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最早誕生是工筆人物畫的原因

時間 2022-01-08 19:35:03

1樓:勤奮的南瓜嬌

最開始是因為中國寫意的普及,一般的畫家需要走出另一條路。故此工筆就出現了,他的細膩和厚重,是寫意所沒有的!非常受人們的喜歡,但是.........

由於工筆畫的時間非常久,所以一部分寫意畫家嘗試畫過之後就放棄了!...........所以........工筆畫現在漸漸的走想沒落!

2樓:可不一定對

建議讀讀中國繪畫史 中國畫論或者網上搜搜。

3樓:木土月生亞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問題

人物畫最早成為中國繪畫主要藝術種類的原因?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外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利用一種思想學說或者宗教理論來禁錮百姓的思想,加強自己的統治。而宗教則為統治者善用的一種統治人民思想的手段,廣修廟宇,廣立神像,故事壁畫,普及性強,便於理解,統治者更加推而崇之。

因此中外美術,人物畫尤其是道釋畫(宗教畫)都最早成為繪畫的主要藝術種類。魏晉南北朝,統治者推崇佛道,宗教畫極盛,名家輩出,如顧愷之、戴逵,陸探微、謝靈運、張僧繇、展子虔等等,所作以壁畫最多,極大地推動了人物畫的創作,使人物畫最早成為繪畫的主要種類。

5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情結 和 帝王權貴

中國人物畫起源於何時?

6樓:匿名使用者

周代即有

人物畫的產生早於其他中國畫科。

在周代即有勸善戒惡的歷史人物壁畫。至戰國秦漢,以歷史現實或神話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動為題材的作品大量湧現。戰國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與《人物馭龍》帛畫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

繪畫的起源與發展

7樓:霓脦那些

歷史一、史前繪畫

已知最古老的繪畫位於法國肖維巖洞(grotte chauvet),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它可以追溯至32023年前。那些畫經由紅赭石(red ochre)和黑色顏料作雕刻及繪畫,主題有馬、犀牛、獅子、水牛、猛獁象或是打獵歸來的人類。

石洞壁畫在世界各地均十分常見,例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中國、澳大利亞及印度等。這些繪畫的發現對其存在目的引起了眾多不同的猜測,有些假設指出那些繪畫是當時的人認為繪畫可以捕捉動物的靈魂,令他們狩獵更為順利。

一些假設則認為那是泛靈論的一種現象,表達他們對自然的尊敬;亦有另一假設指人類與生俱來已有自我表達的需要,而那些繪畫正是其結果;此外亦有那是作為應用資訊的傳播的觀點。

二、東西方傳統

西方文化主要是以油畫及水彩畫為主,在形式及主題上都有豐富的傳統。東方主要是以墨及礦物顏料的畫為主,在形式及主題上都有同様豐富的傳統。

三、近代至今

攝影的發明對繪畫有很大的衝擊,第一張**在2023年問世,在數十年後,攝影技術持續改進且廣為使用,因此繪畫原來用來記錄真實世界的功能也受到挑戰。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一連串藝術活動,包括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及達達主義,挑戰文藝復興時代對藝術的觀點。不過東方藝術及非洲藝術仍維持以往的風格,未受到攝影的影響。

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的觀點和傳統藝術的歷史價值及概念有不少差異。因此在2023年曾有人說嚴謹的繪畫型式已死。不過這沒有阻止大多數的畫家繼續以繪畫作為其創作的部分或是全部。

二十一世紀繪畫的活力及多變性蓋過了之前曾有人提出嚴謹藝術已死的宣告。在以文化多元性為特點的時代,對於時代性的代表風格沒有共識。藝術家繼續以不同的風格及美學氣質進行創作,而其成就則留待市場的評價。

在二十一世紀初,仍在繼續的繪畫派別有單色畫、硬邊繪畫、幾何抽象主義、挪用、超寫真主義、照相寫實主義、表現主義、極簡主義、抒情抽象、普普藝術;

奧普藝術、抽象表現主義、色域繪畫、新表現主義、珂拉琪、intermedia繪畫、集合藝術繪畫、電腦藝術繪畫、後現代繪畫、新達達繪畫、立體畫布繪畫、環境壁畫、傳統的人物畫、風景畫、肖像畫及玻璃繪畫動畫。

擴充套件資料:

一、元素

1、亮度

亮度的意思就是色彩明暗的程度(深淺的程度)比較淺 就是明度高 比較深 就是明度低,繪畫中的一個元素是亮度的感受及效果。空間中的每一個點都有不同的亮度,在繪畫中可以用黑色、白色及中間各種的灰色表示。

在實務上,畫家可以用並列不同亮度的點來表達物體的形狀,相對的,若只用相同亮度的不同顏色,可能只能表示影象的形狀而已。繪畫的基本手法會包括幾何圖案、許多不同的觀點及組織(透視法)及符號。

