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人喜歡稱呼您,北京人說話為什麼都愛說“您?

時間 2021-08-11 17:17:12

1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人愛說您,是有其說道的。別看“您”和“你”在發音上只有很小的區別,但意思大不一樣。被稱呼者,聽到“您”的稱呼,立馬就覺得心裡熱乎、親切、舒坦,感到受到尊重了,有尊嚴了,有面子了。

宋元以後,“您”逐漸由表示多數向單數過度,專用於第二人稱單數,開始有了表示尊重的意思,由於“您”源於“你們”,所以現代漢語中第二人稱代詞“您”後面不能加助詞“們”表示複數,但可以說:“您倆”、“您仨”、“您幾位”。然而,當對方人數很多而需要表示尊敬時,以上說法都難於使用了。

於是人們創造出“您們”這個具有概括性的表示第二人稱複數的名詞。近年來,已經有很多人在書信、講話中,開始使用“您們”這個說法。一些語言學家也積極主張用“您”這種說法。

2樓:絆你一生

“您”的用法大體分三種。對家人長輩。這裡的“您”就是表達尊重。

大部分北京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對長輩不說您會捱罵的。潛移默化之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很多時候張嘴不說您自己就覺得彆扭。

對陌生人。這時說您主要是出於禮貌,放低姿態。比如在地鐵上要下車,對身前的人問一句“您下車嗎?

”“麻煩您讓一下”對方聽著舒服,辦事兒也方便。小時候家裡來人,我問我媽說他誰啊?我媽會說。

你這兒跟誰你我他仨的呢?得說您!這個叫叔叔。

和我住同院的有一家人,好像是福州的。我去串門的時候女主人對孩子這麼說。豆豆,快來叫哥哥。

不許這麼沒禮貌!然後小姑娘就過來羞答答的跟我說哥哥你好。我自己分析呢,可能是因為北京人說話有點偏橫,所以在句子里加些您,怹,勞駕受累的零七八碎會顯得不那麼生硬。

北京藏龍臥虎,天子腳下,不好混,北京人講禮的特點與其不無關係,而“您”的用法也是一種體現。罵人的時候。更準確的說法是擠兌人的時候。

京罵全國聞名,不過真正日常生活中撕開臉皮罵人的事兒也不多。大部分北京人都是暗裡擠兌,話裡藏針。比如“您可真能耐”,字面兒上挑不出理,可能腦子不太靈光的人還會覺得真是在誇自己,但是能聽出話茬的人就知道不是這麼回事兒。

簡單來說就是不帶髒字罵人,意思卻表達到了。北京話其實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北京人講禮貌,敬語少不了,但是表面上抬高對方實則損人的例子也不少。

什麼時候是真心,什麼時候是擠兌,也就只能自個兒琢磨了。

3樓:以心

因為是基本的語言習慣。只要整體語氣對,就是一種對長輩的敬稱(同理適用於上司、客戶、初見的陌生人)。另外的用法就屬於優雅的掐架用語。

大概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保持對你的尊敬以及不干涉你發表意見的權利。您這個稱呼的用與不用沒有絕對的正確錯誤,主要取決於語言習慣。只不過在北京大多數人對長輩都會用您。

之前的答案中有很多表示在自己的方言區中沒有用您的習慣,但是您這個字也是普通話的一部分被放進字典裡的,希望無論家鄉是**,都能對這個字的用法有個基本的認識。至於聽到您就覺得是嘲諷的,只能說是對文化差異瞭解不到位,對異文化的包容度比較低。當然要是非得說是嘲諷的,那隻能說您的玻璃心得治了。

4樓:1276滅韓慈置

作為北京郊區人,我覺得主要還是大環境薰陶和家教的原因吧。首先周圍人都這麼說,從小有語言環境,這麼稱呼也就習慣了;再有就是父母從小也是這麼教育的,我媽教訓我的原話我一直記得:跟長輩說話別你我他仨的,畜狸(不知道是不是這倆字)才這麼叫人呢。

不過也不是對誰都您,也沒人特意教過,但總結起來大致就是:對長輩(不管家人親戚朋友都算)第二人稱一定要用您,第三人稱(他)最好要用怹,平輩哥哥姐姐最好也用您,弟弟妹妹就不用了,用就是挖苦人才用了;對陌生人/初次見面,不管年長年幼最好用您(分場合分情況,尺度可能不太好拿捏),以示尊重,之後熟絡了就不必了;除此之外,可能大部分就是反話挖苦或者諷刺了。例句:

您可真逗!您可真有出息!

