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居士,佛教中什麼是居士

時間 2021-07-23 23:45:39

1樓:初夏的塵埃

居士,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通道的人的泛稱;同時,這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道家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唐寅自稱六如居士,孫越自稱明月居士等等。

最早出現於儒家《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注:“居士,道藝處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稱謂,印度佛教傳入後,又被用翻譯入佛經。

在我國古代,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在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我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

2樓:六六

基本釋義:

1.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稱

2.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稱隱居的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見之。」

佛教稱在家佛教徒。維摩詰所說經.捲上:「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清.錢謙益.莆陽陳氏壽讌詩:「方床竺幾夾窗紗,人說毘耶居士家。」

拓展資料:

居士:梵語的中文意譯,梵文grha-pati,意為家長、家主、長者、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階級毗舍族 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

但在今天中國佛教社會,已普稱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為“居士”了。

“居士”一詞,並非佛教的詞。在中國的《禮記》中就已有了“居士錦帶”一語,那是指的為道為藝的處士,在現實生活中稱謂含有隱士、高人、山人、奇人之意義。

在印度,grha-pati也不是由於佛教所創。梵語稱grha-pati為“迦羅越”,不論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稱為居士。

在中國,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於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矞、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中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

唐宋時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稱居士,對中上層知識分子影響很深,所以許多人物便以“居士”為號。比如篤通道教的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香山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范成大自號“石湖居士”;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等等。

3樓:

‘居士’一詞,也非佛教的專有,在中國的禮記中就已有了‘居士錦帶’一語,那是指的為道為藝的處士,含有隱士的意義。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出於佛教所創,梵語稱居士為‘迦羅越’,不論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稱為居士。

佛教對在家信徒尊稱為居士的由來,大概是出源於維摩詰經,維摩詰共有四個尊稱;方便品稱為長者,文殊問疾品稱為上人及大士,菩薩品等則稱為居士。因據羅什、智者、玄奘等大師的解釋,維摩詰是東方阿ㄔㄨ\佛國的一生補處菩薩,示現在家相化度眾生,所以用居士一詞稱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為大菩薩的意味在內了。

可見,一個名副其實的居士,便該是一位大乘的菩薩,決不是帶有灰色氣氛的處士或隱士。

然在長阿含經中,唯將四大階級的第三階級吠舍種稱為居士,並將輪王的主藏(財貨)大臣,稱為居士寶,那末居士者,相當於商人、經理或者是實業家了。

以上**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

4樓:匿名使用者

摘錄的,引自: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多以為「居士」這個名稱,是佛教稱呼在家男女信徒的專有名詞,其實不然。

在佛教的原始聖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稱,梵語稱為迦羅越,不論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稱為居士。男的稱居士,女的稱居士婦,是對已婚俗人的通稱。故在羅什法師的解釋是:

「外國白衣多財富樂者,名為居士。」(注:《維摩經》卷一)《十誦律》卷六則說:

「居士者,除王、王臣,及婆羅門種,餘在家白衣,是名居士。」

在中國,運用居士一詞的,也不是以佛教為始,在《禮記》中就有「居士錦帶」一語,那是指的為道、為藝的處士,含有隱士的意義,所以在中國古籍中,往往見到一些文人雅士,每喜以居士自號,但那並不表示他們是佛教信徒。

佛教習以居士稱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從維摩居士而來。維摩居士,確可稱為居士,但也因此而被後人附會,如慧遠大師《維摩經疏》卷一說:「居士有二:

一、廣積資財,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

正因如此,居士一名,漸漸地,也就成了佛教的專用。清朝的彭際清,編寫一部在家佛徒的傳記,也以「居士傳」為命名。實際上,以居士稱呼學佛的居家之士,固然沒有什麼不可,若以中國人的觀念,以隱士的含意,來比附學佛的居家之士,那是不妥當的,甚至是意義相反的。

因為,隱士是過獨善其身、明哲保身的生活;而居家的學佛之士,應該是菩薩道的實行者,為度眾生,可以不惜生命,自求解脫,也必助人解脫。這怎麼可以與隱士同一意義?

然而,既已相沿成習,我們也只好隨俗稱呼了。

5樓:俞根強

居士,是沒有出家的信教人士,也叫俗家**。

有些宗教,是要求正式出家的,例如佛教。這會限制宗教的傳播,限制宗教的影響力。解決的辦法是,除正規的出家人士之外,再設俗家**,即沒有出家的信教人士,他家可以正常的結婚生子,但信仰上要遵守宗教教規。

總的來說,是一種折中的制度。

6樓:愛聽然

居士不僅限於佛教,道教的在家信徒也稱居士。

7樓:

修行的人、隱居的高人都可以稱為居士

8樓:十一層上班

現代社會普遍理解的居士是 正式皈依了的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沒皈依的佛教徒,不算居士。比如我,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老師,因此,學習佛法,持齋受戒都是自願自覺的,沒有經過皈依形式,沒有辦理皈依證,還不能算居士,只能算自己修行的佛教徒。

出家的修行人,也不叫居士。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也可以成為沙門,得道高僧稱為和尚。

明白沒?

