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道家是先秦時代的一個思想派別,老子和莊子是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與無神論的傾向,同時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他們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事物變化發展的法則與規律。道家思想用獨特的宇宙、社會與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恆的價值和生命力。
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一個以「道」為核心的學派。它的創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他的名字叫李耳。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還有著名思想家莊子,又稱莊周。
後來,道家又和名家、法家合流,還兼取陰陽家、儒家以及墨家的長處而形成了黃老學派,主張是以虛無作為根本,認識事物的因果關係並進行運用,根據時間和事物的情況而採取措施,認為無為才能達到無所不為。道家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傳統思想文化。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解放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又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道家的代表作是《老子》,又叫《道德經》。
它是一部簡括而有韻的哲學理論著作。其思想內容是:絕聖棄智,忘情寡慾,提倡清淨無為,無知無慾;對統治階級的嚴刑重稅不滿,想要倒退到小國寡民的社會。
2樓:如之何
道家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順行,順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逆行,逆則成仙。
3樓:曉秋槓槓
古代道家是一種思想流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
4樓:隔窗聽雨
老子認為,萬物執行有其自然法則,人們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後,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老子善於正反滅兩個方面思考問題。老子在政治張「無為而治",人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
他的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中。這部書成為道家的經典。
5樓:小蛇蛇
其一,「道」是生化宇宙萬物的原動力,造化之根。其二,「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氣化為三清,聚形為太上老君。其三,「道」有最偉大的德行,它以虛無為體、清靜為宗、柔弱為用,無為不爭。
其四,「道」真常永恆、無生無滅,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長存於天地間。「道」的偉大和神聖之處,可說是無處不能體現。由於前文《教理綜述》中已有敘述,遂不再細說。
6樓:輝輝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道教的思想主張是什麼啊?
7樓:你的合夥人
道教的思想主張尊道貴德,天人合一,貴生濟世。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道教,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擴充套件資料
郭沫若認為:「道家思想可以說壟斷了二千年來的中國學術界,墨家店早已被吞併了,孔家店僅存了一個招牌。」 道教作為傳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後產生了魏晉玄學、隋唐重玄學和宋元明清內丹學,在學術領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方**。
8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不是道教
道家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萬法自然,天人合一。小國寡民,雞犬相聞,其民卻老死不相往來。
道教的主張就難說了。。道教的每個支派的主張都不同,符籙派、雷法派、內丹派、外丹派主張和教義都不一樣,樓主可以用以上派別的名字搜一下。
但是有一些基本教義是一樣的,「修道」、「積德」、「清靜」、「無為」、「把一」、「寡慾」、「抱元守一」。
元代道教正式形成為正一和全真兩大教派,流傳至今。正一派從事符篆齋蘸,驅鬼降妖,祈福消災,道士可以結婚,非齋期可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張「全神煉氣,出家修真」,道土蓄髮留須,守齋出家,不婚配。
兩派雖在形式和要求上有不少區別,但基本主張是完全一致的,都講求「修道」、「積德」、「清靜」、「無為」。
(一)道教以「道」名其教,說明它以絕對崇拜服從「道」為特徵。道的觀念,淵源於先秦的道家。李聃《道德經》五千言,反覆闡述的就是「道」的體認。
道教以老子之「道」作為其宗教基本教義,就是因為他們對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繼承,四要弘揚。所以《典論》中說:道士者,要「以道為事」,時時修道。
「道」字,通常可做「道理」講。但老子所說的道,並不同於一般的道理。他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