北京人說話為什麼都愛說“您?

5樓:桾eg終賜

北京人張口閉口都離不開一個“您”字,不管是在城區,還是在郊區,不管是對長輩,還是對陌生人,說話總愛稱呼“您”。為什麼北京人說話喜歡稱呼“您”?

“您”是北京人特有的恭敬用語,祖祖輩輩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說話帶個“您”字,讓人聽著心裡熱乎、舒坦、有尊嚴、有面兒。

北京人不管是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比自己年齡大的人,還是打招呼、嘮家常,怎麼說話怎麼順。好像說話不帶個“您”字,都張不開嘴。

早上出門,一見面,一句“您早!吃了嗎您?”讓人聽著親切;有事請別人幫忙的時候說:

“您辛苦,給您添麻煩了!”總透著一股謙卑的感覺;祝福別人的時候說:“您保重,祝您健康長壽!

”讓人聽著舒心。

北京人不僅對長輩、陌生人稱呼“您”,對晚輩也會稱呼“您”。比如老丈人、丈母孃和姑爺說話也是一口一個“您”的叫著:您快進屋!

不僅如此,哪怕是兩個人在街頭吵架,雙方也不忘稱呼對方“您”:“您也老大不小了,您這是幹嘛呀!沒您這樣的!”“您甭跟我來這套,您沒資格跟我這兒白呼!”

關於“您”的由來,據《世界五千年事物由來總集:詞語分冊》中記載:唐朝以前,漢語中只有“你”,而沒有“您”字。

從唐朝開始有了“你們”的說法,表示第二人稱複數,當時寫作“你弭”。而將“你們”二字連讀就念成了“您”的音了。於是,到了宋元時期,很多作品中都把“你們”直接寫作“您”。

這時的“您”只是“你們”的合音,並沒有別的意思。

到了宋元以後,“您”逐漸由表示多數向單數過渡,專門用於第二人稱單數。這時才開始有了表示尊敬的意思,由於“您”源於“你們”,所以現代漢語中第二人稱代詞“您”後面通常不加“們”表示複數,而用“您倆”、“您仨”、“您幾位”來表示複數。然而,當對方人數很多而需要表示尊敬時,以上說法都難於使用了。

於是人們創造出“您們”這個具有概括性的表示第二人稱複數的敬詞。

但是,關於北京人為什麼愛說“您”字,這裡並沒有相關描述。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您”其實就是一個人稱代詞。不過,北京人喜歡稱呼“您”,卻是由來已久,是人們從祖輩上口口相傳傳承下來的一種說話習慣。

北京人好像自打會說話那天起,父母就會囑咐我們稱呼別人時一定要說“您”,否則就被視為沒家教。

您看“您”字的結構,上邊是個“你”字,下邊是個“心”字。當稱呼“您”時,就是把“你”放在“我”的心上,以心相待。懷著這樣一顆真心、一顆愛心、一片誠心,對待您,您會不被感動嗎?

