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和《漢書》人物描寫方面的特色

時間 2021-08-30 09:08:27

1樓:匿名使用者

班馬文章——從《李將軍列傳》與《蘇武傳》看《史記》、《漢書》的異同

「蘇武牧羊」「蘇武持節」「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古老的故事,童年的記憶,歷史的瞬間在幼小的心靈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二十四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可以仰望而難以靠近的繁星,儘管白話《通鑑》、新編《二十四史》、圖說歷史之類的圖書火熱出爐,但蔓延千載支流錯綜的歷史長河依然是一副模糊地面孔,留著人們心中只是一些精彩的片段。

李廣和蘇武或許已不是歷史人物,而是活在國人心中有血有肉的英雄,不只是符號。但頑強的生命力不可能是無根之樹,《史記》、《漢書》正是哺育他們存活的源頭靈水。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史記》和《漢書》中的「紀」、「傳」作為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敘事散文,通過對不同階層、個性、職業的人物為讀者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班馬在刻畫人物時,都擅長把握傳主的個性加以渲染。《史記•李將軍列傳》在描寫李廣上著意表現他高超的射藝,射射鵰者,射殺白馬胡將,射殺追騎,射石沒鏃,大黃射裨將……《漢書•蘇武傳》即著意突出蘇的忠貞,兩次自刎,痛罵衛律,嘔血祭君……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對比也班馬兩家喜用的筆法,李廣的簡易,程不識的嚴謹;李廣的神勇,李蔡的平庸;蘇武的忠貞,衛律的反覆。在對比中具體直觀的凸顯出人物的特性。此外,通過他人的評價、感慨,從側面上塑造形象也班馬慣用的伎倆,借文帝的感慨暗示李廣悲劇的一生,借李陵別離的寄語肯定蘇武的功勞。

在表現手法上,班馬的技藝都是爐火純青的,對話、獨白、白描、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等應有盡有。

但司馬遷筆調疏蕩有奇氣,班固筆調縝密而嚴謹,在司馬遷的筆下李廣的形象更為豐富、複雜,不像蘇武那樣單

一、完美。他英勇善戰,撫愛士卒,敢於承擔責任,但也有度量狹小,睚眥必報的缺點,如軍中斬霸陵尉,詐坑降兵八百人。

司馬遷身受奇辱含羞苟活,故其憤懣悲痛之情常溢於筆端,同是悲劇人物,同樣讓人感動、同情、讚美。但對於蘇武的不幸在感慨、激動中時時帶有幾分羨慕之情。李廣的遭遇卻使人在悲憫、不平中扼腕唏噓,留下幾滴痛惜之淚。

班文是一種讚美和弘揚,馬文事一種鳴冤和抨擊。

2樓:甕辰銘

郭沫若說"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誇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集也可以"

由此可以看出,司馬遷的《史記》在刻畫人物上有多麼的精彩

3樓:匿名使用者

幾乎一樣,都是說人的。

4樓:柳蜈

《史記》在描寫人物方面的特點.

第一、選取與天下興亡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戲劇化的、激烈緊張的鬥爭衝突來凸現人物性格.

第二、用"互見法"來補充敘述、交待某些相關的歷史背景、清潔或者細節,既避免敘述的重複,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徵更加清晰、完整.

第三、重視以細節描寫突顯人物性格.

第四、善於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語言寫出人物的神情.

《漢書》的寫作特點.

第一、行文簡練整飭,詳贍嚴密.

第二、作者常常在平鋪直敘中寓含褒貶,而且分寸掌握得相當準確.

第三、對材料的取捨,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善於剪裁.

第四、結構方面,作者十分注意歷史事件來龍去脈的交待.

第五、作者收錄了大量的辭賦散文,使文學性加強,然引文太多,有時也影響文氣的連貫.

5樓:潤真

地方各級好書法國話..............o

以下句子怎麼翻譯成英文?不要用翻譯器,謝謝! 「《漢書》與《後漢書》人物描寫的比較」

人物描寫左右,人物描寫50字左右

院門前一隻被磨細了的棗木紡錘,在一雙蒼老的手上靈巧地旋轉著,淺黃色的麻一縷一縷地加進旋轉中來,彷彿不會終了似的,把絲絲縷縷的歲月也擰在一起,纏繞在那隻棗紅色的紡錘上。下午的陽光被漫山遍野的黃土揉碎了,而後又慈祥地鋪來。你忽然就覺得,下沉的太陽不是墜向西山,而是落進了她那 雙昏花的老眼。摘自李銳的 厚...

人物描寫方法,描寫人物方法

正面描寫。正面描寫又分以下幾項 1 肖像描寫 指把人的容貌 體形態 衣飾 姿勢 風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幾個部分,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描述出來。2 語言描寫 言為心聲,人物的話語最易 洩露 人物心靈的秘密,最能靈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 細緻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袒露出來。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五種,...

人物描寫片段初中,人物描寫片段200字初中

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在一張流露著難以描繪其風韻的鵝蛋臉上,嵌著兩隻烏黑的大眼睛,上面兩道彎彎細長的眉毛,純淨得猶如人工畫就的一般,眼睛上蓋著濃密的睫毛,當眼簾低垂時,給玫瑰色的臉頰投去一抹淡淡的陰影 俏皮的小鼻子細巧而挺秀,鼻翼微鼓,像是對情慾生活的強烈渴望 一張端正的小嘴輪廓分明,柔脣微啟,露出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