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山而居的「而」是什麼意思,「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的意思是什麼?

時間 2021-09-11 22:28:02

1樓:匿名使用者

「面山而居」的「而」表示修飾,沒有實義。

出自:戰國 列禦寇《列子·湯問》之《愚公移山》

原文選段: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釋義: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敘次井然,首尾呼應,情節完整,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極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愚公移山」故事象徵了「道」的永恆性。聯絡其他篇章,從《列子》一書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繼承了《道德經》關於「恆道」的思想,而且從過程論的角度予以了發揮。

《天瑞》篇在論及陰陽的時候分別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來指稱天地化生的不同階段。最後,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數字象徵大道迴圈往復的運動。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孫孫無窮盡的意象實際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恆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託。

人道大於天道,天地同心,人能感天,這是唐代人通過解讀愚公移山而得到的哲學思想和精神。不論是究其「志氣」、「自成」,還是「精誠之心」,都是持肯定、讚揚的態度來肯定愚公這個形象的。以此訓寓後人。

文章篇末以移山取得了最後勝利,矛盾獲得瞭解決,作為故事的結局,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由於古代生產力和自然科學不發達的緣故,往往幻想著能有超人力量來幫助人們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

所以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藝術想象,寫「操蛇之神」聽說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來,將此事告訴了「天帝」,「帝感其誠」,就派遣了兩個大力士把兩座大山揹走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面山而居「的意思:面對著山居住。

而:虛詞,表修飾。

其他釋義: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連詞(a.表平列,如「多~雜」。b.

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遞進,如「~且」。

d.錶轉折,如「似是~非」。e.

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f.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

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表(從……到……):從上~下。

3樓:魯家貢傲冬

就是住在兩座大山的正對面的意思。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的意思是什麼?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的而是什麼意思?

4樓:

這裡的「而」是表修飾的,是如何居住的,是面山而居的

范仲淹二歲而孤而是什麼意思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 孤 是失去父親的意思 版本一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奮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 士當先天下之憂...

為人謀而不忠乎的而是什麼意思

原文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註釋 吾 務 我。日 每天。三 多次。省 醒 檢查,反省。傳 老師傳授的知識。譯文 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老實說,每次讀到曾...

歲月如居是什麼意思?歲月不居是什麼意思

分開來說,歲月不居指時光不能停止 時節如流指時光如流水。這句話多用於感慨時間過得快。近義詞有,歲月不待人 光陰荏苒 日月如梭等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這句話是204年 漢獻帝建安九年 任少府時向推薦盛孝章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選自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孔少府集 又名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