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說明孔子認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都有值得學習別人的地方。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明孔子認為學習需要反覆,要不斷地重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習要與思考相結合。
總而言之,孔子的學習主張在今天仍是實用的,不過時的
2樓:搞好就看嘛
他是一個人。
一個給力的人。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作《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2023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023年前,去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認為學習可以使人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將學習過程大致分為七個階段:立志、博學、審問、慎思、明辯、時習和篤行。
在這些學習的階段中,又總結出許多學習方法,這些方法直至今天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善於總結
學習是一個把外在知識轉化為內在能力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漫長而複雜,因此,不可能一時一地將所有的知識全部內化為自身的能力,而要經過長期不斷地積累,這就需要不斷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總結。子曰:
「學而時習之」(《學而》),「溫故而知新」(《為政》),道盡學宗,顯然孔子認為,不斷地複習總結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複習不能是機械的重複,也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記憶。每次的複習總結都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學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昇華。
二、學思結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孔子在這裡對「學」與「思」的辨證關係做出了十分精闢的論述。
「學」是「思」的基礎,只有不斷地充實新的知識,思考才能有所依據,才能不致陷入毫無根據的臆想;「思」是「學」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產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識。
三、舉一反三
孔子提出的一種演繹類推的學習方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與「聞一知十」(《公冶長》)屬同一性質的類推方法,這一方法更明確地限於由已知到未知的同類相推。
孔子認為,只有掌握了這種學習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對知識進行學習,才能「君子不器」。
四、謙虛誠實
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述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學習中要善於向比自己差的人學習比自己好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對待知識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不會裝會,要養成謙虛誠實的學習態度。
4樓:山水的簡單生活
1、學與習並重;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先知者為師,勤學好問);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以作者的觀點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心靈去考量,批判的接受,成為自己的知識財富)。
5樓:包小晴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可以從【時習】入手,引出孜孜不倦,並談論。
亦可以從【不亦樂乎】樂學好學,以此為樂。
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為孔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鄒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從事教育,相傳收**多達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 孔子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任魯國司寇;後攜**周遊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教。
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學術貢獻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共二十篇,一萬一千餘字。《論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及其再傳**對孔子言行的追記。此書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澱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了我們民族的個性。《論語》一書集中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仁。「仁」是一切理論的中心,所有的關於「仁」、「樂」的規範,都不過是手段,是為實現「仁」這一道德的最後完美服務的。
《論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漢時期就傳入了朝鮮和日本,日本〈大寶令〉還指定它為日本學生的必修課。2023年,傳教士利瑪竇將它譯為拉丁文後,它又被轉譯為意、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在西方各國廣泛傳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範:「克己復禮為仁」。
對於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深。
說到治理國家,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希望統治者以仁義之心待民,他說「苛政猛於虎」,他還強調無論什麼法令法規,統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君子**之美,不**之惡」。
在為人處世上,孔子提倡自愛和愛人。孔子對天命持謹慎態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切要看個人後天的努力。
當然,〈論語〉中也有一些思想是與歷史潮流相背離的,如他政治上的復古傾向,他對等級、秩序的過分強調,他的內斂的人格價值取向等,這一切都不可否認的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需要我們用現代意識對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類文明剛剛露出曙光的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讓我們這些後人為之驕傲的。
重視教育的作用
論語12章中孔子在學習方面學習態度,道德修養的方面的主張
7樓:半路遇到狗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
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修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主張
8樓:康姆勒發電機
學習方法:第一是多讀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後來有人說孔子能**上下五百年,看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這裡也說明孔子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能在兩千年前就達到這種學習精神,很不簡單啊。
第二是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師襄學琴,一首曲子自己練了十來天,師襄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只熟悉它的曲調,但沒摸到規律。又過一段時間,師襄又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還沒領悟到它的**形象。到最後孔子自己就聽出了這首曲子是《文王操》。
從一個初學者到一個專業人士花了也不過一個月左右,看來學習非專不能快啊。
第三,學以致用。孔子曾說過「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鬼神敬而遠之」。雖然孔子承認鬼神的存在,但認為沒必要研究他們。
研究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更有意義。可以說孔子是兩千年前的實用主義者。
第四,學會放鬆自己。孔子曾對子路說過「你為什麼不學詩呢,不學詩生活就像面對著牆一樣無味」。當時的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唱的,看來孔子在當時還是很時尚的。
第五,鍛鍊身體。孔子是個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據說孔子給大家表演射箭的時候,觀者如堵牆,而且他是百發百中的。
名言:溫故而知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時習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對學習的態度是「用心去學,快樂地去學」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孔子說「瞭解一種學問或道理的人,比不上進一步喜歡這個道理的人;而喜歡這個**的人,又比不上更進一步樂在其中的人」。
名言:學習態度:1.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有哪些主張
孔子認為學習可以使人獲得知識 發展智力 培養能力。將學習過程大致分為七個階段 立志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辯 時習和篤行。在這些學習的階段中,又總結出許多學習方法,這些方法直至今天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一 善於總結 學習是一個把外在知識轉化為內在能力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漫長而複雜,因此,不可能一...
反省自己的學習態度,反省自己的學習態度
1 是否勤奮惜時 2 是否勤學好問 3 是否有計劃 4 是否有動力 關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的檢討書500字 藏宛懷琪睿 這次犯錯誤,自己想了很多東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氣自己,去觸犯學校的鐵律,也深刻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了羞愧。學校一開學就三令五申,一再強調校...
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怎麼辦,孩子學習態度不認真怎麼辦?
奮鬥才有面吃 要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讓孩子覺得學習不只是負擔 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無論是苦口婆心的教育還是嚴厲的打罵都起不到作用,最經我在教一個表妹學習數學,就是這種情況。只要一不注意她就開始去看電視,或是睡覺,或是其他的。自己就不說主動學習。在這裡,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心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