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偈,究竟是那四句

時間 2021-05-07 20:00:12

1樓:9點說史

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金剛心總持論》「四句偈論第四」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佈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佈施之福。

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

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

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

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

擴充套件資料

1、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軀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借假修真)

2、云何空心。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3、云何空性。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瞭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4、云何空法。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

意義: 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

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

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

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

依義修行,便證無諍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

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佈施。

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2樓:

釋迦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沒有詳解何為「四句偈」。所以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

這裡只是把佛有關所說陳出,供讀者自斟酌體悟:佛陀在《中阿含經》一七

二、《心經第一》中,回答云何多聞比丘時說「比丘!我所說甚多,謂正經、歌詠、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比丘!

若有族姓子我所說四句偈知義知法,趣法向法,趣順梵行。比丘!說多聞比丘無復過是。

」接著回答云何比聞比丘明達智慧說:「比丘!若比丘聞此苦,復以慧正見苦如真者,聞苦集、苦滅、苦滅道,復以慧正見苦滅道如真者,比丘!如是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擴充套件資料

《般若經》的規模相當龐大,其確切的數量無法確定。從時間上看,《般若經》從《原始般若》而演進為《下品般若》、《中品般若》、《上品般若》;

這不但是般若法門的開展過程,也可以表示初期大乘佛教的發展情形。玄奘所蒐集並編纂而成的《大般若經》,總共「十六會」。開頭五會是「根本般若」,其餘歸為「雜般若」。

根本五會中,第一會最詳,有十萬頌(漢譯四百卷,接近四百萬宇);第二會二萬五千頌;第三會一萬八千頌;第四會一萬頌;第五會八千頌。

從《大般若經》來看,一般認為根本五會是由小本(略)發展為大本(詳)。以中國翻譯史看,首譯大乘經的支婁迦讖譯出三十品《道行般若經》(小品),相當於五會中第四會;一百年後西晉譯的《放光般若經》、《光贊般若經》(大品)相當於五會中第二會;

而初會到玄奘編纂《大般若經》時才有。此翻譯情況也可作為推斷它們先後次序的一種根據。「雜般若」中的《金剛經》位於第九會,分量最小,只三百頌。

《金剛經》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故也被視為般若的略本。

3樓:古風雪宇霜

【四句偈】《佛學大詞典》:「【四句偈】指由四句所成之偈頌。佛書所載偈頌,由四句組成者,字數多寡不拘。

四句偈往往能涵蓋經論佛法之要義,故經中雲,以四句偈教人,或持受某四句偈,皆有甚大功德。」一曰空身。二曰空心。

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金剛心總持論》【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佈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佈施之福。

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

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

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

釋迦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受持四句偈,但都沒有詳解何為「四句偈」。所以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這裡只是把佛有關所說陳出,供讀者自斟酌體悟:佛陀在《中阿含經》一七

二、《心經第一》中,回答云何多聞比丘時說「比丘!我所說甚多,謂正經、歌詠、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比丘!

若有族姓子我所說四句偈知義知法,趣法向法,趣順梵行。比丘!說多聞比丘無復過是。

」接著回答云何比聞比丘明達智慧說:「比丘!若比丘聞此苦,復以慧正見苦如真者,聞苦集、苦滅、苦滅道,復以慧正見苦滅道如真者,比丘!

如是多聞比丘明達智慧。」[1]

云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軀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藉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借假修真)

云何空心。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

云何空性。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瞭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云何空法。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意義:

 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

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

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

依義修行,便證無諍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

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

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佈施。

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4樓:巴鐵是環保專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四句偈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陀圓寂前,再三叮囑阿難尊者不要忘記這四句偈。

他是所有各個宗派,哲學等說不出來的空性理論和法門。至今引導人們要懂得取捨。

5樓:衛河散人

《六祖壇經》上說:神秀的偈語為: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六祖的偈語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的更為豁達。

6樓:先知秋月

夢中人說夢中話,夢中提問夢中答!

因緣生諸相,見相性所生,無性無因緣,修法見無生。

7樓:手機使用者

《佛說大乘金剛經論》記載的四句偈: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金剛經四句偈語是那四句,金剛經中說的四句偈語是什麼?

八零後電影院 1 金剛經四句偈語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譯文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為的事物,都如夢如幻,如水中的汽泡,如鏡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陽出來後就會消失 如同閃電一般,瞬息即逝對於一切事物,都應這樣去看待。2 金剛經 在印度有唯識家 無著 世親 的論釋。傳入中國,三...

「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四海」究竟是指什麼

愛答題的小兔兔 四海指的是天下的意思,泛指的是全國的疆域,這句話出自我國的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論語裡面的,是孔子用來教育他的學生的,有一次他學生來問他怎麼做一個君子,孔子就用這幾句話替他解答。在這裡的 四海 當時是指東海 西海 南海 北海,當時人們以為天圓地方,中國居地之中,地的四周環繞著大海,四海之內...

康熙傳位給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康熙究竟是傳位於四阿哥還是傳位十四阿哥

伊蓮夏荼 康熙傳位給四阿哥。康熙遺詔用漢 滿二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其中寫有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 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雍正即位後,始建祕密立儲詔書,封於匣內,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雍正皇帝繼位,民間及野史傳聞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