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在兩漢有哪些輝煌成就

時間 2021-05-07 20:00:33

1樓:林顧姝

兩漢的主要文學成就包括:漢賦,散文,詩歌。

史學鉅著

1《史記》

2《漢書》

韻文傑作

1《垓下歌》

2《大風歌》

樂府詩歌

1樂府機構

2樂府民歌

3《孔雀東南飛》

漢賦1枚乘的《七發》

2司馬相如的賦

五言詩《古詩十九首》

2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同時,書中的文字生動性,敘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漢書:《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兩都賦:《兩都賦》是漢代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據其自序,自東漢建都洛陽後,「西土耆老」希仍以長安為首都,因作此賦以駁之。

《西都賦》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形勢險要、物產富蔗、宮廷華麗等情況,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優越性;《東都賦》則由另一假想人物東都主人對東漢建都洛陽後的各種政治措施進行美化和歌頌,意謂洛陽當日的盛況,已遠遠超過了西漢首都長安。後來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皆頗受其影響。

二京賦:《二京賦》是東漢辭賦,為張衡賦作中的代表作。《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

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二京賦》由於其結構的嚴謹精密,被多數人認為是漢賦中的精品。

子虛賦:此賦極鋪張揚厲之能事,詞藻豐富,描寫工麗,散韻相間,標誌著漢大賦的完全成熟。它與《上林賦》構成姊妹篇,都是漢代文學正式確立的標誌性作品。

中國古代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 20

中國古代文學的劃分四階段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文學》,全書共三百三十萬字,系統介紹中國古代文學,按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軌跡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遼金元、明代、清代

七個歷史時段,以漢民族文學為主,相容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與文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戲曲、**,在創作和理論上不斷髮展,豐富,日臻完善,脈絡清晰,充分體現並顯示著它的歷史與文化的博大精深。顯示出以中國古代文字為載體的中國古代文學在內涵上極大的豐富和巨大的張力。

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2023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悠久,其起源,約略同中

華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長的歷史上曾經產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數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現

象、文**流和文學理論,

內容極其豐富。這是一筆無比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民族文學之林,我國古代文學以自己無比輝煌的成就和無比鮮明的獨特風貌,佔有重要的地位。

請問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文學部分都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研究學者,他們的著作主要有哪些?

4樓:上官明軒

陳鼓應 楊伯峻 王力 郭錫良

5樓:曹傲旋

建議從網上分別去詳細看看,或許這樣更好

6樓:匿名使用者

秦代由於始皇帝焚書坑儒,導致後來歷史上稱只有李斯一人。

漢代大儒董仲疏的天人感應,還有就是鄭玄是今文經和古文經的集大成者。

以馬融為代表的古文經派在歷史上很有影響。

古代文學有哪些?

7樓:千代冷

孔 子 《論語》 佚 名 《大學》

孟 子 《孟子》 老 子 《道德經》

莊 子 《莊子》 鬼谷子 《鬼谷子》

荀 子 《荀子》 鬼谷子 《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

佚 名 《三字經》 袁了凡 《了凡四訓》

佚 名 《增廣賢文》 佚 名 《中庸》

佚 名 《孝經》 周 易 《易經》

淩濛初 《初刻拍案驚奇》 淩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馮夢龍 《喻世明言》 馮夢龍 《醒世恆言》

馮夢龍 《警世通言》 司馬遷 《史記》

蒲松齡 《聊齋志異》 王實甫 《西廂記》

吳敬梓 《儒林外史》 劉 鶚 《老殘遊記》

洪應明 《菜根譚》 佚 名 《桃花扇》

曹雪芹 《紅樓夢》 吳承恩 《西遊記》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施耐庵 《水滸傳》

魏秀仁 《花月痕》 黃南丁 《楊乃武與小白菜》

李汝珍 《鏡花緣》 吳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劉義慶 《世說新語》

佚 名 《狄公案》 笑笑生 《金瓶梅》

陳仲琳 《封神演義》 曾 樸 《孽海花》

雖然我是複製的,但是還是那句,望採納~~

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8樓:喵喵喵

一、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1、先秦

第一,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個體的演變;

第二,上古巫史不分,史從巫中分化出來專門從事人事記錄,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第三,士的興起與活躍,對文學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第四,先秦文學的形態一方面文史哲部分,一方面詩樂舞結合,此外,成熟的文學作品出現,作者和時代難以確定。此外,先秦文學突出表現了現實性、獨創性和地域性。

2、兩漢

第一,創作主體的環境有了變化,戰國時代遊說於列國之間的士,聚集到統一帝國的皇帝或諸侯王周圍,形成若干作家群體,它們以****或諷喻憰諫為己任,併成為大賦這種漢代新興文體的作者;

第二,與漢代大一統的政治局面相適應,漢代文學以大為美,鋪張揚厲成為風尚;

第三,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相適應,漢代文學失去了先秦文學的生動活潑與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滯的風格;

第四,漢代樂府民歌以一種新的姿態、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間繼而在文人中顯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並由此醞釀出中國詩歌的新節奏、新形式——五七言體。

二、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1、魏晉——唐中葉(天寶末)

第一,這是五七言古體詩繁榮發展並達到了鼎盛的階段,也是五七言近體詩興起、定型並且達到鼎盛的階段;

第二,文向詩靠攏,出現了詩化的駢文,賦向詩靠攏,出現了駢賦;

第三,「建安風骨」和「盛唐氣象」這兩個詩歌的正規化,先後在這個階段的頭尾確立起來,作為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成為後代詩人追慕的極致;

第四,這是一個文學創作趨於個性化的階段,作家獨特的人格與風格得以充分展現;

