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主和逍遙遊表達莊子什麼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5-07 20:00:00

1樓:

鄙視世俗生活,追求一種精神上的絕對自由,逍遙自得!心從外向內轉化

2樓:爾曹身與名俱滅

《養生主》一文寓說理於故事之中,意趣橫生,富於啟發意義。文章在提出論點後,接著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說明,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闡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說理的枯燥,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文章描寫生動形象,細節刻畫精細入微。耐人尋味。選自《莊子》中的《養生主》是《莊子》中的名篇,為世代人民所傳頌,它為人類樹起一面維護生命的大旗。

逍遙遊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3樓:子秋

我覺得這要結合莊子的個人思想來說。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一種對自然的感慨,或者說是對人生的渺小的感嘆。

養生主和逍遙遊表達莊子什麼思想感情養生

4樓:完美假知己

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莊子主張的是「至知/無知」,既知識不能簡單地說「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區別清楚。順道知識越多越好,悖道知識越少越好。

所以,求知既是知識增加的過程,也是鑑別所得知識是否合道,並剔除悖道知識的過程。這裡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逍遙遊體現了莊子的什麼思想感情

5樓:真想回答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說: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這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

《逍遙遊》很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出其散文的文學風格和成就。這裡入選的並非《逍遙遊》全篇,只是節錄了開頭的一部分,但這部分已經可以反映全篇的風格和成就。

6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

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

他對「道」的解釋更加神祕,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東西,他把老子關於對立面轉化的看法引向極端,認為無論大小、長短、貴賤、美醜、成毀等一切差別都不存在,基於這個觀點,他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夭折的幼兒),而彭祖(傳說中最長壽的人)為夭.」這就混同了大小、壽夭的區別,否定事物的質的規定性,走向「不別同異」、「萬物一齊」的相對主義.於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這就是說可以不必過問是非,生死如一,表現出悲觀厭世的情緒.他不僅認為「齊是非」、「齊萬物」,甚至「齊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進入神祕主義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為沒落階級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現實,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達到「真人」境界.要成為「真人」,就要能夠「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覺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與萬物同體,完全解脫塵世間的利害、得失、譭譽、是非,精神上得到絕對自由,進入逍遙遊的境界.

老莊思想中的消極、頹廢的一面,後來成為一切沒落失意的階級或集團寄託精神世界的**

莊子在逍遙遊中表達什麼樣的思想

7樓:金牛咲

表達了作者對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的追求。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腐敗的社會背景使他不屑與之為伍,並且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藝術特色:

《逍遙遊》在構思上採用了文學上的形象思維的寫作手法,運用大量的淺近的寓言、神話、對話,文姿多彩。

攝取與表達中心思想有關的妙趣橫生的題材,生動、形象地宣傳了作者的鄙視**厚祿、死抱皇恩厚爵,否定現實,追求無己、無功、無名的絕對自由的思想。對統治者以功爵籠絡賢能的偽善給予深刻的揭露,對後世散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作者簡介: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8樓:流走的我的時光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9樓:龘靐齾靇爩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無所待而遊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

「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了一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遙遊。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聖人無名」,是全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從「堯讓天下於許由」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第三部分從「惠子謂莊子曰」至結尾,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莊子逍遙遊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有所待」達到「無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遙遊》中莊子運用了許多寓言來表述逍遙遊的內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現。首先,莊子指出,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鵬只有「培風」才能翱翔,因此他們都是「有所待者」。

再如,莊子認為宋榮子的思想仍然處於「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的侷限並沒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內外」和辯「榮辱」的紛爭,只是在這種紛爭中不動心,因而不是真正的「無待」。莊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無待的理想境界,同時也指出了從「有待」至『無待」的具體途徑。這就是: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裡的『至人」「神人」「聖人」都是「道」的化身和結合體,是莊子主張的理想人格。在莊子看來,只有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能擺脫一切外物之累從「有待」達「無待」體會真正的逍遙遊。

莊子《逍遙遊》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0樓:金牛咲

此文中心思想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遊於世間。

「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逍遙遊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腐敗的社會背景使他不屑與之為伍,並且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特點:1、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具有真實性。

在莊子的思想中,構**生困境的生死之限、時命之囿、哀樂之情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客觀存在,莊子理想人格所趨向的精神境界就是對這種人生困境的超脫,即擺脫各種精神紛擾,建立一種安寧、恬靜的心理環境,這是真實和理智的。

2、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具有理想性。

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的本質內容是對個人精神絕對自由的追求,因而具有理想的性質。莊子主要是從個人的無負累的心境狀態、或逍遙自在的心情感受的角度來認識和描述自由的。這種感受只能以某種感性的、直觀的形式顯現;這種心境也只能是缺乏現實基礎的、個人孤獨生活的精神理想。

3、莊子逍遙遊理想人格具有幻想性。

莊子人生哲學所追求的無待、無累、無患的絕對精神自由,是一種情態自由,一種理想性質的心境,它本身因為缺乏具體的、用來作界定的理論概念,而難以得到更明確的表述和更深入的揭示。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藉助超凡脫俗的神話形象來表達「道」的思想觀念,描繪「逍遙」的精神境界。

作者簡介: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