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家人是少數,在家人卻是多數呢?修行人是少數,凡夫卻是多數呢

時間 2021-08-30 09:25:06

1樓:

「我已經看到了離我不遠的那個世界,就是一個看破放下的世界。不是幻視,而是我禪定中的觀想」你如真的已經入定便應該知道紅塵裡的一切便不值得留戀,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也不會有這麼多不該有的疑問了,除非你的定是假定,你的我還是很重,目前做好你自己是最重要的,一切隨緣,阿彌陀佛

2樓:

哦,看樣子你有佛緣.前世可能是修行之人.所以,能在這個年紀比同齡人看的更多. 至於你能不能出家,則一切隨緣.

3樓:嶽麓廚師學校

你為了放棄而放棄,你就已經有了嗔唸了,放棄不是一種事物,而是一種態度,修行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明白,佛的意思是個人的昇華。何來破?

破是什麼?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樓:匿名使用者

世間煩惱心難定,出世自在好修行,穿上僧衣度眾生,巨集願必成福無邊。祝福你!阿彌陀佛!

5樓:可愛的你傻的可憐

你說的很好!很有智慧!你今年 16歲了啊!我18歲出家的 到現在也有10年了吧

6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我勸你還是不要出家吧,出家也是糊里糊塗的,在家糊塗總比到寺廟糊塗的強啊!

你說你看到了看破放下的世界?既然看破放下了何來世界?既然還有個世界,就沒有放下!

實話說你那是臆想的,毗婆舍那(觀)不是這樣的,朋友有時間應該多看看相關的經典具體瞭解下三摩地,毗婆舍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再說!

至於你說娃娃親啊,雅思啊,留學啊等等,說來很多,但是沒有一個字跟佛教的根本思想契合的!這些東西不是不可以去做,是做與不做,都要明白這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都要明白這個「我」是有生,老,病,死的,不管是客觀主觀都是不斷變化的,有畢竟要歸於無的,所以不起執著,做與不做從心態上都要放下。

當你處於一切境界都能夠如如不動的時間,出不出家這麼個形式還重要嗎?

7樓:匿名使用者

你能發起出家這樣的大心,隨喜讚歎。既然想出六道,永恆自在,淫慾必須要斷,不斷愛慾,塵不可出。所以,留學溫哥華,將來結婚生子的顛倒夢想,切記放下。

說到底,我們六道輪迴就是淫慾心作祟。你既然是真心求道,出家我覺得是對的,但是若非看破放下名曰看破放下,身出家,心還沒出家,就罪過了。出家吃十方供養,若不全心求道,這個債你還也還不清啊。

舍家棄欲而作沙門,是大丈夫所為。我認為出家人都要以虛雲法師為榜樣,即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再則,出家你要想好到底是參禪,唸佛還是學密,學佛要一門深入,雜修則今生成就無望。

最後希望你徹底搞清楚佛教,再出家。

8樓:任覓

既然有心修行是好事呀。

何必去問他人呢,有些事將來自會有個結果。

推薦你看看古代道教** 八仙得道 金蓮仙史。韓湘子全傳,繡雲閣。

9樓:匿名使用者

修行修行,修身德行!空之一字,並非放下一切。自然之道,順逆之理爾!空門空門,奉至理,修真性!何必自惹煩惱...順其自然吧,無緣一切到頭空!

10樓:匿名使用者

以你的年紀問出這樣的問題,很有悟性了。

佛教其實也存在等級,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從技術角度分析你的問題是,答案就很明顯了,因為金字塔嘛,越是塔頂人越少

11樓:無量壽莊嚴清淨

出家乃大丈夫事。出家人乃天命,是諸緣聚合以及往昔願力成就的結果。

因此,出家人少,在家人多。

修行理同。沒有往昔生生世世的累積,是很難水到渠成踏上修行之路的。

流俗眾,仁者希是也。

如果具足因緣,自然可以出家。出家要隨喜讚歎啊。隨喜讚歎一切出家修行者。當然,在家修行者也很了不起。隨喜讚歎一切在家修行者。

南無阿彌陀佛!

12樓:匿名使用者

出家是心出家!

末法時期眾生福薄德淺,迷信佛教的多,正信的少,真修的少。。。

放下是放下對無名業力毒根的執著。。。。

真出家是大丈夫之行。最有鬥志的就是真佛子,與業力鬥,與自心魔鬥從不退縮。。能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13樓:啊渡啊渡

出家需要捨棄俗世很多事,當然需要有緣人才能做到;

一個班級裡有好學生有中等學生有差生,差別很多很正常;

南無阿彌陀佛!

