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如何觀心,佛教中,什麼是攝心,什麼是觀心?

時間 2022-03-03 11:30:05

1樓:匿名使用者

心念處:

當我們感受到外境時,心在作用,這個知覺的心,我們要知道;但是我們往往會在知覺的心上加入貪、瞋、痴等種種煩惱,我們也要覺知;乃至這個心念是否專注在禪定或散亂等,我們也都要念念覺知這個心識所在之處。

比如在靜坐時,突然聽到聲音,耳識在作用,耳朵在感受。我們要觀察到心在耳朵作用,然後又跑到頭腦中想,我們要覺知它。這樣的慢慢觀察就會發現:

原來我們的心念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跑來跑去,很快地生滅。佛陀說世間上生滅最神速的是我們的心念,最容易觀察到無常,所以在四念處中佛陀教導我們觀心無常!

四念處

2樓:

推薦您看下 母音老人寫的《心經抉隱》,我因此書而獲大利益,所以推薦,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無念無想,本來無心,以天地造化為心,觀宇宙蒼生如滅

4樓:來自呂祖堂聰敏的椴樹

觀心與觀照,內視的含義差不多.

如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在觀心的同時,也在降伏自己的"心.

如何降伏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其理論及效果和道家的調心很相似.用中醫的觀點,就是...達到這種狀態,佛家認為外邪就不可侵犯.

想學如何觀心,建議多學習心經...........心經就是佛家修煉的心法..........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可以看看唯識宗的東西。

6樓:腳大的人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教中,什麼是攝心,什麼是觀心?

7樓:野佬

這兩個詞大概的解釋是:

攝心,你在郊外遊覽,放眼萬紫千紅。忽然見到一朵花非常好看,於是你注意力都集中在這朵花上,這個過程相當於攝心。也就是注意力集中一點而不散亂。

觀心,注意力集中在心念上,察知每個念頭的起起落落的過程。

詳細而嚴謹的解釋請看以下丁福保的有關詞條。

【攝心】

(術語)攝散亂之心於一也。遺教經曰:「常當攝心在心。」

from:【《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觀心】

(術語)觀察心性如何,謂之觀心。心為萬法之主,無一事漏於心者,故觀察心,即觀察一切也。因而凡究事觀理,盡稱為觀心。

對於是而商量釋迦一代之教法,謂之教相。此二者,大乘諸宗,無不具備,法相宗三時之判為教相,五重唯識為觀心,乃至天台之五時八教為教相,一心三觀為觀心,十界二門曰:「勸心乃是教行樞機。

」同指要鈔上曰:「一代教門,皆以觀心為要。」教觀綱宗上曰:

「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

」臺宗觀心之法有三種。

from:【《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8樓:冥想音主站

攝心:攝散亂之心於一也。遺教經曰:「常當攝心在心。」

源自: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觀心:(術語)觀察心性如何,謂之觀心。心為萬法之主,無一事漏於心者,故觀察心,即觀察一切也。

因而凡究事觀理,盡稱為觀心。對於是而商量釋迦一代之教法,謂之教相。此二者,大乘諸宗,無不具備,法相宗三時之判為教相,五重唯識為觀心,乃至天台之五時八教為教相,一心三觀為觀心,十界二門曰:

「勸心乃是教行樞機。」同指要鈔上曰:「一代教門,皆以觀心為要。

」教觀綱宗上曰:「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

有教無觀則罔,有觀無教則殆。」臺宗觀心之法有三種。

源自: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9樓:匿名使用者

觀心,就是看你自己的心理變化,例如貪,嗔,執著。

攝心,就是學會去控制住你自己的心,攝心的前提條件就是去觀心,攝心就例如,當你發火的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發火了,立馬就將自己的火氣給滅下去,這就是攝心

佛教故事 觀心如鏡 說的是什麼?該怎麼悟? 100

10樓:匿名使用者

老和尚答的就是答案啊,說的這麼明白了還不知道怎麼悟,你這悟性還是放棄吧,這整體說的意思就是要你學學鏡子,可鏡子是死物,人是有思想的活物,有喜怒哀樂等....算了,這種東西明白的一點就明,不明白的外人無法用語言讓你明白....

11樓:匿名使用者

觀心如鏡,是整個話題的中心點。必須弄明白這個意思,以下的才會有意義。觀,是**的意思。

心,是自己的內心,所謂內心是說人自己的心性秉性每個念頭所呈現的樣子狀態。如,是相似像的意思。鏡,即鏡子。

合起來,觀照自己的心,自己的心猶如鏡子一樣。而觀照本身是很是要跳出自我心的狀態中才能如實觀照的。自己看自己的猶如鏡子一樣在一念間呈現各種思緒狀態。

做這些的目的是為了解自己。鏡子,是學佛過程的目標猶如鏡子一樣,學佛就是讓我們當下能夠在事物完事了就放下。對待事物能正確標準不帶個人色彩的描述出真實的事物本體。

對待各種人物事物不會有分別貴賤心。。。所以我們要學鏡子,而鏡子是對修行者的一種假設比喻。

給你說的這麼細緻你不看呢?非要找說你的人問。

佛教禪宗觀心法門問題

12樓:

