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透光鏡》翻譯: 世上有一種透光鏡……把鏡子放在日光下,背面的花紋和二十個字都透射在屋壁上,很清楚。有人解釋說,由於鑄鑄時薄的她方先冷,背面有花紋的地方比較厚,冷得較慢,銅收縮得多一些,因此,文字雖在背面,鏡的正面也隱約有點痕跡,所以在光線下就會顆現出來。
我考察了一下,認為這個道理是對的。我家有三個這樣的鏡子,又看見別家收藏的,都是一樣,花紋銘字絲毫沒有差異,樣式很古,唯有這種鏡子能移透光,其他一些鏡子,即使是薄的,也不能透光,想必古人另有製造的方法
沈括《夢溪筆談》的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夢溪筆談 隕石 譯文
治平元年(1064)在常州將近中午時,天上發出如雷的巨大聲音,一顆幾乎像月亮那麼亮的星出現在東南方;一會兒又有一聲震響,星移向西南方;又一聲震響後墜落下來,掉在宜興縣民許氏的園中.遠近的人都看見了,熊熊火光映照著天,許家的籬笆全被大火燒燬.到火熄滅時,看見地下只有一個像杯子一樣大的洞,非常深,往深處看,見到那星在深洞中亮光閃爍,很久才慢慢黯淡下來還在發熱不能接近.
又過了很久,挖開那個洞,有三尺多深,得到一塊圓形石頭,仍有熱度,大小像拳頭,一頭稍微有點尖,顏色像鐵一樣,重量也差不多.常州太守鄭伸得到那石頭,送給了潤州的金山寺,至今用盒子收藏起來,有遊人來就開啟盒子讓他們參觀.
夢溪筆談日月之形譯文
日月之形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
月本無光,尤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側而所見如鉤;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譯文:日月的形狀像球體。怎麼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虧可以證明。
月亮本來沒有光,就像銀質的小球,太陽照射它才發光啊。光開始出現在月亮上時,太陽在它的側面,所以光亮顯示在月球的側面而且看見的像鉤形;太陽漸漸走遠,就斜著照在了月亮上,所以月光稍稍變得圓滿。就像一個圓球,用粉塗上一半,側面看它,那麼塗上粉的地方就像彎鉤一樣;正面看它,就是正圓。
憑藉這個就知道月亮的形狀是球體的。
夢溪筆談 海市蜃樓譯文
在登州(即今蓬萊)的海上,有時候會出現(這樣)雲氣,象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都)清晰可見。有的人說:「(這是)海中的蛟龍吐氣而形成的。
」(我)懷疑不是這樣的。歐陽文忠曾經出使河朔 ,路過高唐縣,在驛管的房屋中夜間聽到有鬼神從天空而經過,車馬人畜的聲,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說的很詳細了,這裡不詳細記錄。詢問本處的老人,他說:
二十年前曾經白天路過這個縣,也清楚可以看見人與物。人們也稱之為海市。同登州所看見的大致上相同.
《夢溪筆談》雁蕩山 原文翻譯
3樓:夜璇宸
一、譯文:
雁蕩山是天下一座奇特、秀麗的高山,可是
自古以來的地理圖譜表籍上都沒有提及過它。宋代祥符年間,因為修建玉清宮,在開山伐木時,才被人所見,這時它連個山名都沒有。根據西域的書籍記載,說有一個名叫諾矩羅的羅漢,曾住在中國東南海邊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
唐朝一個叫貫休的和尚寫的《諾矩羅贊》中,也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
這座山的南邊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看可以俯視大海,然而當時的人依舊不知道雁蕩、龍湫到底在什麼地方。後來人們因為採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上有一個大水池,它當作傳說中的雁蕩了;山下有兩個水潭,以為就是大、小龍湫了。
至於經行峽、宴坐峰,那都是後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朝的宋代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他把永嘉一帶所有的山水幾乎都遊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個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呢。
我觀察雁蕩山的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的、高約千尺,高高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它的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山谷裡面。從外往裡看這些山峰,什麼也看不到;只有走到山谷裡面來,才能看到它們的峭拔林立,直衝雲霄。
推究形成的原因,應當是被山谷裡的大水沖刷的結果,沙土都被沖走了,唯獨剩下了這些巍然挺立巨大的岩石。至於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統統都是由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
從下面望這些山峰,都是高聳的岩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裡的峰頂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還低於周圍山地的地平面。世界上溪谷裡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像神龕一般的岩石,也都屬於這一類情況,成因是相同的。今天的成皋、陝州以西的大山澗中,直立的土層往往可達百尺,高高聳立著,可算是規模較小的雁蕩山的相似形,只是這裡是黃土的,那裡是石質的罷了。
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看見,那麼謝靈運沒有到過,從事理上說就不奇怪了。
二、原文:出自 北宋 沈括 《夢溪筆談》
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
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冊芙蓉峰龍湫。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
後因伐木,始見此山。
山頂有大池,相傳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又有經行峽、歸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幹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
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陝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擴充套件資料
