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惲聰
我國最早的太陽曆以及《國禮·春官》明確記敘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農耕社會以後,勞動人民發現日、月、年構成了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基本形成了24節氣。
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謠。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謠的第五位。
也是農曆曆法中的第五個節氣。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家家門口插柳條,祭掃墳墓和郊外踏青。農諺中也有"清明忙種粟"的說法。
作為以花信為標誌的花信風。
清明的花期為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充分點明瞭清明節氣的花期和花種。《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2樓:匿名使用者
介子推曾為重耳割肉煮湯,後來重耳當上國君後,介子推冰絲。
晉文公十分悲痛,為表悼念之情,下令將二人埋在大柳樹下,並把綿山改稱為「介山」。 同時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紀念介子推。這就是「寒食節」。
寒食節和清明節本來屬於兩個節日,由於日子相近,到了唐代,這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了。於是,就出現清明掃墓的習俗。
據古籍記載,秦漢時代已經出現掃墓的禮俗活動。當時,掃墓儀式非常鄭重,擺放供品、整修墳頭、焚香火、燒冥紙, 甚至在墓上載種松柏,表達悼念之情。掃墓那天,除了年長的長者以外, 家家都是舉家出城掃墓。
就連牧童也把牛驅趕下山,唯恐妨礙他人掃墓。 身處異鄉的人們,也會望鄉遙拜,對祖先進行追思。
插柳是清明節另外一項重要的習俗。據說屋外插柳,便於祖先靈魂歸來;也有人認為,柳枝有神性, 能避邪,因此在清明這一天,許多人都會在屋簷插柳。演變到後來,人們還佩帶上柳冠、柳葉環。
清明時節,草木發芽、花紅柳綠, 春光明媚的景色讓人倍覺清爽。 這正是到郊外遊玩的好時光。於是每到清明時,人們紛紛到郊外領略美好的春光。 古人稱此為「踏青」、「遊春」。
由於人人外出,頓時車水馬龍,遊人如織。 清明成為春遊最盛的節日。
3樓:
清明節的由來100字(一)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的來歷100字
4樓:湖人總冠軍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蹟。
5樓:樂觀的
清明節歷史悠久,由來於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敬天法祖」信念自古延續,祭祖習俗經歷代沿襲已成為清明節的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將節氣日與民俗節日融為一體,是天時與人時的合一,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經歷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蘊含著精神信仰和節俗禮儀等內涵。
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節日的禁火與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6樓:車置寶檢測師
晉文公重耳為了逼介子推離開那座山,派人縱火焚山燒死了他。雖然寒食節的真正起源可能並非來自於介子推,但將紀念介子推作為寒食節起源的說法卻更為流行,甚至後來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許多人又把紀念介子推作說成清明節的起源。
7樓:偶秀芳宮詞
w.2010的清明節是4月5日。
8樓:乾萊肥半梅
我國最早的太陽曆以及《國禮·春官》明確記敘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的天文歷的最基本常數。農耕社會以後,勞動人民發現日、月、年構成了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基本形成了24節氣。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編排了"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謠。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謠的第五位。也是農曆曆法中的第五個節氣。
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一片生機盎然,家家門口插柳條,祭掃墳墓和郊外踏青。農諺中也有"清明忙種粟"的說法。作為以花信為標誌的花信風。
清明的花期為一侯桐花,二侯麥花,三侯柳花,充分點明瞭清明節氣的花期和花種。《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9樓:毋恕延月
我來介紹一下: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
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
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
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
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
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
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
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
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100字
10樓:晨娛樂心說話
1、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2、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
3、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
4、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5、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11樓:我是李李啊
由來:清明節歷史悠久,由來於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敬天法祖」信念自古延續,祭祖習俗經歷代沿襲已成為清明節的一種固定的風俗。
特色:清明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
清明時節,吐故納新,生氣始盛,氣溫升高,春暖花開,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段。清明節將節氣日與民俗節日融為一體,是天時與人時的合一,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
清明節的來歷,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 墓祭 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踢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 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清明節,又稱踏青節 行清節 三月節 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
清明上河圖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 清明 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 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清明節的來歷作文500字
清明節,英文標準譯名 tomb 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此節日現已列入國假3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