你說的,都是繫心法。 觀內境與觀外境都是一樣的。

比如你一心繫於「覺知」,其實就是觀察「法的如夢特性」,但「夢」也是一種「外境」。

同樣,如傳統瑜珈,可能只是用心繫於靜室中一支蠟燭的火焰,這並不比你修的法「低」,因為一樣是繫心於一種「外境」。

以上2法門中,夢和火焰都是「對境」,對境無心,就是其中的禪性。

還有觀「內境」的,這裡先不介紹了。

持咒法,最開始的發心,你完全可以用繫心法,如聖觀自在菩薩的法門,把心繫於口中發出的中咒音之上,由口而出,由耳而入,繫心於此,心不散亂,如此亦是正禪。

13樓:無所住

. 站在「觀心法門」的立場,唸佛也好,持咒也罷,都仍是一念。這「以一代萬」的一念,同被代的萬念,屬於同一性質,都是心念。

它們彼此之間並無本質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此優彼劣之別,都是「平等」的一念。將所有念平等對待至關重要,否則,就會心生不平,自起煩惱,自擾清淨。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理念,因為真如自性本就絕相對、離分別的,而不管什麼樣的分別都是分別。

因此,我們唸佛或持咒,如同在觀照其它的心念那樣自誦自聽自觀就可以了。一一誦來,一一觀聽,無喜無憂,無取無舍,平常平等。所謂的「妄念」來了呢,亦不抗拒,它們本是兄弟,有著一樣的血統,都是相互平等的一念,所以來「妄念」照「妄念」,「妄念」走了繼續觀聽。

這般唸佛持咒,就與自性合,也就與諸佛菩薩合,因為心(自性)、佛、眾生三無差別。這種與自性結合的唸佛,就是「實相念佛」。如此持咒,也可以叫做「實相持咒」。

14樓:匿名使用者

『離一切相,了萬法如夢幻,無有可以執著分別的。地獄淨土,恐怖美麗,境界好壞,都如夢幻,本無分別,心在分別。』————這些只是修學的文字相,真的覺了嗎,真的解悟了嗎。

為什麼是「夢幻」?為什麼「無分別」?「地獄淨土」如何一樣無別?

這些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看?這些都是悟後的真實知曉,是初破無明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起修;悟後起修。

】——沒有見性,是不可觀空的,不能真實修觀的,空中樓閣不能建立。希望依順序從基礎做起:戒定慧;聞思修。

還有業障也挺重——罪從心起,還從心懺。迴向法界眾生,迴向冤情債主。

祝你道業增長,六時吉祥。

希望依順序從基礎做起:戒(戒事還需逐漸戒心)定(逐漸對境不生妄心)慧(逐漸解悟體悟佛法)——一分戒能生一分定,一分定能發一分慧;換言之,不息貪嗔痴妄談智慧,無有般若智談何見性,不能見性談何真正不著相?所以見性才是真修聖胎的開始。

「理不悟,除也是迷中事。」——是這樣的。理悟,就是見性明心,就是初破無明。

15樓:

依禪宗來講,

先對你大喝一聲:

有形的文字如何運載無形的佛法?

依修咒來講,

心誠、心定、毫無猜疑此神咒

消業後再修?如果我到80歲業障還沒消除,那麼。。。請問師兄:「我可修行不?因為再過幾年也沒機會修了。。。」

只要向著光明走近一步,自會遠離黑暗多一步;縱使沒有開悟,也為來世打好了一切修行的基礎。佛要成佛也經過了好多劫好多世,不是嗎?

或許你還不能融會貫通一切法門,要知道一切法門皆向於佛道,沒有衝突、沒有矛盾!因為種種正信法門皆是佛所說。

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6樓:匿名使用者

唸咒的作用,在靜心除分別棄執著,達於無念。

觀照的根本,在淨慮除習氣找本真,開啟智慧。

唸咒觀照,不同法門,殊途同歸。

觀心即可消業。達磨大師《悟性論》謂:

諸法無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

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

若作此解者,前世罪業,即為消滅。

17樓:引導者

觀心法門與持咒都可以,看看適合哪個。一般來講持咒有加持力,似乎更適合現代人。從禪宗的角度來講業障本空。

18樓:匿名使用者

如此甚好,但和唸咒不矛盾,唸咒是佛菩薩加持消除自己的業障,如果你認為自己福報夠,當然不需要念咒,如果你福報夠為何還會生此娑婆世界呢?

19樓:匿名使用者

當心意散亂,照不起來,通過唸咒。使心念清靜。清靜後在照,在亂,在念,

20樓:

個人認為你的問題出在沒有覺出這個「覺」,好好覺吧。

21樓:長安隱士

你觀心?

心在那?

你用什麼觀?

請問,關於佛教,實證,觀心的問題,既然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此心是何心?觀心法門讓我們觀的是什麼

22樓:東山無人

此心是 涅槃妙沁    觀心法門讓我們觀的是 寂滅心    六塵 在覓心    六識 在觀心

佛教中什麼是慈悲心,佛教中的慈悲心 是不是就是同情心

璩莉 您好為了建立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我們應該培養慈悲心,增進智慧。悲智雙運可以使人們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們將成為好心的傻瓜 相反地,如果我們光注重智力發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們將變成沒有同情心的頑固智者。根據佛教教義,為了求取性靈上的自在,人們必須結合慈悲心和智...

佛教裡如何解釋什麼是邪,佛教中什麼經文可以辟邪

佛教說的邪,是眾生的邪見,不正確的見解。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眾生無量劫來輪迴六道,就是因無明障礙,以假為真,以幻為實。眾生的這些看法都是邪見。心裡無邪,外在的邪就無法入侵我們的身心。聞如是。一時尊者阿難。在羅閱只城迦蘭陀竹園。世尊般涅槃不久。於是有異邪命。是尊者阿難 髟 囪 心 角友。中食後行彷徉...

佛教中「圓寂」是指什麼,佛教中「圓寂」是指什麼?

尖牙 梵語parinirva n a 之意譯。舊譯滅度 入滅。音譯般涅盤。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 示寂 入寂。與涅盤 遷化 順世 歸真同義。即捨去有漏雜染之境,歸入無漏寂靜涅盤界之謂。亦指離生死之苦,全靜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