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一、為何要皈依?
首先我們要明瞭三皈的真實意義。學佛,我們對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當的理解,真正發心,或者說是發願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做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糾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許多多錯誤的行為,這是皈依的正確動機,或者是說皈依正確的發心。如果我們對於佛教是什麼沒搞清楚、沒有很明白,看到別人皈依,我們也跟著去皈依,這是錯誤的,這叫盲從,這是迷信,決定得不到三皈真實的功德利益。
二、皈依重實質,不重形式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學生傳授三皈五戒,沒有聽說發皈依證的、發五戒證書的,沒有。為什麼呢?這是儀式,佛家講重實質,你有沒有真心皈依?
現在『皈依』叫方便皈依,形式給你做了,實際上有沒有真的皈依?沒有,你也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只是在佛面前磕個頭,法師發一個皈依證書;那個皈依證書也沒用的,也不作效的,不生效的,諸佛、菩薩,也不承認的。不但你這個皈依證沒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沒效。
佛、菩薩都不承認的,我們自己在這裡辦兒戲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們怎麼能成就!那麼這個皈依受戒,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
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
三、錯誤的皈依觀念
[皈]是迴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回頭呢?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麼呢?
依靠老師真實的教誨。所以皈依,諸位要記住,不是皈依一個法師,如果你們大家今天到此地來,「我皈依淨空法師了」,錯了,只有這一個錯誤、這一個罪名就要墮落地獄。你要不來受皈依,你不會造這個罪業,因為你來受皈依,你造的這個罪業將來要墮惡道。
那麼我們皈依誰呢?我們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一個人。如果不清楚不明白,僅僅受這個儀式,這是不切實際的。
四、如何做到真正皈依?
真正皈依的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樣子。因此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想想我可不可以做社會大眾的好樣子?不是好樣子不但不能學、不能做,念頭都不能起。
做所有家庭的好榜樣,做全世界我這個行業裡面的好榜樣。
如果樣樣都能做社會大眾的好榜樣,你就真正皈依三寶。如果不是好樣子,你沒有真的皈依,你是假名皈依。說得不好聽,冒充佛**,你不是真正佛**。
經典上常講的「無上菩提心」,必需落實在生活。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真誠,真是不假,誠是不虛。虛情假意、自欺欺人,你用心就錯了。
佛菩薩用真誠心,決定不欺誑眾生。佛菩薩用清淨心,決定沒有絲毫汙染,汙染的根是自私自利,我們起心動念為自己的利益打算,這個念頭是罪,這是凡夫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清淨的,決定沒有汙染。真心平等,決定沒有高下,如果覺得我高,他不如我,我們就錯了,我們沒有回頭,我們沒有皈依,所以皈依之後要用清淨心,要用平等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要用覺悟心,覺就不迷。要用慈悲心,慈是愛心,這個慈悲心是從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裡面流露出來的,這個愛是大愛、真愛。佛家怕眾生誤會,所以用「慈悲」,不講「愛」,慈悲代表有感情,所以愛心裡面具足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個愛心就叫做「大慈大悲」。
我們要學佛存心,學佛用心,那你就是真的回頭了,真的皈依了,諸佛如來承認你是佛**,你是佛的好學生。務必要諸佛菩薩都承認你是三寶**,龍天**才會擁護你,也常常幫助你照顧你。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是三寶**,世尊是這樣傳授下來的,我們應當如是接受,依教奉行。
五、我們皈依誰?
我們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師,也不是皈依某一個寺院。
我們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我們皈依[法],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的經論,這是我們修學的依靠;
我們皈依[僧],是皈依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僧團,你這就真的皈依了。這樣發心皈依,世尊告訴我們,你必定得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所以佛在經上講,真正受三皈,必定有三十六位**神日夜保護你。
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
佛教給我們『皈依覺,覺而不迷』。
沒有接受佛教導的時候,我們都是『迷而不覺』。從迷回過頭來,要覺悟。
佛**,從今天受了『三皈』之後,你就要曉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利人,利他!真正利己。我們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滿,乃至於家庭事業,樣樣順利,你就照佛這個話去做。
從迷回過頭來,依覺,這個叫『皈依佛』。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
法是對宇宙、人生正確的見解、正確的思想;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無量的苦惱,苦惱從什麼地方來?對於自己、對於自己生活環境,不能夠明瞭,於是產生了錯誤的想法、看法,這樣才帶來了許許多多的苦難。如果我們能夠將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環境,徹底明白,真正搞清楚,我們的思想、見解就正確,這樣一切苦自自然然就消除,而享受的是真正的快樂,佛法教導我們的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方法,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育實實在在可帶給一切眾生真正的幸福。
皈依僧僧是『清淨、一塵不染、和合』的意思。
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自性淨。其實學了佛,我們也沒有真的回頭!為什麼這麼說法?
