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明史.王艮傳》中的〝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現代漢語的意思是:「拿人家(朱允炆)的俸祿,就要為人家辦事以至死。
2樓:
吃別人俸祿的人,就要想到(甚至做到)為別人的事去死。
3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原句】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
【譯文】食人俸祿的人,要為別人的事而效命。
【註釋】
1、這句話出自《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王艮傳》。
2、食祿:享受俸祿。《史記·循吏列傳》:
「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宋司馬光《範景仁傳》:「景仁時年六十三,因上言:
『即不用臣言,臣無顏復居位食祿。』」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三:「奴隸可以賞賜,其意如後人之食祿。
」2、死事:死於國事。《禮記·月令》:
「(仲冬之月)飭死事。」孔穎達疏:「因殺氣之盛以飭軍士,使戰者必有死志。
」《新五代史·死事傳序》:「故吾於死事之臣,有所取焉。」《明史·姜漢傳》:
「奭當嗣職,帝以漢死事,特進一官,為都指揮僉事。」清劉大櫆《潁州府通判呂君墓表》:「(呂黃鐘)任山東兵備道,後以死事,事載《明史》。
」附錄1: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七十一·儒林傳二·王艮傳》
【原文】
艮,字汝止。初名銀,王守仁為更名。七歲受書鄉塾,貧不能竟學。
父灶丁,冬晨犯寒,役於官。艮哭曰:「為人子,令父至此,得為人乎!
」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謹。艮讀書,止《孝經》、《論語》、《大學》,信口談說,中理解。有客聞艮言,詫言:
「何類王中丞語?」艮乃謁守仁江西,與守仁辨久之,大服,拜為**。明日告之悔,復就賓位自如。
已,心折,卒稱**。從守仁歸裡,嘆曰:「吾師倡明絕學,何風之不廣也!
」還家,制小車北上,所過招要人士,告以守仁之道,人聚觀者千百。抵京師,同門生駭異,匿其車,趣使返。守仁聞之,不悅。
艮往謁,拒不見,長跪謝過乃已。王氏**遍天下,率都爵位有氣勢。艮以布衣抗其間,聲名反出諸**上。
然艮本狂士,往往駕師說上之,持論益高遠,出入於二氏。
艮傳艮傳林春、徐樾,樾傳顏鈞,鈞傳羅汝芳、樑汝元,汝芳傳楊起元、周汝登、蔡悉。
【參考譯文】
王艮,字汝止。起初名叫王銀,王守仁為他改名。7歲在鄉塾裡接受學業,家貧不能完成學業。
他的父親王灶丁,冬天的早晨犯了風寒,但是被官府要求服役。王艮哭著說:「做別人的兒子,讓父親到這種地步,還能做人嗎!
」(於是他)出去替他父親服役,(每天)進入(父親房間)晨昏定省,非常恭謹。王艮讀書,只讀《孝經》、《論語》、《大學》,隨口談說,都能理解。有客人聽了王艮的話,詫異道:
「怎麼跟王中丞的話這麼相似呢?」王艮於是到江西拜訪王守仁,與王守仁辯論了很久,非常欽服他,就拜他為師做了他的**。第二天又告訴王守仁說自己後悔(拜他為師),又自如地坐在了賓客的座位上。
後來,又真心折服了,最終(心悅誠服地)稱**了。跟從王守仁回到鄉里,慨嘆說:「我的老師倡發絕學,什麼也不能阻擋他的學說發揚光大啊!
