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莊子後代評價,老子莊子簡介

時間 2022-03-06 10:15:04

1樓:

莊子,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姓莊,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基本資訊

中文名莊周別名

莊子、莊子休

出生地宋國蒙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369年

去世日期

約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

生平經歷

莊子,是宋國的公室後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宋戴公,宋戴公為莊姓始祖。 莊子出生於宋國蒙。關於蒙的現代地理位置有多種說法,包括河南商丘說、安徽蒙城說、山東東明說等。

生年莊子約生於公元前369年。這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首先,《史記》記載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記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幣聘莊子一事。

楚威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齊宣王三年,而威王卒於十一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歲」,則莊子生年應不晚於前369至前359年;其次,《莊子》「於魏文侯、武侯皆稱諡」,而於惠王「初稱其名,又稱為王」,則莊子的生年應「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當在惠王初年」,亦即公元前369年。經歷

2樓:風雨過後

問題始終在於孔子的思想偏向於「人性本善」->"自修成聖"->「聖人治國」->「國必昌盛」這個邏輯上面。

儒家並非自孔子出,按照老子的意思那是:智慧出,案有大偽。這個偽就是指儒。

儒在古老的時候,是當祭祀官方,那麼再逆推一下,儒是不是那種「我聽到神的歡呼」的部落巫師?

另一層面上,孔子的主要課題是「克己復禮」,復的周禮,那他的思想有可能是幫助其他諸侯國獨立富強的嗎?明顯不可能,那結果只會是把他的思想普化到你的國家,然後讓你的國民學壞,從而進入內衰的階段。待你比周室更衰了,你為了保護自己,就得抱著「周室正統」這種大腿旗號。

《漁父》中莊子含糊地說「救一世害萬世」指的就是孔子被內鬥的思想傳播到民間,幷包裝為「孝悌」。導致「亂人性」——《天道》?《天運》?忘了是哪篇,就是這篇附近的。

老子指出的「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也是說這個事。

批評他主要是因為他的思想太流於表面,往往是弄成所見即所得。這類思想會構成「小人強勢」的局面。——這個小人說的是「偽君子」。

畢竟人家是「社會地位」說話(依據禮),地位高就是君子。這是儒對君子的定義。依據禮判罰,就像你當主管午飯吃50塊便當,我當你手下,我就得吃50塊以下的便當,除非你賞賜給我,不然就逾越了禮。

一旦被認為逾越了禮,麻煩就多了。

莊子說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就是隱喻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人士裝神弄鬼,刻意樹立聖賢的形象,反倒是擾亂了社會進步,起到了干擾發展的作用。

老子也對孔子說過,你所信奉那些古之聖賢,已經爛為枯骨了,時過境遷了。

儒學是保守派,主張復古,認為聖賢是社會進步的主動力。而老莊則認為萬事萬物有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

老子莊子簡介

3樓:凮起雲湧

老子的簡介:

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曾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

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

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莊子的簡介:

莊子生活在公元前369到286年,名周,宋國蒙人,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在哲學上面繼承了老子的思想。

和老子一樣主張無為,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莊子的思想和主張,對後世影響深遠,是人類思想史上 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們對莊子,孟子,老子,司馬遷等等等等歷史上人的評價(較有名的詩句)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

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老子:魯迅先生是這樣寫的:「這傢伙就是「心高於天,命薄如紙」。想「無不為」只好「無為」。一有所愛,就不能無不愛。那裡還能戀愛,敢戀愛?」

司馬遷:忍辱負重一生其死重於泰山也

剛正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幽愁發奮,鑄成信史照塵寰

5樓:普通人小靳的生活

你是想聽好詞兒!還是真實反應他們的情況?

老子和莊子誰先出生?

6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後)(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誕生),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人,漢族。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安徽渦陽去祭拜老子。

《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7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 春秋時代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 戰國時代

如何評價老子和莊子的學說

8樓:紅叔看裝修

老子和莊子在道論的許多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在結論上,在社會觀和政治歸結方面,老莊卻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莊子認為生死齊一,無就是有,有就是無,實則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其意常超出生死有無之上。及其末流,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故稱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因而有與世同波、安時處順一說,老子認為天道無為,實則無為無不為並重。《道德經》上下兩篇,一曰道,一曰德,德者得也,兩篇中一半篇幅是在討論"得"。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用心乃在不去。莊子在社會觀方面,只是一種消極的處世哲學,所謂"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恢恢乎其以無厚入有間遊刃有餘","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其精義為藝術論。老子在社會觀方面是一種獨特的治世哲學,所謂"反者道之動","負陰而抱陽,知雄而守雌","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四十章、二十八章、四十三章。

),其精義合於兵法。《莊子·知北遊》:"光耀曰:

'予能有無矣,而未能無無也,及為無有矣,何以至此哉!'"對於絕對知識的追求如同飛蛾撲火,有一去不復返之勢,在抽象思辨的本體論方面長足進取,一貫到底。而老子在本質上則是致用的。

老子說:"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行文常以聖人稱,如侯王之說策。致用治世和消極處世,這是老子和莊子的最大差別,也是老子所以能先於儒墨諸家而與秦及漢初的政治成功地結合在一起的原因。

早期道家學說在社會政治實踐上共有三條出路。其一是老子的"無為而治"。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在戰國漢初又稱為"君人南面之術"、"黃老道德之術"。

