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評論《三國演義》中陳宮這個人

時間 2022-01-06 02:30:03

1樓:韓毅

一、智慧:無疑是個聰明人甚至我覺得較諸葛也不遑多讓。

二、人品:講政治、講正氣、有原則、同情弱者。

三、軍事:能很好的把握形勢作出決斷,可惜反應速度較慢。

四、政治:兩個字:忠誠,可靠。嘿嘿。。。。。。

五、總之,是三國時代不可多得的優秀軍師,可惜,死得過早。

附:1、對陳宮之死的一點看法

他是死於對那個時代的絕望,他的死是對那個道德淪喪時代的「英雄」們的最後一次嘲諷。

2、對陳宮選擇呂布的一點看法:呂布薄情,呂布寡恩,呂布有勇無謀,呂布胸無大志,但至少還疼愛家人,至少還有血有肉,至少比起英雄們還算是一個正常的人。

結論:陳宮無疑是聰明的,他明白,這根本不是一個他 想生活也可以生活的時代,所以,他選擇了離開,有點悲涼,但卻說不出的瀟灑。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中英雄人物輩出,縱觀《三國演義》中的歷史,陳宮出場次數並不多,辨其才能:並非能武之人;作為謀士,他的本事肯定又不若諸葛那麼神;就連性格也非三國中非常典型的人物。然而人物分析會想寫他,只因他輔佐呂布到了最後……

初識陳宮是因其捉曹操又放曹操一事,看此事件就覺得陳宮是一個忠義之人,他對忠義之士也是相當敬重的,以天下為己任,有著抱負的他,當見到曹操是位為天下的忠義之士時,便毅然棄官從操而逃,對縣令一職無留戀,並不在乎名利一事,他所在乎的是國家天下吧,一般說來是難得有人有如此氣魄的,所以在我眼中他算得上是英雄了。

而出逃沒多遠所發生的事情卻不好判斷陳宮究竟是如何想的了。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又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令陳宮察覺其實曹操也是狼心之徒,留操,必有後患,欲殺操又覺不義,只得棄操而投東郡。

說到這裡,陳宮是力求自己為忠義之士,具有儒家傳統思想,他人不義也罷,但自己是應當做一個忠義之人的,這裡不殺曹操也沒有報官出賣曹操,我也可以猜測陳宮認為曹操是識人之人,兩人其實是彼此欣賞的,殺操陳宮心中也有不捨;而他心中也應該知道,此時留下曹操,對自己的未來肯定是巨大的威脅,即使棄操之時無法完全看透以後的國家形勢發展,但他還是瞭解曹操為成大事之人,以後若被操擒,自己必是無後路可退的,這件事算是為陳宮的滅亡埋下了種子。

陳宮在棄操之後輾轉投奔了東郡、陳留,後被張超引薦,恰巧呂布來投張邈,宮勸邈結呂布攻袞州,此時是陳宮謀士的身份第一次在《三國演義》中展現,而攻略的物件為曹軍之地——袞州。其實剛到陳留的陳宮應該也不非常瞭解張邈究竟是否為可得天下的明主,但他卻直接勸張邈攻袞州,其意圖真的是在想幫張邈謀天下?亦或其實是因為知道曹操欲盡殺徐州百姓,而陳宮心中不忍,才出此策略,一方面可令曹操退出徐州,另一方面,又可得新主的信任?

爾後,陳宮便一直輔佐呂布,在很多人看來呂布是驍勇之人,但卻是典型的有勇無謀,因此在後面的幾場戰役中只要呂布聽從了陳宮的謀略,便獲得了勝利,從這裡可以看出陳宮確實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在戰場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陳宮在與曹操的對戰中也算是將曹操的性格分析的透徹了,瞭解曹操會在何時使用什麼計謀,因此陳宮在促呂布成業時是有大功勞的,那時的呂布很多事情也肯聽陳宮之言,只可惜後來呂布鮮少聽從陳宮的諫言,才拖累屬下一起被操所縛。

