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蝦彈文化
原文注音:
如夢令李清照 宋代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 chén zuì bù zhī guī lù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zhēng dù , zhēng dù ,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白話譯文:
時常記起遊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爭著劃呀,爭著劃呀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後,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
不過,這裡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於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
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
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
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
後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
不然的話,她後來又怎麼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後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2樓:安小安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zuó) 夜(yè) 雨(yǔ) 疏(shū) 風(fēnɡ) 驟(zhòu)
濃(nónɡ) 睡(shuì) 不(bù) 消(xiāo) 殘(cán) 酒(jiǔ)
試(shì) 問(wèn) 卷(juǎn) 簾(lián) 人(rén)
卻(què) 道(dào) 海(hǎi) 棠(tánɡ) 依(yī) 舊(jiù).
知(zhī) 否(fǒu), 知(zhī) 否(fǒu) ?
應(yīnɡ) 是(shì) 綠(lǜ) 肥(féi) 紅(hónɡ) 瘦(shòu)
原文: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3樓:小小學生說
《粵語粵讀》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男聲)
如夢令拼音版嘗興盡晚回舟
4樓:鳶尾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5樓:
rú mòng iìng
如 夢 令
táng iǐ qīng zhào
[唐] 李 清 照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chén常 記 溪 亭 日 暮,沉
zuì bù zhī guī iù xìng jìn wǎn醉 不 知 歸 路,興 盡 晚huí zhōu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回 舟, 誤 入 藕 花 深 處zhēng dù zhēng dù jīng qǐ yì,爭 渡, 爭 渡,驚 起一
tān ōu iù
灘 鷗 鷺。
6樓:匿名使用者
rú mèng lìng
如夢令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chén zuì bú zhī guī lù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zhēng dù ,zhēng dù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7樓:危宛白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chén zuì bú zhī guī lù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zhēng dù ,zhēng dù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8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教學版本不同?
zěn dù zěn dù
李清照的《如夢令二》拼音版的是什麼?
9樓:心癮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 chén zùi bù zhī guī lù ,
xīng jìn wǎn huí zhōu ,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
zhēng dù , zhēng dù ,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
原文:《如夢令》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釋義: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
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划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怎麼渡,怎麼渡?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2023年),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約卒於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於書香門第。
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賞析: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
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
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10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道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如畫。
李清照的【如夢令】朗讀停頓怎麼標
11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怎麼才能出去呢?怎麼才能出去呢?划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12樓:匿名使用者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李清照全文,李清照的《如夢令》原文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譯文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颳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 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
如夢令李清照翻譯
養豬界的小樑 1 出處 宋代 李清照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2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3 釋義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划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怎麼渡,怎麼渡?最終 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如夢令李清照賞析
李清照 如夢令 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詞的開篇,用了 常記 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 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 日暮 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 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 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