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飲酒和李白的行路難比較

時間 2021-09-12 16:56:10

1樓:

《飲酒(其五)>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村裡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他離開了汙濁的官場,心裡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他自由地種種花采採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非常悠閒和舒適,充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村淳樸生活的熱愛。

詩的開頭四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住在眾人居住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這在當時確實是不易做到的。從封建社會直至今天,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常常是人們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已成了普遍現象。惟獨作者卻是個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設問:

「問君何能爾?」這實在是個令人驚奇而關注的問題。作為自答結果的第四句更妙:

「心遠地自偏。」我的心靈思想遠離了那爭名奪利的社會官場,超脫了世俗,疏遠了奔波於世俗的車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處也變得僻靜了。

作者剛從官場中退隱,一種脫離汙濁的由衷之喜溢於言表,他為自己的正確選擇而自我欣慰,其心情當然是舒暢愉快的。

此詩的最後兩句在全詩的結構上顯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又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體會、咀嚼。

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較為淺顯的,結構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744)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後,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抑鬱和不平;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詩的前四句能充分反映作者內心情感的動作。第

一、二兩句寫的是美酒佳餚。這樣的美酒佳餚誰見了都會產生食慾,更何況是以飲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卻是端起酒杯又推開,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劍,舉目四顧,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這「停、投、拔、顧」四個前後連續的動作,反映了李白內心的極度抑鬱苦悶和感情的激盪起伏。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詩中不是寫實。這兩句詩是承上句而來的。當時作者的心情非常苦悶抑鬱,自己受詔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漸現生機之時,卻不能被皇帝繼續任用,被「賜金還山」,遭受打擊之大,無以復加。

他感到這處境猶如想渡黃河卻被冰塞滿,無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無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滿山」有其象徵意義,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徵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萬分。

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仕途不順,對官場生活不滿,同時也表現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不同的是二者的心境不同,陶潛是真正放棄了世俗紛爭,追求寧靜安謐的大自然生活,心情也很愉悅;李白則是倔強地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在苦悶的同時安慰自己。二人對人生目標的看法一個發生了轉移一個則仍然在堅持。

這從兩人後來的生活方式也可見一般。

李白的行路難表達的感情,《行路難》表達了李白什麼感情?

最後一句表達自己終將會被錄用的心境 大概就環繞這個答 對人生的不如意,不順心的感慨 行路難 表達了李白什麼感情?表達了哪怕面前的道路,險峻而多歧,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長風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了他準備衝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最強音。懷才不遇的悲...

行路難的翻譯 ,行路難的翻譯 20字

it s hard to walk 行路難的翻譯?1.這首詩行體古詩以行路難來描寫 表現了 詩人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 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

李白《行路難》裡面表示遠大的志向和敢於勝利的心的句子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說明 這兩句是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詩人用 長風破浪 比喻其巨集偉抱負,接以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