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結構
(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樑,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採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樑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採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型別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如:「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於時,學於餘。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皁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⑦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五)固定結構
一、表疑問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與。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 之戰》)
③與不 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則如何?(《孟子·梁惠王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麼辦」,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為「怎麼樣」,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麼樣」,⑥句中的「孰與」是「與……比較,哪一個……」的意思。一般地說,「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麼辦」、「把……怎麼樣」、「拿……怎麼辦」、「怎麼」,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樣」、「怎麼樣」、「怎麼」等,要視具體語境而定。
二.表反問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何……之有、何以……為、何……為、不亦……乎。例如:
⑦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⑧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何……之有」可譯作「有什麼……」,「何功之有」即「有什麼用處」,是反問句。其用法特點是:何+名詞+之+有。
「何以……為」、「何……為」可譯作「做什麼」,其中「何」是疑問代詞「什麼」,「為」是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呢」。「何以文為」譯為「要華美做什麼呢」,「何辭為」譯為「要告辭做什麼呢」。「不亦……乎」譯作「不是……嗎」。
「不亦樂乎」譯作「不是很快樂嗎」。
三.表測度的固定結構常 見的有:得無……乎(耶)、無乃……乎。例如:
1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12.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13.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之戰》)
「得無……乎(耶)」、「無乃……乎」均可譯為「恐怕……吧」,都表示推測、估計。「得無異乎」譯為「恐怕不同吧」,「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譯為「恐怕是教我捉蟲的地方吧」,「無乃不可乎」譯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測度外,還帶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四、表感嘆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釋為「多麼」。例如:
1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15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16痛定思痛,痛何若哉!(《〈指南錄〉後序》)
五.表判斷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是之謂、此之謂。例如:
17是之謂政令行。(《荀子·王霸》)
18詩云:「殷鑑不遠,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謂也。(《孟子·離婁》)
17句中的「是之謂」可譯作「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謂」只能譯作「就是說這個」。這兩句均為判斷句,不過這裡的「是」或「此」在古漢語中卻是前置的賓語。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因此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並且不使用標點,在「白話文運動」之前,除了白話文**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體寫成,包含了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2樓:
「若」字為文言文中常用字,別具一格,時下很多人喜歡這樣的名字,比如「劉亦菲」;「欣」有欣然,欣欣[向榮]之意。若欣,聽起來非常文雅,清新
3樓:匿名使用者
之有4種解釋
1:助詞,的
2:助詞,無實意
3:代詞4:到
4樓:劍冷楣
你要寫什麼古文我們又不知道的吖
文言文常用字有哪些?
文言文常用字解釋
文言文常用字
中考文言文150個常用字及翻譯,速求!
5樓:珀の色
1、 安:①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6樓:匿名使用者
書店好像有賣的 我記得
誰有文言文常見的字,字+意思+解釋+例句?(一個字多種意思,解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實詞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麼)
衣食所安。(養)2、卑
高中文言文一些常用字詞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相當一部分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古今有了不少變化,詞義或擴大
,或縮小,或轉移,或褒貶色彩發生變化。因此複習時一定要注意這種情況。如:江河、親戚、爪牙等
附:古漢語中常見的單音節詞古今異義整理(前古義,後今義)
凶(穀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惡、**)
加(更;增加) 假(藉助;不真實的)
信(的確;書信) 河(黃河;泛指江河)
櫓(盾牌;划船的工具) 贏(揹負;勝或獲得)
走(跑;不行) 次(水邊、駐紮;量詞)
向(從前;對、朝或偏袒) 窮(困厄、不得志;貧困、窮)
率(一概、全部;率領、輕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來、原則) 床(坐具;臥具)
抑(或者;抑制) 歸(女子出嫁;回來)
比(等到、緊挨、並排;比較) 渠(他、它;水道)
去(離開、距離;往) 陽(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陽、)
怒(振奮、大鵬展翅起飛的氣勢;發怒)
危(高;危險) 但(只;但是)
略(奪取;簡略) 將(請;將要)
或(有人、或許;或者) 愛(吝嗇;喜愛)