第五,這個階段的文學創作,宮廷起著核心的作用,以宮廷為中心形成若干文學集團,其內部切磋提高了文學技巧;

第六,玄學和佛學滲入文學,使文學呈現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2、唐中葉——南宋末

第一,韓、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革新,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柳的道路,完成了這次革新;

第二,詩歌經過盛唐的高潮之後到中晚唐另闢蹊徑,到宋代終於找到了另一條路:由中晚唐詩人開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寫,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人文意象明顯增多。

到了宋代這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風氣;由杜甫、白居易開創的反映民生疾苦、積極參與政治的傳統,以及深沉的憂患意識,在晚唐一度減弱,到了宋代又普遍得到加強,宋代詩人與學者身份合一,詩歌議論成分增強,並具化俗為雅的美學追求。

第三,唐中葉以後曲子詞迅速興盛起來,併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第四,唐中葉以後傳奇的興盛,標誌著中國**進入成熟的階段,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唐代「市人**」的興起和宋代「說話」的興盛,則是這個階段內文學的新發展。

3、元初——明中葉(正德末)

第一,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佔據了文壇的主導地位,從此文學的物件更多地從案頭的讀者轉向勾欄瓦舍裡的聽眾和觀眾;

第二,文學的傳媒不僅是寫在紙上或刻印在紙上的讀物,還包括了說唱、扮演等藝術形式;

第三,儒生社會地位降低,走向社會下層從事通俗文學的創作,先是適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繼而提高這些文學形式;

第四,元代文學以戲曲和散曲為代表,以大都為中心的雜劇與以溫州為中心的南戲共同創造了元代文學的輝煌,而明代流行的傳奇又是對元曲的繼承與發展;

第五,元末明初出現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兩部長篇白話**,它們預示著一個長篇**的時代到來了。

三、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

1、明嘉靖初——鴉片戰爭(1840)

第一,文學集團和派別的大量湧現,並經常論爭;

第二,詩詞、戲曲和**均有所成就,其中戲曲和**最為卓著。

2、鴉片戰爭——「五四」運動(1919)

第一,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許多作家在向西方尋求新的富國強兵之路的同時,也尋求到新的文學靈感;

第二,救亡圖存的意識和求新變於異邦的觀念,成為文學的基調;

第三,文學被視為政治改良的工具;

第四,隨著外國翻譯作品的逐漸增多,文學的敘事技巧更新了;

第五,報刊作為新**出現,一批新的報人兼具作家的身份,以報刊傳播其作品,報刊文體出現;

第六,詩歌方面出現「我手寫我口」的口號。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中國幾千年來的的封建王朝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學的繁榮發展,唐詩、宋詞、元曲的繁榮發展,配合其他漢樂府、歌賦等百家爭鳴,形成了悠久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史。

而鴉片戰爭帶來的變局,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文化開始湧入,帶來無數新的靈感。從此中國文學開始向救亡圖存、改良社會等方向發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成就

9樓:匿名使用者

(一)古代根據人的社會地位,對「死亡」各有其名稱。《禮記》謂天子死為「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清代,對於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二)根據人的年齡。不滿20歲死亡的謂之「殤」。此又分為三類:

8~11歲死者為「下殤」;12~15歲死者為「中殤」;16~19歲死者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青壯年死者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均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者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三)根據人的死因。為某種事情捨命者謂之「殉」,如為職責因公而死謂之「殉職」;戰爭中死於陣地者謂之「陣亡」,現作「犧牲」。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凶死」等等。

(四)根據人的宗教信仰。和尚死謂之「圓寂」、「示寂」;喇嘛死謂之「涅槃」;道士死謂之「羽化」;**教教徒死謂之「歸主」;回民伊斯蘭教教徒死謂之「無常」等等。

(五)民間對死的敬稱(禮貌用語)。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殞」者;一般稱人死為「辭世」(與世長辭)、「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弔唁時見之於書面的一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一律寫「已故」。

(六)北京民間土語、俏皮話(非禮貌用語)稱死者有不同說法。如「見閻王爺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擔)」,「聽蛐蛐兒叫喚去了(言已人土與秋蟲為伴了)」,「嗝兒屁著涼了」、「翹辮子」、「踹腿」、「蹬腿兒」等等。但多具有貶義,不能用在喪禮和其他正式場合上。

中國古代文學小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丟了鈴鐺的貓貓 首先更正你的認識上的錯誤 三國志不是 是史書 而三國演義是 就是在歷史的基礎上改編的所謂的演義就是說有些東西是作者杜撰的,是假的但是三國志一般是史實 不排除些政治上的影響使歷史也失實了 但總體而言還是應該相信三國志,把三國演義看成娛樂的東西就行了 尐寳丨 一個是演義,一個是志. 山海...

中國古代詩,詞,曲的區別和聯絡,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詞戲曲等體裁與音樂有何關係

加油奮鬥再加油 一 詩 詞 曲的一般概念及相互聯絡 詩 詞 曲是古代詩歌的三大類,是我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詩體,她是以 韻 聲 調 三位一體為基本特徵的詩體。古人根據不同的內容表達需要,創造了詩 詞 曲這三類詩歌體式,並在各自體式中擁有不同的樣式種類,可謂源同流分,各臻其妙。在 月沐學堂 第十五講中就談...

中國古代十三經有那些,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十三經指的是什麼

梅子曰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 詩經 尚書 周禮 儀禮 禮記 周易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論語 爾雅 孝經 孟子 歷史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漢朝 五經 主條目 五經 漢朝時,以 易 詩 書 禮 春秋 為 五經 立於學官。唐朝 九經 唐朝時,春秋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