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的最後一段可以看成他的解釋。他說:「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總結起來主要的原因是首先項羽不和從前的帝王一樣,由繼承而來,而是個人從平民奮鬥最終得到(更加應該得到嘉獎),其次,他親率諸侯參與直接戰鬥顛覆了暴秦,而且他主持**天下,所有的政事都由其定奪,稱號為「霸王」,這些都是千古未有的奇事奇人。基於以上原因,項羽該入本紀。
竊以為,司馬遷之說,有一定道理,但並不能完全服人。首先,《史記》選材極為嚴格。本紀中的主人或者自身為帝為皇,或者是皇后,沒有其他人士。
但是項羽從沒有擁有過帝王的名份。項羽沒有稱帝,沒有逼當時的共主「義帝」禪讓象本朝後來不久出現的王莽,也沒有下流到搞四方勸進如近代的袁世凱(他很笨,也是他太迷信自己武力的結果)。其次,他也沒有實際掌握過整個國家。
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地方勢力。最後,如果論資排輩,要進本紀,首先應是陳勝。正是他振臂一呼,亂者四應,從而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滅秦運動。
雖然他首義之後幾個月便犧牲,但是項羽或者劉邦均為在他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起事的。物有始終,如果追根溯源,陳王入本紀更有理由,但是在《史記》中,陳勝最後入的是世家。即便陳涉不能入,還有楚懷王。
此楚懷王乃是項羽叔父項梁所立先秦戰國時期楚國楚懷王之孫,正宗龍種,出身高貴。他領導下的各路義軍中包括劉邦和項羽。最後他被尊寵為「義帝」,應該有帝王的名位。
所以,入懷王於本紀也未為不可。即便陳王懷王不能入,項羽也萬萬不能進,因為在項羽烏江自刎之後,魯地最後才投降,於是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由此可見,項羽是被劉邦蓋棺定論了的。他的最後封號是公侯,絕不會是帝皇。也就是說,他在《史記》中的位置為世家是早已御定的。
那麼問題出來了,為什麼司馬遷要改變項羽的一貫的世家地位而將他與漢高祖劉邦並列於本紀?要知道,這可不是學術之爭,是修定國家正史,何等嚴肅何等重要的場合,司馬遷居然沒有按照高祖的定論,而是給了漢王朝建立前最大最凶惡的敵人-項羽一個重新的評價從而入本紀而且其位於高祖本紀之上,是一件十分不可想象的事情。竊以為,這樣做的一個理由也許是他有意在《史記》中形成臨近的互相對立而又對照的人格模版,暴烈英勇又憨直的項羽和豁達傲慢又狡詐的劉邦。
兩人的直接對照將使後人更加理解各人的勝利失敗的因素,從而理解劉邦建立漢王朝並不是什麼神授,而是他個人的努力與人民的選擇結果。另個理由不排除司馬遷非常喜歡項羽這個人物,給自己喜歡的人物一點特殊待遇也是人之常情。更加隱祕的理由也許是根植於漢武帝對他施腐刑而產生的強烈不滿而採取的報復,那就是用項羽來壓低漢武帝的祖宗漢高祖劉邦來取得一點快意恩仇。
當然,這些都沒有事實證明,僅僅個人想象推論。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時候,秦嘉已經立景駒做了楚王,駐紮在彭城以東,想要阻擋項梁西進。項梁對將士們說:「陳王最先起義,仗打得不順利,不知道如今在什麼地方。
現在秦嘉背叛了陳王而立景駒為楚王,這是大逆不道。」於是進軍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戰敗而逃,項梁率兵追擊,直追到胡陵。
秦嘉又回過頭來與項梁交佔,打了一天,秦嘉戰死,部隊投降。景駒逃跑到樑地,死在那裡。項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隊,駐紮在胡陵,準備率軍西進攻秦。
秦將章邯率軍到達慄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餘樊君去迎戰章邯。結果餘樊君戰死,朱雞石戰敗,逃回胡陵。項梁於是率領部隊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
在此之前,項梁曾派項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不肯投降。項籍攻下襄城之後,把那裡的軍民全部活埋了,然後回來向項梁報告。項梁聽說陳王確實已死,就召集各路別將來薛縣聚會,共議大事。
這時,沛公也在沛縣起兵,應召前往薛縣參加了聚會。
居鄛(cháo,巢)人范增,七十歲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計,他前來遊說項梁說:「陳勝失敗,本來就應該。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
自從楚懷王被騙入秦沒有返回,楚國人至今還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有,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如今陳勝起義,不立楚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勢運一定不會長久。現在您在江東起事,楚國有那麼多將士如眾蜂飛起,爭著歸附您,就是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大將,一定能重新立楚國後代為王。
」項梁認為范增的話有道理,就到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嫡孫熊心,這時熊心正在給人家牧羊,項梁找到他以後,就襲用他祖父的諡號立他為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國民眾的願望。陳嬰做楚國的上柱國,封給他五個縣,輔佐懷王建都盱臺(xūyí,虛宜)。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過了幾個月,項梁率兵去攻打亢父(gāngfǔ,剛甫),又和齊將田榮、司馬龍且(jū,居)的軍隊一起去援救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田榮立即率兵返回齊國,趕走了齊王假。假逃亡到楚國。
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來是齊國大將,留住在趙國不敢回齊國來。田榮立田儋(dān,擔)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田榮說:
「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隨我,我不忍心殺他。
」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項梁派沛公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這個縣。
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收拾敗兵退入濮陽城。沛公、項羽就去打定陶。定陶沒有打下,又離開定陶西進,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敗秦軍,殺了李由。
然後回過頭來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出發西進,等來到定陶時,已兩次打敗秦軍,項羽等又殺了李由,因此更加輕視秦軍,漸漸顯露出驕傲的神態。宋義於是規諫項梁說:「打了勝仗,將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這樣的軍隊一定要吃敗仗。
如今士卒有點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擔心啊!」項梁不聽,卻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高陵君顯,問道:
「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吧?」回答說:「是的。
」宋義說:「依我看,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慢點兒走就可以免於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難。