」回家,作了一輛小車北上,所到之處招集人士,告訴他們王守仁之學說,圍聚起來**的成千上百。抵達京城後,與他同門的生員都恨驚異,就把他的小車藏匿起來,催促他返鄉。王守仁聽說了這件事,不高興。
王艮前往拜訪他,他拒不見他,王艮長跪謝罪才罷休。王氏**遍及天下,都有爵位有氣勢。王艮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他們中間,聲名反倒在這些**之上。
然而王艮本來就是狂士,常常超越老師的學說,持論更加高遠,出入於二氏。
王艮的學說傳給了林春、徐樾,徐樾又穿給了顏鈞,顏鈞又傳給了羅汝芳、樑汝元,樑汝芳又傳給了楊起元、周汝登、蔡悉。
附錄2:
《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王艮傳》
【原文】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進士。對策第一。
貌寢,易以胡靖,即胡廣也。艮次之,又次李貫。三人皆同裡,並授修撰,如洪武中故事,設文史館居之。
預修《太祖實錄》及《類要》、《時政記》諸書。一時大著作皆綜理之。數上書言時務。
燕兵薄京城,艮與妻子訣曰:「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
」解縉、吳溥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
三人去,溥子與弼尚幼,嘆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
「不然,獨王叔死耳。」語未畢,隔牆聞靖呼:「外喧甚,謹視豚。
」溥顧與弼曰:「一豚尚不能捨,肯捨生乎?」須臾艮舍哭,飲鴆死矣。
縉馳謁,成祖甚喜。明日薦靖,召至,叩頭謝。貫亦迎附。
後成祖出建文時群臣封事千餘通,令縉等編閱。事涉兵農、錢穀者留之,諸言語干犯及他,一切皆焚燬。因從容問貫、縉等曰:
「爾等宜皆有之。」眾未對,貫獨頓首曰:「臣實未嘗有也。
」成祖曰:「爾以無為美耶?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
朕特惡夫誘建文壞祖法亂政者耳。」後貫遷中允,坐累,死獄中。臨卒嘆曰:
「吾愧王敬止矣。」
有高遜志者,艮座主也,蕭縣人,寓嘉興。幼嗜學,師貢師泰、周伯琦等。文章典雅,成一家言。
徵修《元史》,入翰林,累遷試吏部侍郎。以事謫朐山。建文初,召為太常少卿,與董倫同主會試。
得士自艮外,胡靖、吳溥、楊榮、金幼孜、楊溥、胡濙、顧佐等皆為名臣。燕師入,存歿無可考。
【參考譯文】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成為進士。廷試對策名列第一。
因他相貌醜陋,(於是主考官)拿胡靖替換了(他的第一),(胡靖)就是胡廣,王艮第二,李貫第三。三人都是同鄉,一同被授為修撰,朝廷並按照洪武年間的舊例,設文史館讓他們居住。王艮參與編修《太祖實錄》及《類要》、《時政記》等書。
由此許多重要著作均由他來負責整理。此外王艮還多次上書談論時務。
(明成祖朱棣的)燕兵逼近京城,王艮與妻子訣別說:「食人之祿,為人而死,我不能再活下去了。」解縉、吳溥與王艮、胡靖相鄰而居。
京城失陷前一晚,他們都聚集在吳溥屋內。解縉陳說大義,胡靖也奮激慷慨,唯獨王艮流淚不語。三人離去後,吳溥之子吳與弼年紀尚幼,他嘆道:
「胡叔叔能為節而死,是大好事。」吳溥卻說:「不對,只有王叔叔會死。
」語音未落,只聽胡靖隔牆在喊:「外面吵鬧得很,要小心看著小豬。」吳溥回頭對吳與弼說道:
「一隻豬都捨不得,怎麼捨得去死呢?」片刻之後,王艮在屋內哭泣,然後喝毒酒而死。解縉則驅馬前去拜謁(燕王,即後來的明成祖朱棣),成祖十分高興。
第二天,解縉推薦胡靖,胡靖應詔而至,叩頭謝恩。李貫也迎附成祖。後來成祖拿出建文帝時分封群臣之事千餘件,命解縉等編閱。
涉及兵、農、錢、谷之事的留下,而言語冒犯者及其他一切都加以焚燬。成祖趁機從容問李貫、解縉等說:「你們應該都曾為此受封過吧?
」眾人未答,只有李貫叩首說道:「臣確實未曾有過。」成祖說:
「你認為沒有就是好嗎?拿其俸祿,擔負其事,當國家危急之時,作為近臣卻毫無建議可以嗎?朕特別討厭那些引誘建文帝破壞祖法,擾亂國政的人。
」後來李貫升為中允,被牽連獲罪,死於獄中。臨死時嘆道:「我愧對王敬止啊!
」有叫高遜志的,是王艮參加進士考試時的主試官,他是蕭縣人,寄居在嘉興縣。自幼酷愛學習,師從貢師泰、周伯琦等人。文章典雅,成一家之言。
(被)徵召編修《元史》,入翰林院,不斷升遷做了試吏部侍郎。因事貶謫朐山縣。建文初年,(被)徵召擔任太常少卿,與董倫共同主持會試。
錄取懂得士子除王艮以外,胡靖、吳溥、楊榮、金幼孜、楊溥、胡濙、顧佐等人都成為名臣。(明成祖朱棣率領)燕兵進入(京城後),他是生是死就無法考證了。
古文中〝故事〞有哪些意思? 20
4樓:匿名使用者
故事」在文言中有多重的解釋:1.事、事故。
2.過去的事情。3.
