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魯迅說的「 猛志固常在 和 悠然見南山 的是人,倘有取捨,即非全人」這句話呢,萬分感謝

時間 2021-10-14 20:56:22

1樓:莊墨顯

1,還是要從出處看起.這句話出自《且介亭〈「題未定」草(之九)〉》。

2,整個段落是:

自然,如果隨便玩玩,那是什麼選本都可以的,《文選》好,《古文觀止》也可以。不過倘要研究文學或某一作家,所謂「知人論世」,那麼,足以應用的選本就很難得。選本所顯示的,往往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選者的眼光。

眼光愈銳利,見識愈深廣,選本固然愈準確,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殺了作者真相的居多,這才是一個「文人浩劫」。例如蔡邕〔4〕,選家大抵只取他的碑文,使讀者僅覺得他是典重文章的作手,必須看見《蔡中郎集》裡的《述行賦》(也見於《續古文苑》),那些「窮工巧於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溼,委嘉穀於禽獸兮,下糠秕而無粒」(手頭無書,也許記錯,容後訂正)的句子,才明白他並非單單的老學究,也是一個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時的情形,明白他確有取死之道。又如被選家錄取了《歸去來辭》和《桃花源記》,被論客讚賞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先生,在後人的心目中,實在飄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裡,他卻有時很摩登,「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竟想搖身一變,化為「阿呀呀,我的愛人呀」的鞋子,雖然後來自說因為「止於禮義」,〔5〕未能進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亂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膽的。

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6〕之類的「金剛怒目」〔7〕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捨,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譬如勇士,也戰鬥,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如果只取他末一點,畫起像來,掛在妓院裡,尊為**大師,那當然也不能說是毫無根據的,然而,豈不冤哉!

我每見近人的稱引陶淵明,往往不禁為古人惋惜。

3,這句話的意思也就很明白啦。意思是要完全瞭解一個人,不能單單憑一兩篇文章或是一兩個選本,而應該讀他的全集。--「『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都是陶淵明寫的,說明他不但有猛虎般「金剛怒目」的剛勇,也有「採菊東籬下」的閒適與悠然。

如果我們憑藉某一選本的某一文章,有了取捨,就看不到這個人的真實全貌了!

2樓:於氏知識共享

"猛志固常在"是說剛毅的精神始終存在 「悠然見南山」寫出了一種閒適的心境,表達了與世無爭、怡然自得的感情。

「『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捨,即非全人」魯迅這句話是說一個完整的人,他的思想有雙重性,既不忘記自己的追求,也會有適時的閒適。

怎樣理解魯迅在狂人日記的結尾所發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喊

我覺得魯迅說的 救救孩子 並不是真正的寄希望於孩子的覺醒,只是在這樣一個悲涼的社會,吃人現象無法避免,但同時,魯迅不忍心看到孩子們也變得如此,所以這一句 救救孩子 我想只是對於社會的無奈吶喊 w俊俊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觀察了他周圍的人 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佔了他妻...

怎樣理解歸有光《項脊軒志》中蘊含的情感力量

旅浩星興 本文以項脊軒的前後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表現了作者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的祖母 母親 妻子的深切懷念,也表現了作者年青時刻苦讀書 怡然自得的樂趣。文章所記的一切,都緊扣項脊軒來寫,而以 悲 喜 作為貫串全文的意脈。項脊軒志論贊部分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蘇堤舊事 項脊軒志 b...

保函怎樣理解,簡單的說,銀行保函 誰能簡單通俗的解釋一下 50個字左右

皖寧寓 保函 letter of guarantee,l g 又稱保證書,是指銀行 保險公司 擔保公司或個人應申請人的請求,向第三方開立的一種書面信用擔保憑證。保證在申請人未能按雙方協議履行起責任或義務時,由擔保人代其履行一定金額 一定期限範圍內的某種支付責任或經濟賠償責任。保函即為保證書,為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