14樓:蠶潺禪

看到這些已是很大的福分。當看到人人都是修行者,那說明是在天界。當看到人人都是菩薩和如來,那可不得了了,到了法界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俗人耽著五欲,為貪嗔痴所轉,皆由執迷不悟。出世追求清淨,非大丈夫而不能為。

16樓:玉環

我覺得一是,像社會分工一樣。有的人做了哲學家,他們常常思考大問題,其他人也在各行各業忙碌著,儘管他們沒有思考大問題,就是這個行業的人做這個行業的事。再者這可能是一種思想,一種信念,相信這些信念的人選擇了出家,還有很多人他們沒有相信它,或者是也不否定它,亦或是相信一些,還有的是也相信它,但他們更相信自己當下所做的,所追求的,他們也在自己所做,所追求的東西里面找到了價值,建立了自己的學術理論,或者財富,或者發明等。

所以我覺得這並不矛盾,也不值得奇怪,社會分工也需要這樣,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需要這樣。

17樓:手機使用者

關於出家人是少數,是因為當前「家」太多而「廟」太少,住在家裡的都出去了,廟裡是根本沒法住的。至於修行人是少數,是因為看破紅塵、清心寡慾是非常非常難的事情。人在世上,首先是要活命,窮人難免要奔波掙錢,很難有時間修行;富了的呢?

人們常說「為富不仁」,叫不仁的人去修行,有點難度的。由此看來,窮人修行須有經濟基礎,富人修行須有思想覺悟,修行的人少,也就不難理解了。

18樓:chris一號貓

要是人人都得道,這世界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

19樓:

智者少而俗人多;大多數人慾望多,而少數人看的開;真信仰少而假信仰多

為什麼出家人很多 真修行的人很少

20樓:南岸九歌

一、修行是修自己。每個人所得多少隻有自己和皈依**知道。

二、學佛人要恭敬三寶。僧侶是佛在世間的代言人。

三、學佛首先要放下。放下自我的執著和偏見,放心我慢高山。一個嶄新的自我一定會出現你的面前。

21樓:汪小鋒

這個很直接啊,你看看現在的世界,物質**有多大?古代的環境回

,多麼的清淨!你感覺真修答行的,當然很少啦

其實真修行的人也很多,只是我們看不出來:八萬四千法門,行行出狀元。我們修有天眼、慧眼的,就很容易看到!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見過修行善人,就很多很多哦。東方是佛文化大國,佛法隨處可見。唸佛的唸佛,持戒的持戒,口頭禪的口頭禪……親近佛法,啟發智慧,是 人生最高極的享受哦

22樓:煩惱即菩提

你有什麼根據說人家是真修行還是假修行。

時期出家人修行不能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23樓:aaa**王

這樣的人很多 不止是出家人! 比如有一點提高 感應了就沾沾自喜 或嚴重的執著心 老是放不下!就很容易不能進步~~~

在家人和出家人的區別,在家人說法與出家人說法有什麼區別

潛川如斯 區別大呢,簡單的歸納,有幾個明顯的特徵 1 世間人為貪慾而活,出家人為生死而活 2 世間人追求情慾 性慾 色慾 物慾 食慾等諸多貪慾,出家人恰恰是放下這些東西,所以出家人素食 禁慾 連情慾的念頭都要擯除 以寺院道觀為家,修行不輟。3 世間人只看眼前,所以事事短視,是很膚淺的行為 出家人放眼...

出家人能否對在家人頂禮?為什麼,出家人能否把在家人稱為老師?為什麼

息滅貪瞋痴 出家人不必給在家人頂禮。因為出家人身披法服,是賢聖標相。而在家人修的再好,也是凡夫標相。在家人見出家人應該頂禮,與出家人生佛想。但是,出家人雖然不必給在家人頂禮,卻不能輕視在家人。因為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皆當恭敬!修普賢行的人看一切眾生皆是佛,不敢輕視任何一個眾生,不要以為剃了頭穿上袈裟...

揭祕出家人為什麼很少得癌症,出家人為什麼高壽很少得癌症

這個很簡單,因為在佛教的眼裡,癌症屬於極其嚴重的業障病,除了藉助醫學來緩解之外,還需要藉助佛法來化解 按照科學的觀點來看,癌症一般是處於不良的環境 譬如輻射性比較大的地方 不良的食物 容易致癌的食物,如肉食等 和極其敗壞的情緒 如姚貝娜就因抑鬱症而生起的癌症 等一些容易致癌的因素導致的,但恰恰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