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尤里x人
一:所用場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於對話。
「餘」、「予」多用於文章自敘,其中「餘」「予」相通。
在《道德經》中,「吾」和「我」不是同一個概念。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為肉體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煉的成果。
二、語法區別:
上古時代,「吾」和「餘、予、我」在語法上有分別。都可做主語,但「吾」尚可用做定語,一般不用做賓語,如「吾日三省吾身」,做賓語時必須放在動詞前邊。如:
居則曰「不吾知也」;「餘、予、我」尚可用做賓語。如:今者吾喪我。
——《莊子》。「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而在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三、語氣的細微差別。
一般書面語言常用餘。
從語法角度來講,予假借為餘,常可通用。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常用於自謙的語境中。
帝王對先輩或常人後輩對長者常自稱為予。如:予小子。
有時候帝王嘉勉大臣進柬時,常自謙為予。如:予違汝弼(我有過失,你應匡正)。
但予在有些詞彙組合中,有自以為如何,略帶謙義或貶義。如予知(自以為聰明)、予聖(自以為聖人)、予知予雄(自以為智慧聰明)。
以上摘自 老馬塗鴉
願望採納
如有不明處
願繼續答疑解惑
2樓:李不白兮
有些微差別:
1、吾:平常語氣的自稱;
2、餘:一般是有對比其他人(特別是對比 你 )時的自稱;
3、予:同吾,但是強調自我。
3樓:l羅z釗
貌似沒啥區別,都是「我」的意思
文言文裡「吾」、「餘」和「予」都是我的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我」,第
bai一人稱複數名詞。du指王室、王族、zhi貴族。 甲骨文資料中dao的「我」內,全部用為集體名詞。
「餘」容,第一人稱代詞,我或我的。通常用作「書面語」
「吾」,本義:中立的。引申義:在你、我、他三種單數人稱中介於「你」和「他」之間的人,即「我」,通常用在「口語」。
文言文裡的吾,予,餘有什麼區別?
5樓:小貓er咪
一:所用場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於對話。
「餘」、「予」多用於文章自敘,其中「餘」「予」相通
在《道德經》中,「吾」和「我」不是同一個概念。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為肉體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煉的成果。
二、語法區別:
上古時代,「吾」和「餘,予,我」在語法上有分別。都可做主語,但「吾」尚可用做定語,一般不用做賓語,如「吾日三省吾身」,做賓語時必須防在動詞前邊。如:
居則曰「不吾知也」;「餘,予,我」尚可用做賓語。如:今者吾喪我。
——《莊子》.「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c而在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三、語氣的細微差別。
一般書面語言常用餘。
從語法角度來講,予假借為餘,常可通用。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常用於自謙的語境中。
帝王對先輩或常人後輩對長者常自稱為予。如予小子。有時候帝王嘉勉大臣進柬時,常自謙為予。如:予違汝弼(我有過失,你應匡正)
但予在有些詞彙組合中,有自以為如何,略帶謙義或貶義。如予知(自以為聰明)、予聖(自以為聖人)予知予雄(自以為智慧聰明)
6樓:歲數大的小鮮肉
吾 我
予 我
餘 我
文言文中,「我」,「吾」,「予」,「餘」有什麼不同
7樓:杏花雨丶嫣
你好,個人理解,意思是沒有什麼差別的,都是一般人表達「自己」的第一人稱代詞,用法也麼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感覺之所以有這麼多,主要是不同的場合為了押韻或者叫順口,用不同的詞而已。比如說,宋濂的一句:餘幼時即好學。
你要是將餘換成我,讀起來就不好聽啊有木有!再比如**規有一句,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你要非要用餘與吾,吾與餘,讀起來簡直要人命啊有木有。。。
ps宋濂那一句是:餘幼時即嗜學,我寫錯了,抱歉~~
古漢語中的「吾,餘,予,我,愚「都是指」我「。有何不同呢?