固(本來;堅固) 諸(之於、之乎;眾、各)
擇(區別;選擇) 隱(哀憐、不忍;隱藏或隱瞞)
稍(逐漸;稍微) 誠(果真、如果;真誠)
贊(引見、介紹;稱讚) 拜(授官;一種禮節)
除(授官;除去) 安(養生;安定、安然)
鄙(邊境;輕視或粗俗) 池(護城河;水塘)
摧(傷心;破壞或折斷) 湯(熱水、開水;較濃汁液)
按(查究;壓住或按照) 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極;疾病)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齒(年齡、歲數;牙齒) 伐(功業、誇耀;坎)
顧(拜訪;回顧或照顧) 會(恰逢)聚會或會議)
間(參與;中間或間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遷(放逐;遷移) 景(大、日光;景緻或情形)
害(嫉妒;禍害或害處) 攝(整理、整頓;吸取或保養)
遣(休、被夫家趕回孃家;消除或派遣) 冒(塗蓋、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適宜;特殊的或驚異的) 要(邀請、相約;要求)
嚴(尊重;嚴格或嚴密) 卒(死,終於;士兵)
尋(不久;尋找) 章(花紋;文章或圖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寢(醜陋;睡覺)
古漢語中常見雙音節的古今異義整理
執事(對對方的敬稱;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門所帶的包裹等)
夫人(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壞人的黨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保養)
山東(崤山以東;山東省) 婚姻(兒女親家;結婚)
非常(意外的變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樹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學者(求學的人;有專門學問的人) 經營(蒐集、儲存;籌劃、組織)
逢迎(迎接;說話、行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於是(從此;連詞)
從而(跟從、來;因果連詞) 行為(品行是、品行作為;舉動)
小學(小的方面學習;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
痛心(痛恨;極端傷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顏色(臉色、容顏;顏料或色彩) 智力(智謀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可憐(可愛、可惜;值得憐惜) 空中(中間是空的;天空)
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老大(年齡大;排行第一) 首領(頭顱、生命;某些集團的領導人)
可以(可以憑藉、可以用;可能或許可) 浩蕩(荒唐;水勢浩大)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作案(作几案;進行犯罪活動) 交通(交錯相通;水陸運輸的總稱)
失意(意見不合;不得志) 成立(長大**、**立業;開始存在)
縣官(官府;縣令) 告訴(向上報告;讓別人知道)
然後(這樣以後;順承連詞) 果然(飽的樣子;與事實相符)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惡劣) 流涕(流眼淚;流鼻涕)
約束(規約、盟約;限制、管束) 同氣(同胞兄弟;同類)
親戚(內外親屬;族外親屬) 無道(無人談論;沒有道德修養)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國(中原;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論(更不必說;連詞) 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方位或約數)
無賴(活潑頑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給……看;上級傳達下級的命令)
感激(感動憤激;深深地感謝) 從容(言語舉動適當得體;不慌不忙)
因為(於是寫;因果連詞) 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困境)
開張(廣泛擴大;開業)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時期)
具體(形體完備;明確、不抽象) 痛恨(痛心遺憾;仇視憤恨)
結束(整好裝束;完畢)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為正義而死)
往往(處處;常常) 中間(中間夾雜;裡面)
扶老(柺杖;扶著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為「失敗」;猖狂無忌)
不過(不超過;轉折連詞) 恰恰(鶯啼和諧之聲;正好)
大風(麻風病;大的風) 用心(因為用心;用功或肯動腦筋)
中間(當中夾雜;當中) 烈士(有節操、有抱負的人;為革命犧牲的人)
美人(歌伎、宮妃;美貌女子) 前進(上前進獻;向前行走或思想進步)
肉食(享受優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選擇連詞或者副詞)
致意(抒發心情;表示問候) 會計(聚會商議;財務計算的人)
何苦(哪怕、怕什麼、怎怕;不值得做,犯不著)
無賴(胡作非為、活潑好玩;流氓、無理取鬧)
作文(寫文章;語文課裡寫文章的練習)
形容(形體容貌;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加以描繪)
豪傑(有聲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風流(傑出、英俊,繁華的景象、流風餘韻;生活浪漫放蕩、男女關係不正當)
3、一詞多義
單音的文言實詞大多是多義詞,因而接觸時一要清楚它幾種常規的解釋;二要根據語境判斷句中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是用作名詞還是動詞)。——對這一點要學會推測。
4、詞類活用
這是詞語功能的改變,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有很大關係。詞類活用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活用作狀語、動詞活用作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等。
5、通假
不論是古有其字還是古無其字,只要課本、練習涉及的通假字一概收集、儲存,尤其是一些常見通假。
C語言中常用字元與ASC是什麼關係
ascii碼由8位二進位制陣列成,其中最高位為較驗位,用於傳輸過程檢驗資料正確性。其餘7位二進位制數表示一個字元,共有128種組合。如回車的ascii碼為0001101 13 空格的ascii碼為0100000 32 0 的ascii碼為0110000 48 a 的ascii碼為1000001 65...
古代常用字「鄙」的翻譯及例句有哪些
邊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邊界地方 為學 譯文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動詞,輕視 孔子鄙其小器 輕視 訓儉示康 譯文 孔子輕視他器量狹小。庸俗,見識淺,鄙陋 肉食者鄙 庸俗,見識淺,鄙陋 曹劌論戰 譯文 有權勢的人目光短淺,缺少見識 不能深謀遠慮。複合...
廣告公司常用字型有哪些,廣告設計常用哪些字型?
望正德 1楷體 楷體又稱活體,是一種模仿手寫習慣的一種字型,筆畫挺秀均勻,字形端正,廣泛地用於學生課本 通俗讀物 批註等。2黑體 黑體字又稱方體或等線體,是一種字面呈正方形的粗壯字型,字形端莊,筆畫橫平豎直,筆跡全部一樣粗細,結構醒目嚴密。黑體適用於標題或需要引起注意的醒目按語或批註,因為字型過於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