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時間 2021-10-21 03:58:35

1樓:匿名使用者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詩人採用第一人稱的形式,假借蟬的口氣來寫蟬,表面看來是蟬在自說自話,其實全部是詩人自己的心聲。全詩採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喻成蟬。全篇還採用雙關的手法,從頷聯開始,句句寫的都是蟬,但句句其實又都是自己。

那「玄鬢影」和「白頭吟」,既是蟬,也是囹圄中的自己。那「露重」和「風多」既是蟬的境遇,也是自己的遭際。而結尾的蟬的一問,其實就是作者自己的聲聲吶喊。

一首好的詠物詩,常常有意無意地,有深有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這需要我們細加體會。如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詩中的「蟬」即是作者的自況。前兩聯點明因蟬聲而觸發的滿腹憂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屢遭困厄,今又陷於冤獄,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這寒蟬的哀鳴!

頸聯即切合秋蟬的處境,又是詩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尾聯「高潔」二字,是「居高食潔」的蟬性的濃縮。這兩句將所詠之蟬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憤之情。

早在魏晉時期,生逢亂世而不屈流俗的文人們發現了蟬的另一面。曹植視蟬為「貞士」陸士龍交蟬引為「至德之蟲」,故蟬這一意象又被文人們賦予高潔之物並以自喻的內涵,唐代尤盛。如虞世南寫《蟬》,詩云: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非自遠,非是藉秋風」。蟬的形象是高飲露,流響自遠。而詠物詩以「託物言志、借物抒懷」為旨歸,詩人無非借蟬抒發自己的品質高潔,才華絕倫的慨嘆,但也流露出懷才不遇,才無所用的無奈。

這種為己鳴屈的心理,唐代詩人喜歡用直接詠蟬的方式來表達。「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了一首著名的《在獄詠蟬》,詩云: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詩中作者借蟬自喻,將自己遭讒被誣,身陷囹圄之境與蟬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相對應,蟬之困境與己之困厄相互折射,以此凸現雖高潔而無人信,既困厄而無人憐的悲慘遭際。

同樣,晚唐詩人李商隱也寫了一首《蟬》詩,全詩如下: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飲露悲鳴,卻不被高樹同情。而詩人本在仕途中也如梗蓬漂泊無依。人與蟬似乎同病相憐。

最後,詩人發出對人生的慨嘆,即如蟬一樣守住清貧,守住高潔。真可謂蟬人合一,物我同化。至此,高潔而多厄的蟬意象就成了對文人的人生際遇的整體觀照,也因此凝成了厚重而豐富的「蟬聲情結」,不難設想,中國的古代文苑中少了蟬聲,那就少了熱鬧多了寂寞。

中國的文人也少了份情感寄託和心理歸依。畢竟,高柳有蟬鳴,聲聲總關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借景抒情,我們都能體會!他是在說自己的心事~牢裡的日子不好過

閱讀下面一詩,然後回答問題。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

3樓:迷迭逆夏

露重;秋季;虛實結合(或比喻、象徵);受到

露水、風的摧殘而無法高飛、無法高歌的專處境;因為屬受到陷害而無法施展個人抱負(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難辯不白之冤(難以傳達心聲)的處境

詩人以「蟬」自況,標題「在獄」已經告訴了我們。那麼,「蟬」在詩人眼裡的處境和遭遇如何呢?它又是怎樣對待的呢?只要熟讀詩句,不難概括出來。

蟬,的古詩答案

4樓:安薄荷

作者是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令,故世稱「虞永興」。

第一句用比興手法,暗示人的清廉高潔的品質。第二句寫鳴蟬聲,詩人以蟬自比,讚揚鳴聲不同凡響。第三四句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蟬聲遠傳不是藉助秋風傳送,突出強調詩人的人格美,高潔品質。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徵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清」統一在「垂綏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說蟬聲之遠傳。「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面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讚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於景的藝術才能。

※(1)這首詩從整體上看運用了什麼表達手法?請說出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答案:運用了託物寓意的手法,借對蟬的生動描寫,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蟬的特點?指出相應詩句並簡要分析。

答案:首句寫了蟬的形狀「垂綏」,食性 「飲清露」,寫出了蟬的生性高潔;次句寫蟬聲「流響」寫出了聲音的響度與力度。

(3)通過這首詩作者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答案:蟬聲遠傳,是由於「居高」而致遠,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自然能夠聲名遠播。

5樓:軟糖控

虞世南《蟬》

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駱賓王●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芙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早蟬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裡,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雲樹繞湓城。

早蟬 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閒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村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裡。

六月三日夜聞蟬 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白居易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 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白髮生頭速,青雲入手遲。 無過一杯酒,相勸數開眉。

答夢得聞蟬見寄 白居易

開緘思浩然,獨詠晚風前。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 槐花新雨後,柳影欲秋天。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

聽蟬 趙嘏

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 爭奈愁人數莖發,故園秋隔五湖雲。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中的典故

天上飛 運用了兩個典故,具體如下 1 隋書 天文志 西陸 指代秋天。隋書 天文志 中 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日 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這裡 西陸 就有了秋天的意思了。2 左傳 成公九年 南冠 楚國的帽子,指代囚犯。在此指詩人自己。左傳...

詩詞大會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沉 ,其中 南冠 是什麼意思

生活情感老師 十詞作為 文學是伴隨著 一起興起的,而且興起的內容也非常的多。有關雨的古詩詞散文 歌曲文學作品成語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詞戲曲等體裁與 有何關係 眾所皆知,史上第一部詩集被稱為詩歌,也就是所謂的詩經。詩經中有 專詩三百,每一屬 首都是民間傳唱比較廣泛而又比較有意義的。那時候,還沒有誰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