又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概括地說,他的道是以清靜為宗,虛無為體,柔弱為用,是一種自世之道。
這個道,是一種宇宙觀。它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又是宇宙的原動力,也是大自然的規律。它無名無形,不能用語言概念來表述,也不能用感官知覺來發現。
它獨來獨往,超越空間,永恆存在,具有生化天地萬物的無窮力量,無為而無不為。所以,道不可違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必須遵從的「絕對意志」。
道是道教的宇宙觀,又是其獨特的方**。老子將道運用在各方面。他的社會理想是「無為而治」。
他的人生觀是「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他的修煉方法是「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他認為,只要以「道」為原則,通過一定的修煉,人就可以返樸歸真,與自然之道同體同性,從而返樸歸、真,也就是他所說的「穀神不死」。
後來道教的仙學正是在這一思想基礎上成長起來的。
道教的根本信仰就是老子所傳的「道」。通常所修的就是這個道。道的內容非常豐富,如處世之道、內煉之道、倫理之道、論政之道、自然之道、天人之道等等,但都統一於大道、常道,即永恆不變的宇宙之道。
道教主張通過體驗,修持大道,「導體歸本」,引俗入聖。而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修行,尤其以修心最為關鍵。因為道的體現在於人的心神。
《太上老君內觀經》說:道在人之身,「則為神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
教人修心則修道也」。在修心的眾多方法裡最常見的要算氣功鍛鍊了。正一派常以「掐訣」「唸咒」來配合內在行氣,通過調身、調心,使元神內守,陰陽平衡。
全真派的《全真開教祕法之碑》也用了很長的篇幅來闡述內煉的方法。現將全文抄錄於下:
莫將樽酒戀浮囂,每向廬中作繫腰。龍虎動時拋雪浪,水聲澄處碧塵消。自從有悟途中色,述意蹉跎不計聊。蛟龍煉在火烽序,猛虎擒來囚水晶。
鉛是汞藥,汞是鉛精。
識鉛識汞,性住命停。
九轉成,得知友,赴蓬萊。
這篇由全真派祖師重陽子王喆親手撰寫的碑文,雖有許多隱語,但一經解釋即可發現奧妙。如「作繫腰」,指扎纏腰帶;「龍虎」指呼吸;「蛟龍、猛虎」指全真教練習動功時最常用的「暴息法」等。全篇體現了王重陽修煉內丹得以成仙的思想。
此外,介於正一和全真之間的武當道教更為重視內煉。武當講求「以武演道,以道合真」,在習武練功的同時就是在參悟大道。《武當玄武修真碑》起首雲:
「半簾月影三杯酒,花香滿院一局棋……」《武當猶龍太極功架歌訣》中又云:「赤龍攪起海底水,心中真氣在盤旋……」這都包含內煉的隱喻和實證。武當派獨傳絕技(諸如九轉神功飛天掌、混元彌天神功、混元陰陽五行手、猶龍太極功架、八卦陰陽掌、太極連環**),據說都是以內煉修心為根本的上乘功夫。
(二)與「修道」並重,道教還主張「積德」。積德就是廣泛仁義道德,施仁濟眾,這叫做「行」;而把修道煉養叫做「功」。功行圓滿,方成神仙。
所謂「三千功滿,八百行圓」就是這個意思。「德」,一般被解釋為道德、品德、德行,指言行適宜,外無愧於人,內無愧於心。作為人的一大優點,「德」有如儒家所說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如《道德經》說,「下德不失德」。此處之「德」即指做人的優點。東晉葛洪《抱朴子》說:
「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生,口不勸禍,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妒,不佞謅,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這就把行善積德與求真企福聯絡在一起了。
後世道書中無數「積功累德」之說,都是源於老子「下德不失德」的教誨,目的是希望人與人的關係和諧互助;按佛教的說法是「以仁慈為懷」,按**教的說法則是「崇尚愛德」。
道教多以「德」與「道」並稱,認為二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是整體和區域性,一般和特殊的關係。《道教樞義》說:「道德一體,而具二義,一而不二,二而不一。
」所以道教之「德」有時作為「道的本體」講,有時作為「『道的特性」講,有時作為「道的總體表現」講。《道德經》中所說的「上德」、「常德」、「玄德」,都是描述以上之德而言。《自然經》中說,德就是「得於道果」的意思。
《太平經》中說,能夠「成濟眾生,今成極道」的就是德。唐明皇在《道德經御注》序言中說,「道之在我」就是德。總而言之,道教徒既要修道還要積德,「德」與「道」同為道教最基本最重要的教義。
道學中「清靜」、「無為」、「把一」、「寡慾」等理論觀點,統統都是從道和德引申和發揮出來的。道教崇尚道德修持的思想,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無上珍寶。
(三)《道德經》雲:「清靜為天下正」,「我好靜而民自生」。在老子李聃的眼中,清靜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後來的正一道繼承其思想並將「清靜」作為基本教義,體現在人生處世與個人修煉中。
道教認為,一切生命的源頭都是以靜態為基礎的。自然界中任何動植物的成長,都是從靜態中充實其生命。如一枝花兒,是在靜態中生長,在動態中凋謝。
人的生命有動有靜,還需與之相對應的休息,人之所以擁有不絕的生命功能,是靠充分休息才得到新的生機。所以《道德經》說: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清靜經》雲:「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其中的「無形」、「無情」、「無名」,都是用以說明道的清靜狀況。
在道教的宇宙觀裡,清靜是自然界的初始狀態;在道教的社會思想裡,清靜是其理想領導人物的風格;在個人修養方面,清靜更是修身養性的絕妙良方。個人修煉精氣,當效法道的清靜,不但要清靜一時,而且要做到「常清」。歷史上不少道學家宣稱人能常清靜,「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滅盡。」