一、作品簡介: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夢溪筆談》成書於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2023年至2023年間。作者自言其創作是「不繫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書名《夢溪筆談》,則是沈括晚年歸退後,在潤州(今鎮江)卜居處「夢溪園」的園名。
該書包括祖本在內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現所能見到的最古版本是2023年(元大德九年)東山書院刻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元大德刻本是為善本,其流傳清晰,版本有序,歷經各朝代,數易藏主,至2023年,在***主持下,於香港購回。
二、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202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2023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2023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4樓:無際等級
原 文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容峰,峰下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後因伐木,始見此山。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
山頂有一個大湖,據說是叫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把它叫做龍湫。又有經行峽、宴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幹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
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陝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譯 文溫州雁蕩山(是)天下奇特、秀麗(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來的地圖地理資料(對雁蕩山)都不曾有記載。(宋代)祥符年間,因為要建造玉清宮,開山砍伐木材,才有人發現這座山,這時還沒有山名。根據西域書記載,羅漢(名叫)諾矩羅的,住在中國東南大海邊的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
唐朝和尚貫休寫《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可以)俯視大海,但(當時一般人)不知道雁蕩、龍湫所在的地方,後來(宋代)因為採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有(一個)大湖,傳說把它當作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就把它當作(大、小)龍湫。
還有經行峽、宴坐峰,都(是)後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唐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的時候,所有永嘉(一帶)的山水,幾乎都遊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
我觀察雁蕩山許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約)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蕩山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一些山谷裡面。從周圍山地外面遠望這些山峰,什麼也看不到;走到山谷裡面,(才看到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衝雲霄。
推究它(形成)的道理,應當是被山谷裡的大水沖刷,沙土都沖走了,唯獨(剩下這些)巨大的岩石巍然挺立(在那裡)。像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也)都(是)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從下面望這些山峰,(是)高聳的岩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裡的山峰峰頂卻又)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這)許多山峰的頂部還低於周圍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裡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底部凹陷像神龕的岩石,也(就是)這一類(情況)罷了,(它們和雁蕩山谷裡的許多山峰的成因,原理是相同的。)現在的成皋、陝州以西的大溝谷裡高聳直立的土層往往高達百尺,高高地聳立著,也(可算是)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的雁蕩山的許多山峰,只是這裡是黃土的,那裡是石質的罷了。(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是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所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發現它,謝靈運沒有到過(這裡),從事理上說是不奇怪的。
關於夢溪筆談紫姑神文章的翻譯,急求
我退隱在山林之下,不同別人交際往來.想以前的日子我和門客說話,不時拿起筆記下一件事.那麼如果有會面交談,寂寞的度過了一天天的時光,所和我談過的東西,只有筆和硯臺而已,我稱它為 筆談 皇帝的詔令旨意關係到國家政策,事情危極到皇帝的內廷和 的機構,我不敢私下記載,至於關係到當今士大夫名聲的好壞,雖然我不...
夢溪筆談》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夢溪筆談 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 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 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還稱譽沈括為 中國整部科學史...
文言文翻譯夢溪筆談中的越州鰻井,求翻譯 文言文
小貝貝老師 越州鰻井的意思為 越州應天寺有口鰻井。出處 北宋 沈括 夢溪筆談 越州鰻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數丈,井才方數寸,乃一石竅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詩云 深泉鰻井開。即此也,其來亦遠矣。鰻時出遊,人取之置懷袖間,了無驚猜。如鰻而有鱗,兩耳甚大,尾有刃跡。白話釋義 越州應天寺有一口鰻井,在一塊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