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詩經.國風.周南》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採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詩經.國風.周南》
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2樓:獨依花鋤
《關雎》
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
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
悠哉悠哉⑧,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⑩。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註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 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裡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配偶。
⑤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⑧悠:憂思的樣子。
⑨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絃樂器。友:友好交往,親近。
⑩芼:拔取。
賞析:《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
《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
「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
……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
這關係到我們對《風》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說:「《詩》在於聲,不在於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
」朱熹是從詩義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認為《風》是一種用地方聲調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儘管朱熹對《關雎》主題的解釋並不如此,但從《關雎》的具體表現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
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此後,人們評《關雎》,皆「折中於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上將後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現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關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流」,《毛傳》訓為「求」,不確。
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再有「求」義。「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
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姚際恆《詩經通論》評雲:「前後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
今夾此四句於『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雲『求』,下之雲『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
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別。」姚氏對本章在全詩中的重要性分析最為精當。應當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
林義光《詩經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反側,則身猶在床。」這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
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後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
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於侈靡,所謂「樂而不淫」。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之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
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
」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採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
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
劉師培《**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叶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
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美。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
《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物件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
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
」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
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選自《中華文學鑑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詩經賞析《蒹葭》350個字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是一首意境美好,千古流傳的詩歌.這首詩篇幅簡短,卻意味深長,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永恆的藝術魅力,歷來備受人們的讚賞.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就說:
「《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臺灣著名**家瓊瑤曾根據這首詩的意境創作了言情**《在水一方》和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詞.《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023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先簡單介紹一下《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稱「詩三百」.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其中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包括十五國風、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商頌).風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區域朝會宴飲所用詩歌,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
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眾說紛紜.大多數人認為詩人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也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詩人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細品味,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
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詩人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歷來的文人墨客也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
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此首詩詞還有一種含蓄之美,詩人並未直接寫到自己如何想念伊人,卻很巧妙的將自己尋找的焦急心情表露無疑,間接的將自己可見而不可求,剪不斷,理還亂的愁腸寸斷,無限悵惘的苦澀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蒹葭》的意境也非常美,朦朦朧朧,讓人心生嚮往.詩人追尋戀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的清與秋晨霧靄、煙水迷離的景的結合,詩人的急切追求與連任可望不可及的結合,詩人追求無著的惆悵失意與蕭瑟秋景的結合,伊人高潔、富有魅力與兼葭露白、球水澄明的結合都可謂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回味無窮.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
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裡,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蒹葭》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也就在於它創造了情與景互相生髮、滲透並融合無間的美妙神奇的詩歌意境,而這符合我們民族對詩歌基本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
從《蒹葭》的藝術手法上看,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它最大的特點是也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麼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悽迷的環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悽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另外,詩歌採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反覆詠歎,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覆抒情的目的.在當時那樣的社會條件下,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實在很讓人驚讚.
而這首著名的詩詞對後世也有很深的影響,其中賦中見興、以景託情的寫法被後世一直傳用,其句法的四言(也有
二、三、
五、六、
七、八言)為主,也同時啟發了後來的漢賦、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文學形式的出現.總而言之,無論在思想內容或藝術技巧方面,詩經都是開創歷代文體的先河,而《蒹葭》作為詩經的代表作,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膾炙人口.
【附】《蒹葭》的原文、註釋、譯文。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
水中沚。
註釋:(1)蒹葭(jian jia):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2)伊人:那個人。
(3)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
(4)溯游:順流而下。
(5)悽悽:茂 盛的樣子。
(6)晞(xt);幹。
(7)湄:岸邊。
(8)躋(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樣子。
(11)已:止,幹。
(12)涘(si):水邊。
(13)右;彎曲,迂迴。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譯文: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水**。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未乾。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彷彿就在沙洲邊
詩經 秦風 蒹葭,《詩經 秦風 蒹葭》原文是什麼?
hui回憶yi菲 第一部分 蒹葭 ji n ji 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 s 洄 hu 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第二部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x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m 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j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ch 第三部分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詩經 蒹葭悠哉悠哉下一句
下一句是 輾轉反側 全文如下 詩經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樂為人師 題目出錯了,悠哉悠哉 不是出自 詩經 蒹...
蒹葭蒼蒼怎么讀,蒹葭蒼蒼怎麼讀
蒹ji n 葭ji 蒼c ng 蒼c ng 1 蒼涼 造句 打動我們的不是菲羅克忒忒斯腳上的疼痛,而是他的那種瀰漫在感人的悲劇中的孤獨感,那種引人聯想的蒼涼,這樣的意境是受到人們想象力的認同的。解釋 淒涼。2 蒼耳 造句 結論 由祛風藥辛夷和蒼耳子組成的辛蒼湯 哮喘緩解期慢性氣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