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感性的不逗你了
我是江西贛州客家人(全市90%客家人,客家語系),也是漢族。祖先從中原而來
2樓:
長輩篇父親: 爸爸(啊爸)
母親: 媽媽(啊媽)
岳父:丈人老(丈老)
岳母:丈yi娘
祖父:公公(啊公)
祖母:婆婆(啊婆)
外祖父:公公(啊公)
外祖母:婆婆(啊婆)
祖父的兄弟:伯(ba)公、叔公
祖父的嫂子、弟媳:伯婆、叔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姑丈公
祖父的姐妹:姑婆
祖母的兄弟:舅公
祖母的嫂嫂:舅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姨丈公
祖母的姐妹:姨婆
外祖父的兄弟:伯(ba)公、叔公
外祖父的姐妹:姑婆
外祖母的兄弟:舅公
外祖母的姐妹:舅婆
曾祖父:公太
曾祖母:啊太
爸爸的哥哥:大伯
爸爸的弟弟:啊叔
爸爸的姐妹:姑姑
媽媽的兄弟:舅舅(舅爺)
媽媽的姐妹:姨姨(大姨,滿姨)
當然,如果家裡同時有好幾個稱謂一樣的長輩,一般就按大小或數字進行區分。比如大姨、二姨,大舅、二舅……(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平輩篇妻哥、弟:妻舅裡
妻姐、妹:妻啊姐、妻老妹(有稱妻啊姨)
兄弟:阿哥、老tai(第二聲);其妻子稱:嫂子、弟妹姐姐的丈夫:姐丈
妹妹的丈夫:老妹細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堂兄弟姐妹
爸爸的姐妹的孩子和媽媽這邊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兄弟姐妹另外,由於是平輩,如果平時大家關係好,經常走動玩在一起的話,一般不會用那麼正式的稱謂去稱呼對方,而是以「哥哥、姐姐、弟弟、妹
妹」相稱。
現在很多客家人一般都是直!呼!其!
名!最多向別人介紹時,加上一句「這是我老公的弟弟」或者「老婆的哥哥」,沒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省去各種麻煩。
親戚那麼多,怎麼叫得過來捏,況且平輩之間直呼名字就好了,最容易記了不是嗎!
小輩篇兒子:賴裡;女兒:妹裡(客家人習慣稱兒子跟女兒叫啊妹)兒媳:心舅;女婿 :細郞
孫子:孫裡;孫女:孫女
姐姐妹妹的小孩 :外甥/外甥女
兄弟的小孩 :侄裡/侄女
孫輩的小孩:孫細
為什麼叫客家人
3樓:李家思
客家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2023年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
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本地人。因為他們是後遷入的居民,相對與前期遷入的居民和本地土著人來說,他們是客,所以稱客家人。
客家人是什麼意思??
4樓:末你要
1、客家人是以客家語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客家人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2、客家的源流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 ,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遷徙歷史中,已經和其他遷徙族群一樣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3、客家民系並不比廣東其他民系形成的時間晚。因為客家語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後吸收了一些土著語言,但其主體仍是中古雅韻。客家人也並不比其他族群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諸族的客家先民。
5樓:是愷弟飄了
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江西、廣東、福建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世代相傳,他們的故鄉是河洛地區,現代dna研究也證實了客家人來自古代中原地區。古代洛陽位於天下之中,扼守著古代中國的四個重要政治區域——關中、河東、關東、江淮,這些地區要麼容易產生強勢的軍事政權,要麼經濟富庶,種種因素導致洛陽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洛陽長期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本身人口眾多,又頻頻遇到戰亂,百姓只好遷徙避禍。
唐宋以前,全國的交通路網就是圍繞長安-洛陽這條軸線佈局的,北方地區的百姓想南遷,洛陽承載了重要交通樞紐的作用。
人口眾多、交通便利、戰爭頻繁,讓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百姓多次大規模南遷,形成了客家人。現在客家後裔已遍佈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客家人是以客家語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在上千年的遷徙歷史中,已經和其他遷徙族群一樣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客家的源流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
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居住有兩千多年曆史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廣東本地的主要族群(廣府、客家、潮汕、粵西高涼、四邑、海陸豐、粵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廣東的幾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嶺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
客家民系並不比廣東其他民系形成的時間晚。因為客家語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後吸收了一些土著語言,但其主體仍是中古雅韻。客家人也並不比其他族群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諸族的客家先民。
7樓:納茲
客家人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居住有兩千多年曆史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廣東本地的主要族群(廣府、客家、潮汕、粵西高涼、四邑、海陸豐、粵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
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其中約五千萬人分佈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19個省的 180多個市縣,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
約600萬人分佈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約1500萬人分佈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祕魯、模里西斯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客家語也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客家人起源:
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
但歷史學家似乎更贊成「中原說」,認為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
客家人的南遷,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彼時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8樓:你可能是豬嗎
「客家人」是中原漢民族正統後裔,腳尾指有雙層指甲特徵,是中華民族苦難吏的親歷者、見證者。
我們從中原「被迫」到各地後,當地人稱之為「客人」,到廣東(當時南粵)的,被稱為廣東客家人,到臺灣的被稱為臺灣客家人,到廣西的被稱為廣西客家人,到江西的被稱為江西客家人。
1. 客家人,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2. 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其中約五千萬人分佈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19個省的 180多個市縣,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
約600萬人分佈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約1500萬人分佈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祕魯、模里西斯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 ,客家語也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客家人在各個領域表現突出,如李光耀、李顯龍、***、曾生、賴恩爵、蔡蒙吉、陳寅恪、葉挺、陳寶箴、張弼士、薛嶽、他信·西那瓦、英拉·西那瓦、李河君、張國榮、胡文虎、林丹、范文芳、何雯娜、鄧麗欣、劉惜君、王心凌、陳煙橋等。
「客家人」這個稱呼的由來是什麼?
9樓:漫閱科技
晉代永嘉之亂(308)及以後歷次戰亂中,一批批中原漢族人從黃河流域南遷閩粵贛邊區及桂、川、瓊、臺灣等地,當地人以他們是客籍戶口而稱為「客家人」。
客家人院門上的通用對聯,客家人刻在房屋大門上的一副對聯是什麼
樑景紅色彩與設計 丁氏堂聯 鳧遊家池水 化鶴歸遼鄉 卜氏堂聯 鉅野振家聲,續署烏羅,文學淵源東魯重 杭川為牧守,疆開太古,風規道理西河傳。馬氏堂聯 絳帳家聲遠,銅標世澤長。上官堂聯 天水家聲遠,上官世澤長。文氏堂聯 信國昭日月,潞公品圭璋。方氏堂聯 正學家聲遠,壯猷世澤長。王氏堂聯 三公槐樹,一甲梅...
客家人的民風民俗(左右),客家人的民風民俗(100字左右)
以沫飄雪 客家人是漢民族中的一支優秀民系,自古以來以重禮 講禮貌著稱。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保持著良好的人際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親屬之間,鄰居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都有一定的禮節。這種禮節人人都得遵守,若不,就會被人恥笑,甚至會罵你 少教導 客家人的禮節很多,很繁雜。待客。客人光臨,男客人由男人陪坐,...
客家人初五必吃的食物?客家人吃什麼
餃子齋飯大米飯麵食包子饅頭花捲。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所以吃的東西也不會一樣的。客家人吃什麼 客家比較有特色得菜有釀豆腐,肉丸 包括魚肉丸,揮丸 東坡肉,釀香菇,釀春捲,白切雞,醬鴨等。客家人的飲和食,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 歷史背景等等,飲食文化也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