因為我們心還是被汙染,妄想是汙染、分別是汙染、執著是汙染,貪嗔痴是最嚴重的汙染,叫三毒!所以,你瞭解事實真相了,你就會統統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復到身心清淨,所以,你才曉得從一切汙染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
六、從那裡『皈』?怎麼個『依』?
皈是回頭;從妄想、分別、起心、動念、執著裡回頭。
依是依靠;依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
所以,這個三寶,佛教給我們這個修行三大yuan則,一切諸佛如來所依的,無論是對自己、對別人、對自、對他;他裡面,對人、對事、對物,都應當要記住:
『覺而不迷』,這是『皈依佛』。
『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
『淨而不染』,這叫『皈依僧』。
這是自性三寶。所以,學佛的人,從今往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開這個標準、不離開這個原則,那你就是佛的學生,佛就承認你是佛**、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傳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
絕對不在那個皈依證,那一張紙上,紙沒用處的!紙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這個原則,絕不違犯,這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這都承認你是三寶**,這真正皈依處。
七、何謂形象上的三寶?
除了自性三寶之外,還有形象上的三寶,那就是佛像。
佛像是佛寶;
經典是法寶;
出家人是僧寶。
如果沒有形象的三寶,這個佛教育,在世間不能夠推行,一定會消失掉。佛教育,要靠形像三寶,才能在世間建立,才能夠幫助一切大眾,所以,形象三寶,它有很高的價值,一定要維護,使佛教育才能夠普遍推行在世間。因此,我們對形象三寶要尊重,要知道形象三寶的住世,它的價值。
有很多同修覺得法師講的都是一些理論,總覺得自己的皈依沒有依靠,所以一定要找一個形像。
我們皈依佛,就皈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師。為什麼不歸依釋迦牟尼佛?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就歡喜了。
如果我們很執著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我們為什麼要皈依別的佛,那釋迦牟尼佛聽到了,當然也還歡喜,這個學生不聽話,他教我們皈依的一定有好處,絕對有好處,我們是依阿彌陀佛為老師的;
皈依法,我們依淨土五經一論為我們修學的依靠,是我們這一生當中主修的課程,是淨土的五經一論。這五經一論總共六種,如果你沒有能力修學,選一種就可以,一種兩種都可以,你的一生決定有成就。
皈依僧寶,我們皈依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身,觀音菩薩教我們慈悲,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智慧,慈悲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我們以這個為僧寶的代表。這樣的皈依,你就踏實了。
2樓:潛川如斯
用粗淺的話來說,所謂的自性三寶,就是我們的本性。
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悟真理的那一剎那,曾經說道:「奇哉!奇哉!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悟。」在我們的自性當中,已經圓滿具足了三寶的無量功德。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寶:
人人都有平等無差別的法性,就是法寶:人人都有喜好清淨和樂的心性,是為僧寶。
皈依自性三寶,就是讓我們明白自己,其實本性與佛並無分別,「佛是覺醒了的人,人是痴迷著的佛」。
原佛教中常說的三歸依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三寶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術語中的「三寶」有兩種,一種是指佛寶、法寶 、僧寶稱作住世三寶;一種是指覺、正、淨稱作自性三寶。
六祖壇經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慾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4樓:吾日清省
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
。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佛教的三寶
(1)佛--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換言之,佛寶為佛陀從覺悟中發展的心靈力量和圓滿智慧的德行
佛教三寶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諸佛,才是真實的佛寶。一切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等十方成就圓滿佛道的佛陀。
(2)法--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世間的種種煩惱,猶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於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使眾生獲得清涼的涅槃解脫果實。
(3)僧--凡是佛教徒,如果能負起修行佛法並且傳播佛教的責任,便稱為僧寶,雖然不限定出家人或在家人,事實上只有出家人才能完成僧寶的使命。
5樓:我就是嚴瀚
三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簡單的說,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佛教三寶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
編輯本段佛寶
概況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那麼圓滿佛道是什麼呢?這又可分為兩方面來說:
佛身於無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圓滿,獲一切種智,具足一切勝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 佛教三寶