例如畫家在看某一片特定的白牆時,因為陰影及周圍物體反射的影響,每一個點都會有不同的亮度,但在理想上,即使在一個全黑無光的房間中,白牆仍然是白色的。因為即使房間中沒有光,是黑暗的,物體依然存在,並沒有消失不見,所以可證明其理論是正確的。

2、色彩和色調

色彩和色調是繪畫的基礎,正如**中的音高和節奏一様。顏色是高度主觀的,但其帶來的心理效果是可以觀測的,只是其效果可能會隨文化不同而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表示死亡及哀悼,但在東方文化中則是用白色表示 。

有些畫家、理論家、作家及科學家(包括歌德、瓦西里·康丁斯基及牛頓)都提出了他們的色彩理論。而且其中的語言也只能表示一種抽象的顏色,例如紅這個字可以表示可見光譜中在純紅光附近一個範圍內的光。

像在**上,不同的**家對於**c或是c♯4有共同的定義,但不同的畫家對於顏色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對畫家而言,顏色不止是分為基本色或衍生色(如紅色、藍色、綠色、咖啡色等)而已。

在繪畫時,畫家是用顏料上色,因此畫家的「藍色」可能是以下顏色中的一種:午夜藍、靛色、鈷藍色、群青等。顏色在心理上及符號上的含意不一定和繪畫上的手法有關。

顏色可以增加一些潛在的、衍生的意義,因此對於一幅畫的感覺是非常主觀的。

這部分可以用**來類比.**中的音高(例如**c)類似繪畫中的光,陰影類似強弱,顏色則類似不同樂器的音色,雖然這些不一定可以形成旋律,但可以在**中加入一些不同的內容。

3、非傳統元素

現代的畫家已經將繪畫加以延伸,例如由立體主義衍生的珂拉琪,嚴格來說不算是繪畫。有些現代畫家會因為材料的紋理而整合不同的材料,例如砂、水、稻草或是木材等。

像讓·杜布菲及安塞爾姆·基弗的作品就屬於這一類。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社群利用電腦及adobe photoshop或corel painter等軟體將顏色畫在數位的畫布上,若有需要也可以印在真正的畫布上。

4、節奏

繪畫中的節奏和**中的節奏一樣重要,若節奏定義為「結合到一個序列中的暫停」,則繪畫中也有其節奏。這樣的暫停可以讓想像力參與在其中,產生新的創作,型式、旋律及上色等。

這些形式(或是任何種類資訊)的分佈在藝術工作上相當重要,會直接影響作品的審美價值。在審美價值上,感知的自由流動即視為是美。不但在藝術或是科學中,能量的自由流動會提升其審美價值。

二、審美與理論

美學是有關藝術和美的研究,是康德或黑格爾等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的哲學家**的主題之一。像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等希臘哲學家也對藝術及繪畫有特別的**。

在柏拉圖的哲學系統中,畫家和雕刻家的地位不高,他認為繪畫無法描述真理,繪畫只是複製實際事物,其中除了工藝,沒有其他的成分在內,就像鞋匠及鑄鐵一様。

不過在達芬奇的時期,對繪畫的認知和柏拉圖的認知不同,當時認為「la pittura è cosa mentale」(繪畫是心靈的事物)。

康德區分美和壯美兩種概念,分析兩者的相同處及不同處。雖然他沒有提到繪畫,但像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及卡斯帕·弗里德里希等畫家將其概念延伸到繪畫上。

黑格爾認為無法對美給予一個共通性的定義,在他的美學研究中認為繪畫、詩歌和**是三項「浪漫」的藝術,其中有符號化,高度智力的目的。

三、繪畫風格

繪畫是一個捕捉、記錄及表現不同創意目的的形式,它及其參與者的數量同樣地為數眾多。繪畫的本質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如靜物畫(still life)或風景畫)、影像繪畫(photographic painting)、抽象畫、有敘事性質的、象徵主義、情感的或政治性質的。

歷史上有一大部分的繪畫被靈性主題及概念所主導,這些繪畫形式由陶器上的神話角色到西絲汀教堂的內壁及天花板上的聖經故事場景都有,它們會透過人類身體本身去表達靈性的主題。

中國畫的起源與發展

8樓:玻璃

:「國畫」在20世紀的誕生

水天中在《「中國畫」名稱的產生和變化》一文中指出,「把我們民族的繪畫叫做『中國畫』,是近百年內才出現的事。」 其實這是不準確的。至少在明末,隨著傳教士將油畫藝術帶到中國之後,將這種「西洋畫」與本土的中國繪畫(被稱為「吾國畫」、「中國之畫」、「中國畫」等)對應比較的風氣,就在中原大地上悄然興起了。

