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寶是哪三寶,佛教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9-06 20:43:21

1樓:我就是嚴瀚

三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簡單的說,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編輯本段佛寶

概況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那麼圓滿佛道是什麼呢?這又可分為兩方面來說:

佛身於無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寶

三:法身、報身、應化身。 法身是諸佛的清淨無漏功德所依,為真如實相的理體,常住不滅。

報身是諸佛修集無量福慧資糧,顯現相好莊嚴的身相。 應化身是諸佛以不思議神通力,為了因應一切眾生的機緣,隨類變化,示現六道,攝受一切眾生於佛法生深信樂,逐漸證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屬於真身,而報身和應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現起的。

三寶威德

概述三寶的威德十分殊勝,它能使一切眾生遠雜苦惱,破除邪見惡念,消減無始以來種種的我執習氣,是世間的明燈,真正的皈依處。三寶的威德,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擬議思量,其理有:

能破惡業障道

未皈依三寶之前,人生猶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導航的人和羅盤,必將漂流沉沒,永遠沒有靠岸的時候。一切眾生被煩惱繫縛,流轉於三界六道,無有窮盡,現在藉著皈依三寶的勝緣,產生了防阻惡業的勢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覺生起,分分除斷煩惱,如舟船喜獲導航人和精密的羅盤,終於安隱的航入港灣。

能獲佑加持

因眾生於生死中,常遭遇許多苦難,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賊所侵害,無法逃脫而心生恐懼,現在皈依三寶,依怙三寶功德的護佑加持,使苦難怨賊舍怨心順,不復作出損害諸事,而令眾生吉祥安樂。

能除邪見惡念

眾生不能解脫的原因,是由邪見惡念不除,不斷的造出新業,如貧苦的人又不勤奮營生,致貧上加貧,潦倒一生,而三寶是蔽衣內的明珠,適時解除危厄,令眾生歡喜踴躍,重新振作,於是翻邪歸正,斷惡修善,達成轉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減我執習氣

無始以來,一切眾生因一念無明不覺,執取身心為我,復由此我執的起念造作,累積無量無數的習氣,形成了六道輪轉的勢能,今由皈依三寶,而將此我執消溶,習氣減除,使得身心清淨,覺性顯發。

編輯本段皈依三寶

概述所謂『進入佛門,應先皈依三寶。』如前所述,三寶既是佛法的總綱,所以凡是修學佛法,應先皈依三 佛教三寶

寶。這就好比學生要到某個學校讀書之前,必須先辨理入學手續一樣。從佛教的立場,皈依三寶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自稱佛教徒,或已開始修學佛法,卻不願皈依三寶,就像是有了人身,卻不承認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謂十足的大邪見,終將墮入三塗惡道中。

因此進入佛門與皈依三寶,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寶,則必須心誠意正,堅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後發大誓願,精進修行,如此才能與三寶的精神相應。

心態從三寶的內涵及其威德來看,可知皈依三寶並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從徹底的仰信出發,並深切體會三寶確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能令眾生出離生死,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故在心態上,必須做到心誠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時的至誠懇切,把自己的身心歸向三寶、融入三寶,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愛敬,由愛敬而皈依,「信解觀察,供養皈依」,是上求無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無明痴暗的覺性作用。這個覺性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麼,由相信、認識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應當是如何呢?

在《觀無量壽經》上有提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觀十方諸佛成就的條件,必先由觀自心佛性的成就開始,這才是皈依三寶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寶。六祖壇經所謂「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即說自性中蘊含三寶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寶不能顯發,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寶全體顯發,就是佛。

因此一切修行均應「銷歸自性」,見性,即成佛道。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寶』,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寶住世,人類就有光明,人類就能得到救濟,就有未來的希望,所以三寶是萬世的明燈。

正信的佛教必須具足三寶,缺一不可。如果只信佛,卻不信法、不信僧,那就等於是拜神、拜天,只是求佛加持、保護、給我們幸福,卻不知修行的方法和道理,會被人視為盲從的迷信。

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就等於是一種學問知識的研究,並不算是佛教徒;等於只是在圖書館裡,把書一本一本的看完,雖知道書上的知識,但沒有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準,等於光點菜不飽,數他人財務不富。

如果只相信僧中的某一個人,而不信佛也不學法,那就像崇拜英雄一樣,也像認義父母、認大哥一般。對佛教而言,如果只是崇拜、皈信某一個**而說自己是佛教徒,便不是正信。正信的佛教徒是依僧寶而來信佛、學法。

修行佛法的目的是在增長智慧、自利利他。所以三寶具足的重要性之於佛教徒,正如鼎有三足,缺一不可。

3樓:乙佳思

三寶的名稱、種類雖多,但歸納起來不外有三: 1、最初三寶:又稱「根本三寶」、「最初三寶」。

皈依佛,以釋迦牟尼佛為老師;皈依法,以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真理為老師;皈依僧,以最初隨佛陀出家的五比丘為老師。 2、住持三寶:禮一切諸佛佛像為佛寶,一切諸法經典為法寶,一切出家僧眾為僧寶。

3、自性三寶:皈依佛,人人皆有如來佛性;皈依法,人人皆有平等無差別的法性;皈依僧,人人皆有般若清淨的身心。 此三種三寶實乃一體,因為有最初三寶,於是有住持三寶;有住持三寶,才知道人人皆有自性三寶。

