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
「重陽」、「重九」之名,肇於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正是遊歷的好季節,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於健康。
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滅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曆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重陽節的樂事。
四是食重陽糕。人們把糧食製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如何傳承重陽節習俗,自然是一代一代習俗相傳;文字記載也是重要的傳承媒介。可以說,文字記載與習俗相傳是相輔相成的。
重陽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後來屈原的《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當然這個重陽還是祭天、祭祖活動,不是後來興起的九九重陽節。
三國時期曹丕寫下的《九日與鍾繇書》句子:「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裡明確了重
九、重陽的特殊意義。「九九」與「久久」諧音,而「九」在數字中最大,有長久、長壽之意,又適逢秋收的**季節,故以享宴高會。其活動範圍已擴大了。
到了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讀陶淵明的作品就有所體驗。
到了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插茱萸和簪菊花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唐代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
民間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除了佩戴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
從此以後,全國上下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總之,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中國**在2023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的。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2樓:愛被知識問到人
傳統的重陽節。九九重陽,長長久久,在古時也是一個親人團聚的好時節。現代的重陽節已經和老人節合二為一,你知道古時重陽節有什麼必吃的東西嗎?
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的民俗活動嗎? 重陽節又有什麼不能說的禁忌嗎? 下面就讓我們來一一瞭解。
一、重陽節傳統飲食
1、重陽飲菊花酒
菊是應時的花草,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並且由於菊之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獨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壽客」、不老草。
因此,賞菊與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的主要節俗。
菊花酒用菊花雜和黍米釀成,「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九日所釀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菊花酒雖然達不到「令人不老」的奇效,但它的確有清熱解毒、明日祛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
九月九日是傳統的賞酒節,直到宋時,重九時節的民俗活動依然是「飲新酒,泛英替菊」,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藉此二物,「以消陽九之厄」。重陽釀酒、賞酒之俗在民間持續傳承,山東滕縣、臨沂、日照等地,在近現代仍多於重陽造菊花酒,當地謠諺有:「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3樓:
在過節的同時,不能忘了敬老,那是最需要傳承的。
4樓:麥小咪
從小教育吧,重視傳統節日,到了傳統節日就該放假,有假期了大家才有心情過節
重陽節我們中國有什麼樣的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
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
「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
「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
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賞菊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讚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
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鬥豔,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豔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裡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藥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並開始種植。
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此時茱萸的作用已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宋朝的時候,人們還給茱萸和菊花起了兩個雅稱,稱茱萸為「避邪翁」,叫菊花為「延壽客」。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除了較為普遍的四大習俗外,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獨特的重陽節風俗。
6樓:匿名使用者
登高,俗稱爬山,秋遊,喝桂花酒等
我們怎樣發揚和傳承春節習俗
7樓:浦上青楓一寂
首先,要呼籲**企業提供節日法定假日活動的充足時間,多開展一些講座,加強宣傳,讓群眾擺脫過節就是購物、吃喝的思想進一步培育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和闡釋傳統文化的內涵,真正讓群眾領會並喜愛傳統節日;其次,長輩要讓孩子理解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讓孩子多接觸傳統文化,注重對孩子精神層面的教育,用文化內涵塑造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所折射出的濃郁文化氣息;最後,對於「洋節日」的傳入,要以傳統節日傳承為主,「洋節日」為輔,汲取洋節日的優點,充進傳統節日中,讓傳統節日具有新時代的因素。呼籲我們每一個人熱衷洋節日的同時不要忽視了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的習俗??
8樓:金小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9樓:satangel七喜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其並反映了許多歷史文化。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習俗,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金小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 中把 九 定為陽數,九九 兩陽數相重,故曰 重陽 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 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 秋遊賞菊 佩插茱萸 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新增了敬老等內涵...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 登高遠眺 觀賞菊花 遍插茱萸 吃重陽糕 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 久久 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 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
重陽節飲食習俗是什麼重陽節吃什麼
重陽節飲食習俗 飲酒。主要是飲茱萸酒和菊花酒。茱萸,是重陽節的標誌,古人常將其插於頭上,或者作為配飾戴在身上,也將其製成 茱萸酒 飲用。漢 淮南萬畢術 記載 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水中,飲此水者,無瘟病。可見,古人認為,茱萸具有去瘟病的功能。所以,自唐代始,以茱萸泛酒而飲之風興起,特別是到了明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