北京男人怎麼稱呼怎麼稱呼自己喜歡的女人

6樓:子喻子彧

哈哈不知道了。作為一個北京姑娘我覺得妞子這個稱呼挺有意思的,像把女朋友當小姑娘一樣寵著,又親又愛的。當然我感覺身邊北京爺們兒也不都是滿嘴京味兒。

具體情況具體看唄。真喜歡的話叫什麼都挺親的哈哈。

7樓:僧丁仵樂雙

親愛的,寶貝,壞蛋,

看你們的戀愛程度,還可以有自己的特殊稱呼。

8樓:匿名使用者

2個人之間的相互表達,沒有準確的定義。

如果愛你叫 姑奶奶:就是惹不起你,

你是老大。

丫頭就是疼你,因為父親愛叫女兒丫頭,到了情侶上,就是疼你的意思了。

但這些都不是一定的,也是根據個人。

妞子那是以前的叫法了,而且情侶一般不這麼叫。

9樓:蘇嘉琪寶貝

這些只是稱呼而已,

代表了親暱的行為。

真心喜歡一個女生,

是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顧。

北京人忌諱的稱呼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人忌諱的稱呼是二百五,大爺,姑奶奶,東西,貨,傻叉,小祖宗。

比如說誰是二百五,就是指某人弱智沒心沒肺,國人常說你大爺或你是我大爺,總聽人罵我日你大爺,可我沒大爺,所以你是我大爺,說某人不是東西是罵人,說他是東西也是罵他不是人。還有指某人稱做貨也是罵人,如說這貨、那貨,也是對某人的輕蔑稱呼,稱某人姑奶奶、小祖宗也是國人常掛在嘴邊的罵人話,傻叉就更不用說了。

11樓:林中小豬

除了罵人的和明顯不尊重人的貶義詞以外,我不覺得有什麼忌諱的稱呼。北京人比較在乎老幼區分,和比自己大的人說話,一般都用您。

12樓:誠信為本

老北京人忌諱的稱呼是;你、哎、嗨。如有這樣說話的人,會被斥為“沒家教”、“野調胡腔”。

13樓:匿名使用者

老北京人最忌諱用“咳”,一般用您、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先生,顯得特有禮貌;“先生”多是對文化人的稱謂,早前在中學校園裡的老師也稱先生;還有“師傅”一詞,歷史上北京人只對僧人和廚師稱師傅,解放後,這個詞特別輝煌過一段,以至於除教育口、官口普遍稱師傅;“老師”一詞本來只在學校,但北京棉毛紡行業對女師傅則稱老師,在“老師”前面加上對方的姓氏,至今還有這樣稱呼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誰告訴你老大是王八啊~ 北京人其實沒那麼多忌諱,關係到了一定程度 比如一起長大的發小什麼的 管我叫a也沒事

15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人忌諱稱呼:老大老大這個稱呼,他們理解為:王八

16樓:皇家帕切科

北京人一般不稱呼老二

17樓:法士小麵包

你、哎、嗨。如有這樣說話的人,會被斥為“沒家教”、“野調胡腔”。

18樓:翰林學庫

人情份往,也是老北京的土話。但它又是北京人的老規矩。

老北京人重視禮數,親戚朋友之間講究禮尚往來,人情份往,算是禮尚往來的一個方面。

‘‘人情”好理解。“份往”,指的是“出份子”(錢),即親朋好友之間婚喪嫁娶等方面的挑費(花費)應酬。這種應酬,除了本人要親自出席,還要往外掏“份子錢”。

老北京人忌諱說錢,這種“份子錢”也有說法。婚禮的“份子錢”,叫“納喜兒”或“賀喜兒”。喪禮的“份子錢”,叫“折祭”,即以錢代替祭品的意思。

份子錢怎麼出?是由您跟主家關係的遠近親疏來決定的。其次,份子錢出多少,是根據當時人們的經濟收入和消費總水平,以及社會風氣來定的。

上世紀60和70年代,份子錢只有一兩塊錢。那會兒,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也就是三四十塊錢。現在的份子錢一般要在500元到1000元。不可同日而語了。

出“份子錢”有幾個老規矩:

一是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的份子錢數是有區別的。

紅事(婚禮)的份子錢,一定要雙數:四百,六百,八百;或者是整

數:一百,一千,-萬。

白事(喪禮)的份子錢,一定要單數:三百,五百,七百,九百等等。

二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別耗財買臉。換句話說,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能掏一塊就掏一塊,別逞能。您家境貧寒,掏一塊錢,表示個心意,主家也不會挑眼。