8樓:
「吾」和「我」多用於對話,「餘」、「予」和「愚」多用於文章自敘,其中「餘」「予」「相通,「愚」有自謙的意思。
在《道德經》中,「吾」和「我」不是同一個概念。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為肉體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煉的成果。
文言文裡吾,餘和予都是我的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
9樓:匿名使用者
吾更加類似我們現在習慣用的 我 字
比較口語化
餘則是特定用語
類似現在的 偶,本人,大爺,老子之類的
予通餘古人經常同音字通用
10樓:渠振鍾離傲冬
康熙字典中對予的解釋有「與餘同。我也」,則可以說予通餘,不過不必要細究。
文言文中,「我」、「吾」、「予」、「餘」有什麼不同用法嗎
11樓:
一:所用場合不同。
「吾」和「我」多用於對話。
「餘」、「予」多用於文章自敘,其中「餘」「予」相通
在《道德經》中,「吾」和「我」不是同一個概念。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凡我,為肉體之身;「我」代表真我,是自我修煉的成果。
二、語法區別:
上古時代,「吾」和「餘,予,我」在語法上有分別。都可做主語,但「吾」尚可用做定語,一般不用做賓語,如「吾日三省吾身」,做賓語時必須防在動詞前邊。如:
居則曰「不吾知也」;「餘,予,我」尚可用做賓語。如:今者吾喪我。
——《莊子》.「吾」一般只在否定句裡作前置賓語,c而在肯定句裡一般用「我」作賓語。
三、語氣的細微差別。
一般書面語言常用餘。
從語法角度來講,予假借為餘,常可通用。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常用於自謙的語境中。
帝王對先輩或常人後輩對長者常自稱為予。如予小子。有時候帝王嘉勉大臣進柬時,常自謙為予。如:予違汝弼(我有過失,你應匡正)
但予在有些詞彙組合中,有自以為如何,略帶謙義或貶義。如予知(自以為聰明)、予聖(自以為聖人)予知予雄(自以為智慧聰明)
12樓:鍛鐵嵇康
用法沒有什麼不同,在上古時期「吾」、「予」、「餘」三個字同音,「我」的讀音還不清楚
文言文裡吾,餘和予都是我的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
13樓:匿名使用者
餘和予是古今字的關係。東漢鄭玄提出古今字:《禮記·曲禮》:「予一人。」注:「餘、予,古今字。」
14樓:石在
康熙字典中對予的解釋有「與餘同。我也」,則可以說予通餘,不過不必要細究。
請問文言文中的「吾」、「餘」、「予」都有表示「我」的意思,可它們又有哪些具體的差別嗎?多謝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 劉魁,字煥吾,泰和人,劉魁,字煥吾文言文翻譯
明史 列傳第九十七 劉魁,字煥吾,泰和人。正德中登鄉薦。受業王守仁之門。嘉靖初,謁選,得寶慶府通判。歷鈞州知州,潮州府同知。所至潔己愛人,扶植風教。入為工部員外郎,疏陳安攘十事,帝嘉納。二十一年秋,帝用方士陶仲文言,建祐國康民雷殿於太液池西。所司希帝意,務巨集侈,程工峻急。魁欲諫,度必得重禍,先命家...
我記得你曾經對我說文言文翻譯吾憶汝曾與吾言這樣翻譯對嗎
sui風如影 識汝嘗言於吾 冀吾等有一大宅,日開目則首見吾於前,與汝同觀電視,購餚造食,柴米油鹽也。譯文 記得你曾經對我說 希望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房子,每天睜開眼睛就第一個看到我在你面前,和你 一起看電視,一起 買菜餚做飯,一起 過日子。文言文求翻譯 e調小七 賞器 賞識.聞 聞名.過 看望.參考資料...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後問題。(12分)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手機使用者 小題1 錄畢 走送之 不敢稍逾約。共2分。每對一處得1分 小題1 1 愛好 2 不 3 曾經 4 善,好 共4分。每空1分 小題1 1 因此人家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看到許多 各種各樣的 書。2 真是 確實是 這樣,你沒有欺騙我。小題1 讀書方面圍繞 勤奮刻苦 博覽群書 做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