佛教中什麼是居士?

9樓:viviy時代

居士:本指正式受過戒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現泛指所有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性叫優婆塞即男居士,女性叫優婆夷即女居士。

居士戒律:

1、五戒(在家生活):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2、八關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為不淫),還有:過午不食、不坐高廣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3、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10樓:印夏侯月

佛教簡介

佛教與**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權宜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依然深深的影響著世界上的很多人。但同時,佛教對人文社會也有著優良的影響。

佛教的精髓是什麼?

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一心的真諦不可思議,不可思即禪宗的“動念即乖、心行處滅”,不可議即禪宗的“開口便錯、言語道斷”。

在此,只好引用蓮池大師的話作一個牽強的比喻:“心是無形相的,所以沒有任何東西可作為比喻。大凡用來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彷彿與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東西來形容它,使人對於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領會,但不可以認為心當真如某種東西。

試舉一例,譬如以鏡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鏡能照物,當物還沒有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把物的影像攝入鏡中;當物正對著鏡子的時候,鏡子不會因為物的好惡美醜而生憎愛;當物離開鏡子的時候,鏡子也不會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鏡子裡。

聖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則一塵不染,照則遍覺十方。此心既不住內,不住外,不住中間,三際空寂,而又無所不住,無物不照。所以用鏡子來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

究極而論,鏡子畢竟是一種沒有知覺的物體,心難道也象鏡子那樣無知嗎?而且鏡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體常寂常照。以此類推,或以寶珠喻心,或以虛空喻心,無論用哪一種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佛的定義

“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複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

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裡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

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要為“佛”下一個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簡單地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覺者”由梵語音譯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簡稱。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還有一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

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11樓:賢喜

所謂居士佛教或‘白衣佛教’,是相對於僧伽佛教而言,指佛教的在家信眾、信眾團體及其領袖人物所影響的或所體現的佛教。其實這種提法是不大嚴密的。大家知道,佛教徒由出家信眾和在家信眾兩大部分構成。

在我國,通常將在家信眾稱為居士,即所謂居家修道之士。當年,釋迦牟尼成道後即廣收僧俗男女**,並根據當時的實際和佛教發展的需要,對僧伽和居士的地位、職責等作了相應的規定。概括而言,僧伽為三寶之一,具有住持佛教,攝受、教化居士之責,居士則具有禮敬、供養三寶,護持佛教之責。

這種自然的定位和分工,總體來說是既符合佛教發展的實際,又符合宗教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般來說,居士既是僧團教化、引導的物件,又是僧團的僧源所在和生存、發展的支柱。僧伽和居士的互補與良性互動,促進了佛教的全面發展,由此構成佛教的整體形象。

古代的佛教教團即包括出家的僧尼和在家的男女居士,這其中原無所謂僧伽佛教和居士佛教之分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居士:未出家的、已經皈依了的在家眾。

13樓:範高

居士,佛教在家信眾,一是不出家,二是信佛教。

具有禮敬、供養三寶,護持佛教之願。

居士應注意什麼,五戒的居士應該注意什麼

居士們心中有佛,每天常念阿彌陀佛,所以在言行舉止都是以善為本,助人為樂。居士守五戒是最簡單的要求,五戒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喝酒。 水中應天 受持三皈依的儀式與五戒大體相同。都需要請師,請師開示,問遮難,請戒師,請聖回,懺悔,納受戒體答,宣戒相,授衣,發願 迴向。這是受五戒的全部流程。受戒的時候...

杜甫被稱為什麼居士

阿沾 杜甫不是居士。居士是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杜甫號少陵野老,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 766年間曾居住於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用以紀念杜甫。杜甫被後世人尊為 詩聖 ...

我是佛教受五戒居士,如此重的罪過如何懺悔

這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如果這都算是有罪,那還有多少人是不會下地獄的呢?也許是我說的不對或是我的境界太低,當今社會百分之 七 八十以上的人都不敢去扶。但你如果想做那百分之幾 十幾的人就得拿出點勇氣來,並做好有所擔當的準備,自有佛菩薩保佑 至於怕被傳染而但心倒是多餘的,你學佛也不少年了,一是有佛菩薩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