三是隨大溜兒,北京人也叫“隨份子”。也就是人家掏多少,您就掏多少,不能少,也不能多。通常“隨份子”的,都是跟主家關係一般的人。

“隨份子”得有人張羅。這個張羅人會根據當時份子錢的“**”來定錢數的。張羅人把份子錢湊齊後,用“禮紙”(市面兒上有賣的)包好,一一寫上名字,在儀式當天,交給主家。

需要說明的是:婚禮要用紅紙,喪禮用白紙。

四是跟主家關係比較近的人,切記不要“隨份子”。您的“份子錢”一定要單給,哪怕您給的錢比“隨份子”的錢都少,也不能“隨”。因為您跟主家的關係比較親近,必須要跟“隨份子”的人,有所區別。

五是“投一還二”。您辦婚禮時,王家大哥給了您六百塊錢。王家大哥辦婚禮,您就不能再掏六百塊了,只能多於這個數。

一般是人家給您六百,您要還一千二。假如您當時手頭緊,掏不出一千二,至少也要掏八百或一千。

什麼叫人情份往?您從這些老規矩中,就能咂摸出來。

老北京人很講究的 很多禮兒北京人已經不記得了 有的北京人根本沒聽過 我也是知道的很少 比如 壺嘴不能衝著人 吃飯時長輩先吃年輕人才可以吃,一定要用手端著碗吃,不可以吧唧嘴,夾菜不能亂翻,掉筷子是大忌諱 桌上的菜 每盤只能加三筷子 ,敬酒時年輕人要主動和長輩碰杯,注意雙手拿住你的杯子(一手拿杯一手托杯底碰杯時一定要低於長輩 進人家門要由主人引導住平房的話就更不能隨便近正房之外的房間。這不,馬上要過年了,大過年的說話也有很多禁忌,比如,煮餃子,煮破了,你可千萬別說破了,比如吃火鍋火滅了或者吃完了需要把火關了,千萬別說滅火,還有就是三十別掃地,第二天要掃,要從外往裡掃,那叫掃財,先說這麼多吧

老北京人最忌諱用“咳”,一般用您、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先生,顯得特有禮貌;“先生”多是對文化人的稱謂,早前在中學校園裡的老師也稱先生;還有“師傅”一詞,歷史上北京人只對僧人和廚師稱師傅,解放後,這個詞特別輝煌過一段,以至於除教育口、官口普遍稱師傅;“老師”一詞本來只在學校,但北京棉毛紡行業對女師傅則稱老師,在“老師”前面加上對方的姓氏,至今還有這樣稱呼的。

為什麼老北京人喜歡住北不住南,北京人為什麼住四合院

坐北朝南,你看故宮就是這樣的,以長安街為橫向線,帝王坐北朝南。所以導致北京,北邊的房價高,南邊的房價低。 據說北京的風水是北面好。老四城東城 西城 崇文 宣武,有東貴西富之說的,東 西城都在北面,都是以前老北京的達官顯貴和富商巨賈住的地方,崇文 宣武都是平頭百姓住的,所以會覺得住在北面好。而且北京的...

北京人怎么出殯,北京人怎麼出殯?

人死之後先穿壽衣後放殯儀館停屍三天,家屬在三天內處理關於死亡證明,墓地選址聘請陰陽先生等事,三天內家屬負責守靈燒紙等事,第三天殯儀館人員將遺體送上靈車送上靈車之前瞻仰遺容,遺體送上靈車前死者長子要摔掉燒紙的瓷盆,接著再向靈車跪拜3下。接著遺體拉往火葬場,燒成骨灰,這時死者衣物等東西也包括輓聯等在火葬...

古代北京人的外貌特徵,北京人外貌特徵

我問問問 基本上保留了古猿的一些特徵,沒有太大改變,只是腦容量大了.狗的外貌特徵。 中國農業出版社 犬可因品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體型 被毛 頭面結構等。犬的體型大小差別極大,小者袖珍如大鼠,大者龐然似小牛,如吉娃娃體重只有0.68千克 而聖伯納犬的體重可超過100千克。有的觀賞犬之體高僅為20釐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