」秦朝果然發動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沛公、項羽離開外黃去攻打陳留,陳留堅守,攻不下來。沛公和項羽一塊兒商量說:
「現在項梁的軍隊被打敗了,士卒都很恐懼。」就和呂臣的軍隊一起向東撤退。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邊,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碭(dàng,蕩)縣。
章邯打敗項梁軍隊以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值得憂慮了,於是渡過黃河北進攻趙,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王,陳餘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鉅鹿城。
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餘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鉅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楚軍在定陶戰敗以後,懷王心裡害怕,從盱臺前往彭城,合併項羽、呂臣的軍隊親自統率。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任命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軍隊。
先前,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徵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
」楚懷王召見宋義,跟他商計軍中大事,非常欣賞他,因而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部隊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項羽說:
「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確定無疑的。」宋義說:「我認為並非如此。
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蝨。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
若論披堅甲執銳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於是通令全軍:「凶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
」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
「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佔趙國。
趙國被攻佔,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
」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
「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
比較分析《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和項羽的人物形象
以《項羽本紀》為例,分析《史記》的人物形象塑造。
3樓:mm白素貞
從《項羽本紀》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史記》的人物形象塑造有以下特點:回
《項羽本紀》中項羽的性格特點
4樓:月似當時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的英雄氣概在《項羽本紀》中多處都有所體現。一開始與項梁在會籍起義,之後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垓下被圍仍不減以一敵眾的氣勢。
有鐵血,有柔情從他對虞姬的事情中可以看出。然而他的性格上卻有一些弱點:
其一是自滿。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讀到這裡,我們可能會驚訝於項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抱負。但當項梁教他兵法時,他也是淺嘗輒止。
自滿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殺已降秦卒二十餘萬,火燒宮室。有人觸怒他,他便「烹之」,卻從不思考別人的話是否有可取之處。劉邦滅楚後不誅殺項氏支屬,也於項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對比。
其三是優柔寡斷。這一點在鴻門宴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范增多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王默然不應」。
劉邦逃脫後,范增只有嘆「豎子不足與謀」,並作出一個驚人判斷,「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項羽的當斷不斷,使他最終山窮水盡,死於自己劍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項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項羽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離間計生出疑心,疏遠范增。范增也離開了他。
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分析項羽得天下的原因時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多疑,使得項羽失去了身邊最後有力的支援。
史記之項羽本紀 分析項羽的人物性格特點
吳王僚 項羽,算得上是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了。他是一個武力超群的壯士,一呼百應的將領,卻又最終以自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原因何在呢?通過 史記 項羽本紀 也許我們能有所瞭解。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的英雄氣概在 項羽本紀 中多處都有所體現。一開始與項梁在會籍起義,之後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該...
分析《史記 項羽本紀》與《史記 高祖本紀》的項羽與劉邦的形象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 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 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 劍術,也...
《史記 項羽本紀》中項羽的性格是什麼
項羽,算得上是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了。他是一個武力超群的壯士,一呼百應的將領,卻又最終以自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原因何在呢?通過 史記 項羽本紀 也許我們能有所瞭解。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的英雄氣概在 項羽本紀 中多處都有所體現。一開始與項梁在會籍起義,之後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該下被圍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