漢初,儒學也稱為"儒術",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與儒學同被視為一種政治策略,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政治概念。其二是莊子的齊生死和歸根,認為人生的意義是被動的,生如得死如喪,因此要安時處順。這基本上是指人的生命價值而言,是一種人生觀,而不涉及社會政治因素。

其三是莊子的隨波逐流,要求人要因俗、因眾,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一種消極處世的社會觀。此外,在秦漢以後又有道教和方士,在人生和社會實踐上主張養生、長生,有符錄、內外丹等方法流派,但都已不是早期道家的本意。

在道教和方士的人生社會實踐中,又以養生和長生最為原始。司馬談《六家要指》也說道家"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弊,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反,故聖人重之。

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後世因而有道家惜命一說。但莊子已明說:

"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形養之人,""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老子也說:"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認為抽象道論中的道超出形體的生死之上,抽象道論上的意義大於生物和生理上的意義。《南齊書·高逸傳》載《正二教論》說:"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

今道教謂長生不死,名補天正,大乖老之本義。"錢鍾書《談藝錄》說:"然釋氏末流亦言天堂地獄,修福而不修慧,以較道家末流之言不死飛昇,養生而不達生,宜如同浴者不得相譏裸裎。

"羅大經《鶴林玉露》引老子大患有身、莊子姬艾之泣、髑髏之對,以證道釋一致不悖說:"而方士煉丹形解,適與老莊背道而馳。"並以歐陽修"道家貪生,佛家畏死"之言為非。

錢鍾書、羅大經等人的見解都是很正確的。

早期道家哲學在道論包括認識論、古代物理學和形而上學本體論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在人生體驗和社會政治實踐的出路上卻存在較大的分歧。何以如此,原因即在於不同的實踐主張引申自道論的不同層次。

道家在邏輯思維形式上有"相反相成"和"大象無形"兩種高低不同的層次。相反相成是兩個相反相成的概念互相對立,比如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等。大象無形是絕對的獨立自存的概念,具有最大範圍的內涵和外延,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相對稱的概念與之對應,沒有任何概念與之相參照,以致於這個概念本身也無名無形。

這個概念比如稱作"大方"、"大器"、"大音"、"大象"、"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辯"等等。老子再三論述的"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中的"翕"與"張","弱"與"強","廢"與"興","奪"與"與",和"曲則全,枉則正"中的"曲"與"全","枉"與"正","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中的"柔"與"堅"等等,都是屬於相反相成的層次中的成對的概念。老子在哲學本體論上雖然有道論的形而上學的成就,但是在政治觀和社會觀上,卻很大程度地引申於較低的相反相成的層次。

所以司馬談、司馬遷都是一面說老子的道論最難理解,一面又評價老子的政治主張最為簡易可行。司馬談《六家要指》說:道家"其實易行,其辭難知"。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老子"著書稱微妙難識"。又說:

"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原因即在於此。

莊子主張"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所可用乃為予大用",莊子的人生追求是要求與"大象無形"的絕對概念相一致。老子多言陰陽,莊子多言有無。陰陽是相互對應的一對概念,二者互為消長。

有和無不僅是相互對應,而且有就是無,無就是有,二者異名同實,各自代表著抽象思辨中的不同環節。陰陽是宇宙構成的概念,有無是哲學本體論的概念。老子注重陰陽對立概念的倚伏變化,其結果自然是要傾向為一種人道實踐的策略方術。

而莊子執著於本體論上的一貫追求,其結果也只有以犧性人的獨立人格和人生實踐為代價。《莊子·天運》:"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人之於道,如同器物之於大冶造化,須懷著十分的恭敬,謹慎鄭重,決不可以任意。

老子和莊子雖然有極為相同的道論、認識論和邏輯推理,雖然同為早期道家的哲學大師,但是在社會實踐方面,卻有著不同層次的引申,有著方向相反的哲學目的和社會觀。老、莊雖同為道家大師巨匠,但如從人道和政治實踐的角度予以劃分衡量,二人卻要屬於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想體系。老子與早期儒家以及其他先秦諸子趨向一致,而莊子則獨立於諸子百家之外。

莊子,墨子簡介,老子莊子簡介

莊子墨子資料太多。10000個字放不下。放心開啟好了。無毒。莊子簡介 簡介 莊子 書分內 外 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 揉雜 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特色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

如何自學《老子莊子

東方劍聖 我覺得這類書籍還是先看歷史比較好,瞭解他們都做過什麼事情,然後再看這個東西,會好很多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我給你想了一個好辦法,看看百家講壇吧,讓別人幫你入門,然後你自己再去消化,比如於丹莊子心得之類的,先看看,覺得入門了再研究 蕭碧若 買書,自己看,推薦買中華書局的,陳鼓應注的老子和莊子,...

莊子和老子思想上的區別是什麼,老子與莊子的區別

哈哈欠為你違逆 老子作品 道德經 主要思想是 道 的思想 無為而治 辯證法。莊子作品 莊子 主要思想是 效法自然 2014 無為而治 觀點體現老子的思想主張。 想太多沒用 一 老子莊子思想的不同點 1 道和人的關係 觀點表明儘管人無法與天 地 道相比,卻有別於萬物,具有萬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莊子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