三:法身、報身、應化身。 法身是諸佛的清淨無漏功德所依,為真如實相的理體,常住不滅。
報身是諸佛修集無量福慧資糧,顯現相好莊嚴的身相。 應化身是諸佛以不思議神通力,為了因應一切眾生的機緣,隨類變化,示現六道,攝受一切眾生於佛法生深信樂,逐漸證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屬於真身,而報身和應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現起的。
三寶威德
概述三寶的威德十分殊勝,它能使一切眾生遠雜苦惱,破除邪見惡念,消減無始以來種種的我執習氣,是世間的明燈,真正的皈依處。三寶的威德,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擬議思量,其理有:
能破惡業障道
未皈依三寶之前,人生猶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導航的人和羅盤,必將漂流沉沒,永遠沒有靠岸的時候。一切眾生被煩惱繫縛,流轉於三界六道,無有窮盡,現在藉著皈依三寶的勝緣,產生了防阻惡業的勢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覺生起,分分除斷煩惱,如舟船喜獲導航人和精密的羅盤,終於安隱的航入港灣。
能獲佑加持
因眾生於生死中,常遭遇許多苦難,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賊所侵害,無法逃脫而心生恐懼,現在皈依三寶,依怙三寶功德的護佑加持,使苦難怨賊舍怨心順,不復作出損害諸事,而令眾生吉祥安樂。
能除邪見惡念
眾生不能解脫的原因,是由邪見惡念不除,不斷的造出新業,如貧苦的人又不勤奮營生,致貧上加貧,潦倒一生,而三寶是蔽衣內的明珠,適時解除危厄,令眾生歡喜踴躍,重新振作,於是翻邪歸正,斷惡修善,達成轉迷成悟的道果。
能消減我執習氣
無始以來,一切眾生因一念無明不覺,執取身心為我,復由此我執的起念造作,累積無量無數的習氣,形成了六道輪轉的勢能,今由皈依三寶,而將此我執消溶,習氣減除,使得身心清淨,覺性顯發。
編輯本段皈依三寶
概述所謂『進入佛門,應先皈依三寶。』如前所述,三寶既是佛法的總綱,所以凡是修學佛法,應先皈依三 佛教三寶
寶。這就好比學生要到某個學校讀書之前,必須先辨理入學手續一樣。從佛教的立場,皈依三寶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自稱佛教徒,或已開始修學佛法,卻不願皈依三寶,就像是有了人身,卻不承認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謂十足的大邪見,終將墮入三塗惡道中。
因此進入佛門與皈依三寶,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寶,則必須心誠意正,堅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後發大誓願,精進修行,如此才能與三寶的精神相應。
心態從三寶的內涵及其威德來看,可知皈依三寶並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從徹底的仰信出發,並深切體會三寶確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能令眾生出離生死,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故在心態上,必須做到心誠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時的至誠懇切,把自己的身心歸向三寶、融入三寶,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愛敬,由愛敬而皈依,「信解觀察,供養皈依」,是上求無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無明痴暗的覺性作用。這個覺性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麼,由相信、認識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應當是如何呢?
在《觀無量壽經》上有提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觀十方諸佛成就的條件,必先由觀自心佛性的成就開始,這才是皈依三寶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寶。六祖壇經所謂「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即說自性中蘊含三寶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寶不能顯發,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寶全體顯發,就是佛。
因此一切修行均應「銷歸自性」,見性,即成佛道。
如何申請皈依三寶?請師兄說下皈依三寶的流程,感謝師兄
8萬4千法門 一 為何要皈依?首先我們要明瞭三皈的真實意義。學佛,我們對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當的理解,真正發心,或者說是發願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做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糾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許多多錯誤的...
為什麼皈依佛門叫皈依三寶
蝸牛得快跑 三寶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簡單的說,三寶是指佛寶 法寶 僧寶。佛寶,是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法寶,即諸佛的教法。僧寶,即依諸佛教法如實修行的出家沙門。佛寶成就圓滿佛道,是為佛寶之條件。那麼圓滿佛道是什麼呢?這又可分為兩方面來說 1.佛身 於無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萬行...
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皈依三寶,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三寶 佛法僧 皈依三寶就是出家 皈依的關鍵,在於其含義,而不在於其形式。所以,皈依絕不僅辦個手續,填個表 領個皈依證而已。皈依的皈,是回頭。依,是依止。皈依的意思是翻舊日之惡,依止正道而得解脫。三寶指 佛寶 法寶 僧寶。皈 依 三 寶 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平日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