在關於陳宮後來一直輔佐呂布一事,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陳宮已經由一個忠義之士,變成了一個放棄國家利益、只圖自身發展、搖擺不定、為虎作倀之人,但這裡我卻有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陳宮是個很有責任的人,他完全的履行著「居其職,司其責」的原則,一開始棄官是因為執政之人已非陳宮想效忠的人,而後幾經輾轉,跟隨呂布;雖然《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實在是個除了武力無什麼可取之處的人,但當時的情況,陳宮不另擇明主,我覺得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我個人有少許猜測如下:俗語說「伴君如伴虎」,在君王屬下做事是要伴著被殺的危險的,此時,選擇一個心胸相對寬廣的上司於自身是比較好的,曹操雖然惜才,但他也是妒才之人,陳宮已覺他不仁,肯定是不願再跟隨曹操了;但對於呂布,陳宮自己也說布雖無謀,卻不似操詭詐奸險,為呂布謀略可盡其所能,因為呂布即使不聽陳宮的策略也不會對陳宮如何,而曹操則不一定了……想想楊修之死,自然是覺得輔呂布要來得安心得多;那就又有疑問,為何陳宮當時不去投劉備呢?在《三國演義》裡,作者其實是偏向蜀國的,所以在作品中陳宮的做法對劉備算是不仁不義了,一開始劉備以徐州相讓時,陳宮說「強賓不壓主」,後來又主張呂布攻徐州,再到後來的連袁術滅劉備,看到這裡,恐怕又有人要說,陳宮果然已非忠義之人,當日劉備給了呂布安身之地,如今陳宮卻又縱布反噬恩主,自是有很多人對陳宮不滿了,但我也還是要提那句話「居其職,司其責」,陳宮那時並不瞭解劉備是否為仁義之人,而當時也沒有機會了解,便遇到劉備讓徐州之事,即使當時劉備是真有心讓呂布掌徐州,此事在陳宮看來恐怕也覺得劉備有疑人之意,才會說「請使君勿疑」一話吧,而後他當然得為自己所伺之主考慮,小沛本來也就不是久居之地,有機會將徐州攻下而獲得治理權則更顯得名正言順,本來在天下姓未定之時,大家各伺一人,都是為統領大業發展,誰也不知道最後誰是可得天下的人,而如今他確實應該是盡其作為呂布謀士的職責,從有利於呂布的角度來考慮究竟該如何發展,而後陳宮知曉袁術欲結親的本意為殺劉備,他主張殺劉備也不是沒有他的道理,在陳宮眼中劉備可能本也有些虛偽,外加徐州一事可能對劉備造成積怨,此人不滅對呂布是一大威脅,所以這裡並不是陳宮看得不遠,而是有些事儘自己的本職就必須那麼做。

也有人說劉備太虛偽,所以陳宮才不願投他,具體史實我沒有去研究,但僅作品中陳宮的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個人是比較欣賞他這麼做的,陳宮跟夏商周的聞仲是一樣的:效一主,盡其職。不過說起易主,我想起了呂布屢次不聽宮言,陳宮當時意欲棄布而往,卻又不忍,又怕被人嗤笑,這裡的心情可真的是矛盾,而這裡也看得出陳宮還是在乎面子的人。

陳宮最後被俘,實在是呂布聽妻而不聽陳宮勸言的結果,說起來陳宮也算得上是死於婦人手了,不過卻也是死的有志氣,曹操欲留,陳宮卻就那麼平然的赴死了。其實看到這裡我是很感動的,可是這裡的感慨我又無法很好的表達,只說其實是看到這裡才真的覺得陳宮是一個忠義的人才,才想過陳宮在輔佐呂布時矛盾的心情,才想到陳宮是位盡職盡責的謀士了。

後記:我本身是因為喜歡玩一個遊戲才漸漸的喜歡上《三國演義》的,在遊戲中雖然有劇情,但對人物的性格感覺並不是非常的明顯,而且也不是很清楚其中各路諸侯如何對立如何招攬人才,而在書中才發現三國時代的情況真的是非常混亂,本來是想寫呂布的,可是怎麼看怎麼覺得呂布實在是除了武力一無可取的人,想分析性格都只有差評價,看到呂布被縛才注意到他身邊一直有一位輔佐他的陳宮,頓覺陳宮實在是很值得討論的一個人,於是就寫起了他,但自己只能寫出這些無史實考究的個人猜測,同時個人也覺得分析的實在是不透徹,有很多念頭和猜測在文中都無法好好的串聯成句,實在是倍感失敗,有所感,而表達不出比沒感覺還令人無奈。這裡多謝看我寫的這篇無序亂文,人說「少年不看三國,老年不看水滸」,我現在雖是看了,但心中卻覺得壓抑的很,那個年代……太複雜了,感慨一句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真好。

