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通過故事表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並對人物進行評價!急!急!急

時間 2021-09-04 01:41:53

1樓:臥毒

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

雲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於樊城取回趙雲,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後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 ……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

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2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茅廬時候諸葛亮的隆中對, 三國鼎立: 表現了諸葛亮作為頂級政治家的遠見.(魯肅版本的隆中對比諸葛亮早七年,內容基本相同.)

猇亭戰敗後, 蜀**力大損, 劉備去世,而孟獲反叛, 諸葛亮用了五年時間把蜀國整理的非常好, 能去第一次北伐, 表現了諸葛亮善於治國的總理能力.

六出祁山而無功而返, 表現了諸葛亮對於軍事上的水平一般, 北伐只是為了一個響亮的名號而已(恢復漢朝)

3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赤壁之戰,體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有遠見的偉大政治家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主要事蹟。

4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重情重義(華容道,千里走單騎);忠誠(不用解釋了吧);膽識謀略過人(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缺點:驕傲,狂妄,慢上,輕士

5樓:匿名使用者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

6樓:匿名使用者

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三國志》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三國志》記載,劉備對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演義》中則將此三人描述成了「桃園三結義」,為劉備二弟,張飛兄長。為後世傳誦。

關羽暫居曹操手下時,因陣前殺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由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時,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總領荊州;關羽死後,由後主劉禪追諡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是漢中王劉備的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物件,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光緒帝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 ,「敗走麥城」等憾事!

7樓:酒溪水潺潺

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利給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人物性格?

8樓:穠華

1、嚴於律己,為官節儉。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2、執法公平,有異於同時代封建的法律思想。諸葛亮入蜀之初便與法正、劉巴、李嚴、伊籍等人依據和增刪秦漢舊律,共同制訂了蜀國的法典《蜀科》。此外,他還親自起草了各種科條律令數十則,其內容包括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條規。

3、重誠信,言出必行。這也是他治軍的思想,以信為本。他相信如果不知道守信用,那麼作戰一定會失敗;如果有法令而不能夠執行,那麼即使有百萬之眾,也是毫無用處。

4、諸葛亮善計謀、精通兵法。陳壽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就曾提到,諸葛亮「治戎為長」。

5、諸葛亮忠貞不移,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

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10樓:黛妮

一、諸葛亮的人物性格:

1、足智多謀、料事如神,有著胸懷坦蕩的大智慧。

2、忠貞不渝、為國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作品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以描寫東漢末年的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家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與《三國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礎上,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的套路。本書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三、人物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1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第43回是「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這是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時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外事」活動,其精彩的發言,雄辯的才能讓我們傾嘆不已,雖然我們遠不具孔明之才,但應該說這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還是有一定的借鑑和指導作用。

一、口語交際需要定向——話題一致,目的明確。

「咬定青山不放鬆」,諸葛亮出使江東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抗擊曹軍,舌戰群儒就是讓張昭等人閉口,不要成為孫權與劉備結盟的障礙。新課標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明確提出:「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不卑不亢;「負責」就是說話誠懇有據,實事求是講誠信。諸葛亮能夠自始至終圍繞這一出使任務,緊緊扣住中心話題,既「自信」,又「負責」,並逐一駁倒那些自命不凡的「儒家」。

二、口語交際需要資本——心中有糧,說話不慌。

「腹有詩書氣自華」,諸葛亮的博學多識、經天緯地之才在舌戰群儒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他能夠縱論古今,遊刃有餘,「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口語交際需要設計——胸中有數,沉著應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做事情應該把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充分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講得就是這個道理。諸葛亮在舌戰群儒前必是做了極其充分的事先準備,腦海裡必是翻來覆去進行了多場的「沙盤作業」,因此他能夠胸有成竹地應對,取得預設的效果。

四、口語交際需要智慧——辨析判斷,拓展深化。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口語交際需要智慧關鍵在於能夠準確地抓住對方說話的要點,正確地判斷對方說話的用意,然後相機答覆或還擊。譬如孔明聽張昭諷自己一歸劉豫州就棄甲拋戈、望風而竄,就以劉備的「大仁大義」和「勝負乃其常事」對之;聽薛綜說人心歸曹則痛斥其無父無君;針對陸績說劉備帝王之胄無可稽考則用獻帝賜爵對之等等,讓對方「無一言回答」、「不能對」、「默然無語」。