是......的緣故、是......原因。
4.故意去做某事、特意而為......。5.
所以、因此......。
5樓:中職語文教學教研分享
故事今義:起初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的事情。
古義:先例,舊事。例: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六國論》如果憑藉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
文言文詞〝所〞的意思
6樓:蘇冰堰
你好!文言文詞〝所〞的意思,在不同的語境,意思不一樣:
所〈名詞〉
(形聲。從斤,戶聲。斤,斧子。( hǔ)本義:伐木聲)
「所」假借為「處」。處所;地方
有截其所。——《詩·商頌·殷武》
不可不為擇所而後錯之。——《荀子·王霸》
必於無人之所。——《呂氏春秋·達鬱》
僻遠悠閒之所。——《呂氏春秋·謹聽》
不如早為之所。——《左傳·隱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縛牢甚。——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
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餘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道理;方法 。
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詮(佛教語。所解的義理)
地方雖眾,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
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構 。
如:物理所;農民問題研究所。又指機關或其他機構的名稱。
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揮所
著落;結果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固其所也。——清· 黃宗羲《原君》
所〈助詞〉
表示結構,與後面的動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結構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聞所未聞;各盡所能
用在作主謂結構的謂詞前,相當於「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史記》
用作賓語提前的標誌,多與「唯」字配合使用,相當於「是」
臣唯命所試。——《列子》
與「為」呼應,構成「為…所…」句式,表示被動。
其後楚目以削,數十年,竟為 秦所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為好奇心所驅使;為實踐所證明
與介詞「從」「由」「自」結合,組成所字結構,表示與動作有關的地方、原因、物件等
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察今》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遺所由使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和介詞「以」組成「所以」這一短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與具體語言環境,有不同的意思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麼方法)——《墨子·公輸》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呂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諸葛亮《出師表》
所〈量詞〉
用於地點、位置,相當於「處」。
如:有房兩所
用於山、島等物,相當於「座」
百濟國西南海中有大島十五所。——《括地誌》
用於建築物
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賦》
所〈副詞〉
尚,還江陵去 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樂府詩集》
大約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大概的數目
父去裡所,復還。——《史記·留侯世家》
從**女十人所。——《史記·滑稽列傳》
從**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後。——《西門豹治鄴》
所〈代詞〉
這,此 。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個東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隱語代指)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
問帝崩所病,立者誰子,年幾歲。——《漢書》
若,如果 。
如:所不(誓詞。假使不)
所〈形詞〉
一切,所有 。
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佔有的東西);所是(所有)
宜,適宜的,為其所需的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下》
許多的,多種的
收拾得所事兒溫柔,妝點得諸餘裡顆恰。——《南呂·一枝花》
可以的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史記》
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明史 列傳第三十三的翻譯,文言文《明史 張居正傳》全文翻譯
青空之戀的海角 朕奉先皇帝遺詔,纂承大統,宵衣旰食,思圖善政,以安兆民。豈意國家不幸。骨肉之親屢謀僭逆。去年周王橚,潛為不軌,辭連燕 齊 湘三王,皆與同謀。朕以親親之故,不忍暴揚其惡,止治橚罪,餘置不問。今年齊王榑謀逆事覺,推問犯者,又言與燕王棣 湘王柏同謀大逆,柏自知罪惡難逃,死,榑已廢為庶人。朕...
翻譯《明史戚繼光傳》部分,文言文《明史 戚繼光傳》的譯文
文言文 明史.戚繼光傳 譯文 戚繼光,字元敬,家中歷代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揮使,大寧都指揮使司事,召入京師任神機營坐營,品行很好。戚繼光少年時便很灑脫,氣度不凡。家窮,喜愛讀書,通曉經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襲世職,由於推薦被提拔為 都指揮僉事,在山東防禦倭寇。改僉浙江都司銜,擔任參將,...
文言文閱讀傅珪,文言文《明史》中寫傅珪的原文是什麼?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 w i 苟 g u 得也 亦我所惡 w 所惡 w 有甚於者,故患有所不闢 b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