如明末姜紹書《無聲詩史》中對中西繪畫進行的簡單的比較,驚歎於西洋繪畫的嚴謹的造型,稱「中國畫工無由措手 」;崇禎八年(1635)年,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亦稱此為「中國畫繪事所不及」。這種簡單的類比直到20世紀初的各類筆記、文獻中依然比比皆是,「中國畫」的稱謂也逐漸被普遍接受。然而,這時的「中國畫」從概念的外延上依然比後來的「國畫」要大的多,可以認為基本上就是用來指代中國曆代繪畫的一個總稱。

蔡元培2023年4月15日在國立北京美術學校開學式上的演說中明確指出:「中國畫與書法為緣,西洋畫與雕刻為緣。」 儘管有一種附和「中西二分」的對比之風尚的嫌疑,但可以認為,如此體系性的認識是建築於對中國繪畫史的總體面貌的把握和理解之上的。

但根據筆者的調研,直到2023年的新文化運動之前,沒有任何資料支援「國畫」這一概念已產生或應用。

1、2023年:「國畫」的第一次誕生

歷史的轉折發生在2023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這一年,一場關於「整理國故」的運動的爭論肇始於思想氛圍活躍的北京大學。一時間,在「儲存國粹」「發揚國光」等等對這場運動庸俗化的曲解之下,「國」字風靡一時,許多「中國有,外國沒有」的東西,被創造性地與「國」字這個定語聯絡到了一起。國樂、國醫、國菜等等概念相繼問世,肩負著民族國家文化復興使命的「國畫」概念也在這一階段應運而生。

如2023年成立的廣東癸亥合作社(2023年改稱國畫研究會)的宗旨是「研究國畫,振興美術 」,2023年蘇州成立「國畫學社」等等,都是比較早的「國畫」的記載。儘管遺憾的是我們已無法追查到「國畫」概念的始作俑者,但根據當時著名的文人何炳鬆、鄭振鐸等人對這樣一種「言必稱『國』」的社會風氣的記載,我們可以不難看到「國畫」概念產生的必然、盲目與急切。如2023年1月顧實指出:

「邇來國家觀念普及於人,……種種冠以「國」字之一類名詞,復觸目皆是。」 而2023年癸亥合作社的立案呈文中更是明確宣告:「國畫關係一國之文化,與山川人物、歷史風俗,同為表示一國特性之徵。

」 可見,「國畫」概念產生的背後動力也是「國家觀念」的普及。在強勁的西風吹襲之下,「painting」終於在中國的傳統之中找到了它的被製造出來的對應物,從而,「國畫」這一概念初次誕生了。

但我們需要注意到,這一時期所說的「國畫」,從外延上更接近於此前使用的「中國畫」,與今天的所說的「國畫」仍然有很大不同。在發表於2023年11月12日《一般》上的《國畫漫談》一文中,同光(署名)寫道:

年月日,我說不清,總之有所謂「國畫」在中國學校中成為一種科目之日起,「洋畫」也和其他科學一樣,為中國人士所學習並且被歡迎起來了,因此「國畫」之名,遂應運而生。原這名之所由立,本系別於「洋畫」而言,譬如有洋貨而後又國貨之名,由洋文而後有國文之名,初固無軒輊於其間也。

可見,在「國畫」概念產生初期,除了平添了一些濃郁的民族色彩而外,這個概念的所指基本上與「中國畫」是等同的,史實也表明1920-2023年代中,「 國畫」與「中國畫」兩個概念在美術界認識內部往往都沒有明確的界定,2023年成立的上海「中國畫會」的出版物名為《國畫月刊》即是一例,當然,也有諸如潘天壽等「傳統型」畫家堅持使用「中國畫」這一名稱。但儘管是作為「國故」即中國傳統文化的身份登場,但畢竟在西方藝術大潮的衝擊之下「國畫」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painting」這樣一個代表油畫的英文對等名稱。從而,在「藝術」這樣一個來自於西方的新視角下,傳統中國繪畫的面貌難免發生各種各樣的誤讀與西化。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種命名的曖昧性,宣告了中國繪畫在2023年代以後將要繼續面臨著被動而痛苦的發展之路。

中國畫,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一途。

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是問屬於中國畫還是油畫,大學選修是國畫好?還是油畫好?

五戒之印 沒見到什麼畫呀?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 宣紙 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 又稱西洋畫 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 國畫 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 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

儒,釋,道哲學是怎樣影響中國畫的

一 儒教對中國畫的影響 儒教又稱 孔教 其哲學精髓是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四書五經 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易經 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為君子要懂得順應天道,懂得承載包容,提倡充實博大的人格,樹立浩大雄強的人格力量。中庸 認為,君子若藏至誠之心,窮理盡性,即可參乎天...

四尺對開中國畫是指多大,國畫四尺三開是多大?

書畫作品規格對照表 宣紙規格 八尺 六尺 四尺 四尺對開 四尺斗方 四尺三裁對應面積 平尺 26 16 8 4 4 2.8對應規格 cm 120 240 95 180 68 136 34 68 68 68 45 68 卓興富 136x34cm,也可以稱作八平尺對裁。一 四尺宣紙 規格為13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