王重陽之首徒丹陽子馬鈺曾說:「是以澄心如澄水,養氣如養兒。氣秀則神靈,神靈則氣變,乃清靜所致也。
」可見清靜之說是有其具體內容的。清為清其心源,靜為靜其氣海。心源清才會情定慧生,氣海靜就會精全命固。
按此靜清之法去做,要「無心」。即在生活裡存心於清靜之域,無邪心惡意。說白了,就是老百姓平常所講的「清心寡慾」。
道教在修習丹道尋求清靜之法的過程中,還可以清洗個人內在的心靈創傷,重新發現和認識「自我」,從而使自己獲得解脫。人的意識中好似有盤錄影帶,它將人生的悲傷、痛苦和意外刺激,透過常意識的層次轉錄到潛意識的錄影帶上,而潛意識中的這些印痕又強有力地影響人的常意識,使人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錯亂。清靜之法是一種凝鍊意識、淨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法寶。
在清靜中認識自我,就會將潛意識中錄有心靈創傷的錄影帶清洗乾淨,消除隱藏在潛意識中的不良印痕,從而真正使人的心靈得以釋放。清靜之功還往往把一些危及生命的不治之症壓制住,延長幾十年壽命。達到清靜的唯一方法是修成內丹。
內丹法將人體先天的精、炁、神稱作藥物,一旦丹功煉出內藥,這些自身產生的內藥會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百病。丹家認為,外界的中草藥和抗菌素都有***,自身的內藥才是百利無一害的。可見通過內丹法修習清靜之功,無疑會消除眾多心身性疾病,通血活絡化瘀,使人精氣通暢,心理和諧,保障人體心身健康。
(四)道教的基本教義還認為,不管是治理國家大事,還是個人的內修外行,都當以「無為」為首。
在個人處世與修養方面,無為是道教處世哲學的主要原則,也是練功夫的一大標準。應物處世,可以效法水的作為。水無私奉獻,滋養萬物,而不自以為功,水柔弱謙下,不避卑惡,能方能圓,無為不爭,水淵深清明,鑑照萬物,各如其形。
這些品德也正是道的重要特性。修道者應如水那樣,以淺待人,以柔克剛,謙和退讓,無私不爭,博施廣愛。《道德經》雲:
「不求榮好,無奢侈飲食,常弊薄羸行,有天下,法無為,守樸素,合道意矣。」
丹家修煉時體內氣血自然執行,強調勿忘勿助,綿綿若存,反對拔苗助長。治國之理亦同於人體中的自然律,須按規律去作,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經》雲: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道法自然」。又說:「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自然中有真善美的精華,不違背自然規律去強作妄為。自然規律就是「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違背規律逆天而行,終無善果。
順應常道而「無為」,則可無所不為,這就是道派以「無為」求「無不為」的要義。這一點與辯證唯物主義頗為近似,在認識服從客觀規律的前提下,能動地利用客觀規律來為人造福。
老子**楊朱以無為之道用以治國,倡靜因之說:「言治天下如運諸掌然」。靜則去愛惡之心,虛靜以待;因則時至而應,因而不為。
靜因之道舍已意而以事物自然之理為法,因客觀條件而動,故物因理而用,法因時而變,國因人心而治,體現了道家「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的要旨。《道德經》雲:「治大國若烹小鮮。
」小鮮即小魚也。如果在烹煎小魚時,猛火在下,反覆翻動小魚,結果只會魚爛成焦,無法下嚥。正確的方法是文火慢熬,勿動小鮮,自然味美。
治理國家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不以統治者個人意志為標準,一意孤行,朝三暮四,胡亂折騰,而應行無為之道,不能政令繁苛,民眾不堪其憂。故《莊子》說;「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道教經典《太平經》中,更以無為而無不為作為天下太平的根本。
經中雲:「上古所以無為而治,得道意,得無心者。」又云:
「垂抉無為,棄不祥也。」這種無為而治的內涵,並非不要人為的努力,而是希望減少獨斷專橫的弊害,遵循科學的客觀規律辦事。這樣,更有利於國家和民眾。
正如河上公《老子注》所說:「法道無為,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有益萬民。」
道教的思想內涵是什麼,老子的道家思想內涵到底是什麼!
道教 是以崇奉 道 為人格化宇宙神靈的宗教形式。它以有為神學的觀點理解老子的 道德經 相容內修 外練 丹藥 數術及民間多神論為一身,形成了既有主從關係,又有方術的宗教神學體系。道教正式形成於東漢時張陵所創的 五斗米道 該教奉老子為教主,張陵著 老子想爾注 對老子的 道德經 原文按自己的理解予以註釋,...
李贄的主張思想是什麼,李贄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主要說明了什麼問題
小可982qzx申 李贄 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 離經叛道 否定了 存天理,滅人慾 忠御 邢冰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1 提出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的主 張,挑戰 天理 學說。2 反對以孔孟學說為權威和教條,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強調人的個性。3 提出 絕假純真 的 童心說 反對禮教的...
道家思想與道教的關係,道家與道教有什麼關係?
1,道教思想和道教關係很緊密,但是道教思想最開始並沒有教派的內容存在。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後來莊子等人,包括漢代的玄學家將其發揚光大,但是都只是理論和學說。而道教是漢末張道陵創立的,其中包括前人的思想,還有巫術以及民間的鬼神崇拜。因此道教是以道教思想為基礎,並且包含了其他很多社會因素的教派。2,道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