的技術基礎是反手快撥,首先你的反手快撥球技術如何?動作正確嗎?打反手對角定點球的話,你能穩定的將至少連續10個球打在同一個落點上嗎?如果還做不到,那就先從反手快撥開始練起,先不要發大力,以借力為主,體會擊球動作感覺,達到一定的穩定性之後再逐漸加大擊球力量,自然就形成反手攻球了。另外,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