所以,皈依三寶者,其實就是肯定自己、認識自己、依靠自己。所謂「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這才是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

佛教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

4樓:來日方長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1、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

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2、法寶,即諸佛的教法。

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世間的種種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槃解脫果實。

3、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

5樓:苦苦的掙扎

佛教中的三寶是指佛寶、法寶

、僧寶。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1)佛--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世間的種種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槃解脫果實。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僧三寶 。。佛者覺也,自覺覺他的意思;法者正也,智慧圓滿不偏離的意思;僧者淨也,和合之心、清淨之心、平常之心,處事待人接物一塵不染。。。阿彌陀佛(合十)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信佛的人千萬不要信仰或者崇拜任何上師

8樓:匿名使用者

(1)佛--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 佛教三寶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世間的種種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滅一切毒熱塵穢,滋長一切善法種子,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槃解脫果實。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在這三寶之中,如果無佛,我們根本無從知道離苦得樂的方法,如果無僧,這些方法便無人示範修行,也無人把這些方法傳流到現在。

9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三寶是【佛。法。僧】也就是平靜,平等,覺。看破,放下。

10樓:小油餅

佛教給你信仰的,稱為住持三寶: (1)佛寶——二千五百年前出生在印度的一位王子,出家修行而開悟了的那個稱為佛陀 的歷史人物。 (2)法寶——由那位成了佛的印度王子,把他自己開悟的方法以及用他的智慧觀察到宇 宙人生的真理,說了出來,只要我們照著他所說的方法做去,我們也能開悟。

(3)僧寶——凡是佛教徒,如果他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 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在這三寶之中,如果 無佛,我們根本無從知道離苦得樂的方法,如果無僧,這些方法便無人示範修行,也無人把 這些方法傳流到現在。而我們信佛及敬僧的理由,即是為了學習修行的方法。

當然,佛教也 鼓勵我們崇拜聖賢,佛教稱他們為菩薩,譬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等,也都是信他的對 象,並且靈驗非常多。但這仍在三寶之內,一切的菩薩都是僧寶,一切的佛都是佛寶。佛教 被人誤為迷信的最大原因,乃是由於許多信佛教的人,只是信佛信僧,沒有懂得修行的方 法。

事實上,如不學習方法,信佛信菩薩,雖可得平安,卻不能開悟而離苦得樂。唯有學習 了方法,認真地修行之後,始能由信他而產生自信的力量。

佛教中的「三寶」是指哪三寶?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寶是指為佛教徒所尊敬供養的佛寶、法寶、僧寶,又作三尊。佛,乃指覺內悟人生之

容真相,而能教導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諸佛;法,為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僧,指修學教法之佛**僧團。以上三者,威德至高無上,永不變移,如世間之寶,故稱三寶。《寶性論》中,用世間珍寶的六種譬喻,來說明佛法僧稱為寶的意義:

(一)稀有義。如世間寶物,貧窮的人不能得到;三寶也是這樣,沒有善根的眾生,百千萬劫不能值遇。(二)離塵義。

如世間的珍寶,體質上沒有瑕穢;三寶也是這樣,絕離一切有漏的塵染,最極明淨,故名為寶。(三)勢力義。如世間珍寶,能除貧困,醫治病毒等,有大勢力;三寶也是這樣,具足不可思議的神通威力,故名為寶。

(四)莊嚴義。如世間珍寶,可以莊嚴世間,令世間美妙;三寶也是這樣,具有無量的無漏功德,能莊嚴出世間,故名為寶。(五)最勝義。

如世間寶璧,在一切物中最為殊勝;三寶也是這樣,是出世間的無漏法,最極殊勝無上,故名為寶。(六)不改義。如世間的真金,燒打磨等,本質不能改變;三寶也是這樣,是無漏法故,不為世間的稱、譏、苦、樂、利、衰、毀、譽八風所傾動,恆常不變,故名為寶。」

佛教中的「三寶」是指哪三寶,佛教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

終極至尊 三寶是指為佛教徒所尊敬供養的佛寶 法寶 僧寶,又作三尊。佛,乃指覺悟人生之真相,而能教導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諸佛 法,為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 僧,指修學教法之佛 僧團。以上三者,威德至高無上,永不變移,如世間之寶,故稱三寶。寶性論 中,用世間珍寶的六種譬喻,來說明佛法僧稱為寶...

斯里蘭卡三寶是哪三寶?

茶葉 橡膠和椰子。斯里蘭卡作為一個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國家,斯里蘭卡的三寶是茶葉 橡膠和椰子。它們每年的出口值古斯里蘭卡出口 總值的90 以上。斯里蘭卡的紅茶馳名於世,大型的茶園早在19世紀中葉就已初具發展規模,歷史悠久,年產量約為20萬噸。除了茶葉,椰子和橡膠也是斯里蘭卡重要的外貿產品。斯里蘭...

俗語 「家有三寶,白頭偕老」,指的是哪三寶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我們腳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華民族的先祖們不僅鑄就了光輝的歷史,而且還孕育出燦爛的文化。通過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實踐,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尤其是一些流傳至今的俗語,雖然言簡意賅,但背後卻蘊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只有少部分記錄在典籍當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