五、口語交際需要機智——腦筋靈活,隨機應變。

「任爾東西南北風」,笑對來風,化風為雨,口語交際的機智,關鍵還在於話題不被人左右,能夠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不踏入人家的陷阱,設計終究還是紙上談兵的東西,實際的談話中什麼情況都有可能出現,其中還包括對自己的人身攻擊等等。新課標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也明確提出:「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六、口語交際需要幽默——有趣可笑,意味深長。

如何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必要的幽默不可少,有時幽默的力量是極大的。譬如當程德樞說「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則以「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對之,並說:「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並舉反例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此所謂小人之儒也」。諸葛亮話點到為止,幽默中見力量,實讓「群儒」自己去對號入座。

又如陸績「懷桔遺親」本是讚美其事母至孝的,後也成為「二十四孝」中的一例,而這裡孔明說陸績「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幽默中飽含諷刺之意,從而使其語塞。

口語交際是技術,更是藝術,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口語交際中的一個經典,值得我們仔細去品味、回味

12樓:匿名使用者

聰明睿智,有先見之明,很不錯的人物形象我很愛看

13樓:小武v葉子

諸葛亮是笑面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14樓:匿名使用者

整體來講,諸葛是一個冷靜沉著的人,從三顧茅廬時雖期待名主卻又不失氣度,既考驗了劉備又體現了他冷靜思考眼前一切的一面,又在面對曹操大軍逼近的時候,勸東吳抗曹,爭奪荊州九郡,坐懷不亂退魏五路大軍等故事中,冷靜的讓任何人都比不來。 另外他是一個很會捉人心思,很能瞭解別人的性格,像對關羽的性格,張飛的性格,周瑜,魯肅,司馬懿等都被他抓心思抓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他會百

求 三國演義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主要事件。 20篇

15樓:利飛翮

1 趙雲 性格;智勇雙全,英勇善戰,忠心耿耿 事件;趙子龍單騎救主,趙雲截江奪阿斗,趙子龍計取桂陽

2 關羽 性格;正氣凜然。赤膽忠心,武功高強,驕傲自大 事件;關雲長刮骨療毒,玉靈泉關公顯聖,漢壽侯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關雲長敗走麥城

3 張飛 性格;粗獷,暴躁,不善用計,膽識過人,氣吞山河 事件;當陽嚇死夏侯傑,義釋嚴顏,怒抽郵督。

4 劉備 性格;體恤民情,仁愛待人,禮賢下士,虛心納諫,但無成大事之風 事件;劉備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託孤,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

5 諸葛亮 性格;謙虛謹慎,有治國治軍之才,濟世愛民,但多謀少斷 事件;

諸葛亮火燒新野,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見木象魏都破膽,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巨集遠」,「有過人之明」。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

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

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三國演義》中是誰諸葛亮給劉備的

司馬徽,徐庶都曾推薦過 水鏡曰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 伏龍 鳳雛何人也?正望間,忽見徐庶拍馬而回。玄德曰 元直復回,莫非無去意乎?遂欣然拍馬向前迎問曰 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馬謂玄德曰 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 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 敢煩元直為...

大家說說,如何評價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然後比較重情義,因為劉備三顧茅廬他就一直輔佐劉備的兒子,我覺得這種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特別的聰明,然後足智多謀特別適合當參謀,也就是那種特別忠心的,就是輔佐劉備。我覺得 三國演義 中的諸葛亮是一位非常有智慧,讓人很敬佩的一個人物。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有哪些不同

徐叔話遊戲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演義中的諸葛亮 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 葛亮太聰明而所作所為已經像一個妖人了,比如借東風的時候,諸葛亮的行為就像是個江湖術士 一樣,諸葛亮在演義中的智慧用神機妙算來說在貼切不過了,算無遺漏。而三國志中則沒有那麼多誇張的東西,就是諸葛亮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