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
2樓:
據說,趙國的首都邯鄲的人走路的姿態很好看,動作非常優雅、輕快。燕國有一個少年聽到這個傳說,非常羨慕邯鄲人,就走了很遠的路去趙國,想學習邯鄲人走路的方法。
剛開始,他整天站在街頭,仔細研究每個人走路的姿態,再慢慢模仿他們,可是都沒有成功。後來,他想可能是受到過去走路習慣的影響,所以,他決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從那時候起,他更專心研究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不過,再怎麼努力他還是學不會,最後他只好放棄。
可是,因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乾二淨,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走路,只好一路爬著回去。當別人看到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他。
3樓:天空龍
出處:《莊子·秋水》
原文: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譯文: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很好看,就趕去邯鄲跟人家學習步法。可是,他不僅沒有掌握邯鄲人走路的獨特技能,而且忘記了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結果只好爬著回家了
是要短的吧!!!
4樓:匿名使用者
「邯鄲學步」源於《莊子·秋水》,原文很短:「且子獨不聞夫壽靈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歟?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這段話是篇中魏公子牟與公孫龍的對話。翻譯成現代話就是:你難道沒聽說過那位燕國少年邯鄲學步的故事嗎?不但沒有學會趙國的走路姿態,連自己原來的走姿也忘掉了,最後只得爬著回去。
寓意: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有主見。不要盲目崇拜別人。固然,學習別人的長處,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短處,但是為了學習他人而把自己的長處丟掉,這是貽笑大方的事。
邯鄲學步」是什麼意思,邯鄲學步是什麼意思
解 釋 邯鄲 地名,在河北省 步 步伐。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出 處 1 莊周 莊子 秋水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2 昔有學步於邯鄲者 曾未得其彷彿 又復失其故步 遂匍匐而歸耳 漢書 昔 x 從前,過去。步 行走,走路。邯鄲 h ...
到邯鄲去學步的是哪國人,「邯鄲學步」的是哪個國家的人?
是燕國人,但趙國的都城邯鄲學習走路的步法。燕國 壽陵人 成語出處 莊子 秋水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從前,燕國壽陵有一個人,總嫌當地人走路的姿勢不好看。後來,他聽說趙國首都邯鄲的人走起路來特別帶勁,就決心出國到邯鄲去學走路。一進邯鄲城,他看到路上的...
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臥薪嚐膽這些成語本身就是故事,請你也寫出幾個這樣的成語
朝三暮四 項莊舞劍 四面楚歌 三分天下 合縱連橫 瞞天過海 圍魏救趙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 無中生有 暗度陳倉 隔岸觀火 笑裡藏刀 李代桃僵 順手牽羊 打草驚蛇 借屍還魂 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 拋磚引玉 擒賊擒王 釜底抽薪 渾水摸魚 金蟬脫殼 關門捉賊 遠交近攻 偷樑換柱 指桑罵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