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10-15 00:06:10

1樓:金果

意思是: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聖賢是聖人與賢人的合稱。

出自: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示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求全責備的話,天下哪有從不犯錯的人?

故事:春秋時期,晉靈公十分殘暴,濫殺無辜,大臣趙盾和士季,進宮勸諫,晉靈公態度冷淡,不情願地認錯。

士季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晉靈公根本聽不進,於是派人暗殺趙盾。人們奮起反抗,趙穿將窮凶極惡的晉靈公殺死。

擴充套件資料:

典故出處:

故事: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藉故殺人。一天,廚師送上來熊掌燉得不透,他就殘忍地當場把廚師處死。正好,屍體被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看見。

他們瞭解情況後,非常氣憤,決定進宮去勸諫晉靈公。士季先去朝見,晉靈公從他的神色中看出是為自己殺廚師這件事而來的,便假裝沒有看見他。

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來到屋簷下,晉靈公才瞟了他一眼,他輕描談寫地說「我已經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了,今後一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也就用溫和的態度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但是,晉靈公並非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過錯,行為殘暴依然故我。相國趙盾屢次勸諫,他不僅不聽,反而十分討厭,竟派刺客去暗殺趙盾。不料刺客不願去殺害正直忠貞的趙盾,寧可自殺。

晉靈公見此事不成,便改變方法,假意請趙盾進宮赴宴,準備在席間殺他。但結果趙盾被衛士救出,他的陰謀又未能得逞。最後這個作惡多端的國君,終於被趙盾的弟弟趙穿殺死。

人物介紹:

1、晉靈公

晉靈公(前624年―前607年),姬姓,名夷皋,晉文公之孫,晉襄公之子,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前620年―前607年在位。

晉靈公幼年繼位,年長後喜好聲色,寵信屠岸賈,不行君道,荒淫無道,以重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致使民不聊生。最終遭趙盾、趙穿兄弟殺害。

2、趙盾

趙盾(前655—前601),即趙宣子,嬴姓趙氏,名盾,諡號「宣」,時人尊稱其趙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趙衰之子,傑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

晉文公之後,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他在晉國執政期間。

權傾朝野,使晉國君權首次受到衝擊與削弱,樹趙氏之威,使趙氏一族獨大晉國。一生侍奉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

2樓:登哥啊啊啊啊

我們說的聖人是生而知之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是生而知之的,誰能避免不犯錯呢?望採納

3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人的觀念中,聖人與賢者是完美人格的代表,為人們道德品格的楷模和標杆,已脫離凡俗的範疇,所以多以聖賢來形容毫無過錯的人生境界,而聖賢卻是極少數的人才能達到的境界,絕大多數人都是凡人和俗人,在古人教育中為了教導人原諒別人或者自己的過錯時,常用這一句話,意在使人不活在埋怨,自艾,和不饒恕中,教導人和聖賢相比,人人都會有過錯,所以,原諒別人也原諒自己,以後不再去犯就好了,是積極和勵志的句子。

4樓:chaiki楓燁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總會有犯錯

5樓:

人又不是聖人 誰能沒有過錯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孔子說的嗎

康康侃球 不是孔子 人非聖賢,孰 sh 能無過。出 處 左傳 宣公二年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聖人和賢人誰能不犯錯?錯了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修羅還是羅剎 不是,出自 左傳 是春秋時期晉國大臣士季說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出自何處? 這句話出自於 ...

「無功無過」是什麼意思

禾木由 無功無過可以理解為 沒有功勞也沒有什麼過錯,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差不多的。形容一個人在一個崗位上為了保證自己的穩定而不敢進行大膽的創新或者作為。其中,無功 w g ng,釋義 沒有功勞,沒有功績或是沒有收穫 成效。如 韓非子 內儲說上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釋義是 有過錯卻不治罪,...

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什麼意思

你提供的資訊太少。從兩張截圖上看。有三種情況。一種是他有女朋友了,然後他在故意逗你。第二種是。他沒有女朋友,但是他不想通過你幫著找。第三種情況是他真感覺你比別人都好。所以他就不找別人了,就要和你好下去。你還得需要進一步的接觸和溝通。對他進行全面的瞭解。畢竟終身大事不是小事。個人認為是喜歡你的,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