大家來評價下陳宮這個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有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 陳宮被曹操殺時,也證明了他和曹操的政治思想不同,他註定不會跟隨曹操,即使跟隨,由於政治上的方針不一樣,也不會被重用的。 《三國演義》上一首詩,就可以看出對陳宮的評價: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想寫寫陳宮,只為他那一句:我願棄此縣,隨公去圖大事。在三國時期,每一個軍團都有自己的智囊,名曰謀士。

在眾多謀士中,除諸葛亮之外,我最欣賞兩個人,一是陳宮,二是賈詡。賈詡智謀深遠,算無遺策。而陳宮出場雖短,但其智謀和性格卻讓我深深折服。

「我願棄此縣令,隨公去圖大事!」陳宮初遇曹操,視曹操為英雄,以為可以輔佐,成就一番事業。所以才說出這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我眼前一亮。

很久沒有聽到這樣的壯語,義無反顧。縣令官雖小,但也可安居一方,至少衣食無憂。陳宮絕非池中之物,很希望遇到一個明主一展巨集圖。

不料,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後說出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時,陳宮長嘆一聲,夜半棄曹操而去。這兩次放棄,不拖泥帶水,恩怨分明,毅然決然。

我看電視劇《三國演義》,獨有兩集存於電腦中,分別是《白門樓(下)》和《草船借箭》。曹操與陳宮在白門樓重逢,舊事重提。曹以為陳一定會後悔當初的離開,豈料陳宮態度鮮明,更加看不起他。

「只怪呂布不聽我言。」陳宮對自己的智謀仍有信心,只是選錯了主人。呂布有勇,卻兒女情長,不成大事。

陳宮下樓時回過頭冷冷的目光,令曹操倒吸一口冷氣,後退一步。這是一種凜然的氣質,也是我最欣賞的。這一細節久久地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人是有一點骨氣的,也要有一點精神,為了一點骨氣,可以置生命於度外。而今的世界上卻難得一見。人前身後,我們應該堅持的是什麼?

在亂世,應該以保全性命為上。而陳宮,在一部人物眾多的《三國演義》中,顯得微不足道。每一個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這也是《三國》吸引人的地方,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我們在每一個人物的身上都能看到世界上某種人的影子。

陳宮所代表的哪類人,也許很難說得清,胸有大志,卻苦無名主,智謀深遠,卻無人響應。那種慷慨赴死的精神,讓我感動了很久。我們何嘗不是小人物?

有小人物的悲喜。但支撐著我們生命的那縷骨氣是什麼?我們將把什麼注入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生命在某個瞬間發出奪目的光芒?

不可否認,我們活著,然後在某個時刻離開,也許真的沒有什麼留在世界。活在親人的記憶裡,活在生輩的傳說中,到後來,連名字也沒有人記得。假如生命真的有輪迴,前生來世,我們是哪一個?

無意探尋生命的意義,只是偶爾想一想。在很多次,我總是在冥冥中看到陳宮的目光,直逼內心,讓我看到自己「小」的一面。許多的歷史人物,同陳宮一樣,會在某個時光的瞬間走進某個人的靈魂深處,如張伯駒,如曾國藩,就漸漸地走進我的視野,我雖看不到他們的面容,卻能感受他們的思想,感受他們從歷史深處傳遞過來的生命的氣息。

流水不止,生命不息。生生不息的萬物,都各有各的命運,在各自的舞臺上演著一幕一幕,能演好自己就不錯了。

三國演義裡面有法正這個人嗎,三國演義中蜀國法正是怎麼死的

有。法正 176年 220年 字孝直。扶風郿 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 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 護軍將軍。次年,...

三國演義中的對話,三國演義中的對話

我給補充一段,張飛罵呂布三姓家奴,那是相當貼切的,當然還有很多 比如樓上說的 答案見上面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求三國演義中經典對話或經典的名句 求 三國演義 中的精彩片段 必須有人物對話!人物少一點,好的話會加分哦 謝謝,15 三國...

三國演義疑問(高分),《三國演義》中的疑問

因為這是 不是正史。主要突出的是英雄人物的形象,性格,突出戰爭的場面。真正的戰爭不是那樣的!將領都是運籌帷幄的!他們思想陳舊,不懂得隨機性,你知道一鼓作氣吧,主將勝了,小兵也有鬥志了 那只是羅貫中的演義和你讀書的誤解,其實也是在群毆,只是一旦主將死了,就沒有了總指揮,所以看上去就象是主將之間的打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