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和老子思想上的區別是什麼,老子與莊子的區別

時間 2021-08-15 08:52:26

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老子作品:《道德經》,主要思想是「道」的思想;「無為而治」;辯證法。

莊子作品:《莊子》,主要思想是「效法自然」。

(2014·**)「無為而治」觀點體現老子的思想主張。

2樓:想太多沒用

一、老子莊子思想的不同點

1、道和人的關係

觀點表明儘管人無法與天、地 、道相比,卻有別於萬物,具有萬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莊子的思想卻彰顯人與萬物的一致性,將人等同於物。人沒有任何特殊性,與天地萬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

2、處世哲學方面

老子和莊子雖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觀、天道觀方面有其共同點。然而兩人對道延伸出的不同的處世之道卻相去甚遠。主張順應自然規律來治理國家。

同時老子強調要循著道法自然,推崇不爭、謙和。而莊子提倡齊物論,在莊子的視界中,世間的一切差異都是相對的。

3、老子與莊子不同的精神渴望

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莊子的道之於無的意識是最高的自由意識,將無視為道的根本特徵正是出於對自由的追求。從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等思想出發,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萬物。

因此生命與道合一,這就是老子莊子所認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但老子與莊子對這種境界的理解有些差異。老子的道是指純真質樸本性的實現;而莊子的所認為的則是高度的、絕對的自由。

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學具有極強的現實性。而莊子更高地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和超脫。

二、老子與莊子思想相同點

1、老子莊子的樸素的自然人性論

道是老子和莊子生命哲學的邏輯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值,與道融合即是生命最**值的實現。在老莊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對道的追求就是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然人性的破壞性越大,離人的自然本性越遠。

通過對老子莊子思想的比較可以看出,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具有許多相同之處,其中「道」是老子莊子哲學的根據和基礎。他們都認為生命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道。但同時老子與莊子的哲學也具有不容忽視的差異性,所以不能將老子莊子等同起來。

2、「有生於無」是老子與莊子思想的核心

「道」 是天地萬物的法則。老子主張萬物由道而生,只有順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則。老子的無為說法實際上是對人類在自然界所處的地位提出的一種質疑,是一種對人的行為方式的批判。

道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萬物的總根源,是因為道的「無為」。

莊子在與老子不同的思路下得出了與老子相似的「有生於無」的結論。但老子的道旨在強調道的無形,莊子的道是說「有」都是從沒有、存在都是從不存在那裡演化來的。

老子與莊子的區別

3樓:凱是凱喵的凱

老子與莊子的區別有:

1、思想不一樣:老子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2、作品不一樣:老子的代表作是《道德經》(又稱《老子》),莊子的代表作則是《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3、時間不一樣:老子是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莊子是東周戰國中期的人物。

4樓:假面

簡單點說:老子追求清靜無為,莊子追求隨心所欲。

世以「老莊」並稱,莊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老子、莊子思想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超越人生倫理價值層次,不重視現實人生善惡的區別.他們**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存在價值問題,也就是生死價值的問題.

他們憑著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描述了人生存在客觀而永恆的依據:道.所以,人們稱他們為道家.

老、莊思想的主要區別在於:老子提供的是比較超然的客觀性描述,莊子提供了更多個人主觀感受和啟示的具體事例.

拓展資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1] ,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姓莊,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5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書吧,一般《老子》可以當作哲學、道學、修煉、宗教等各種書來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他的思想莫衷一是,至今也沒有完全統一的說法,而《莊子》的哲學其價值更高是體現在文學審美上,一般對其文的理解爭議也不大。

6樓:哲學鼎端

對其《易中天:老子與莊子的區別》一文的論鑑耿閣(鳴天士君)著

好個大家易中天,

造次解道不沾邊。

非知無為是何意,

更懵芻狗理念偏。

道為何物宇宙兼,

無為道為大為連。

終極定義道德紀,

知否本然境界嵌?

耿閣:草於2023年1月7日晚上9點50分【(易中天:老子和莊子的區別 填詞柳三變lv.122017-01-09 )】

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異同

7樓:感性的我是

1、保全自己方法不同。

道家的第一階段是楊朱,通過「隱」,逃離人世,遁跡山林來保全自己。老子道家第二階段,通過「道」,也就是宇宙事物變化的規律,讓事情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來保全自己。莊子是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從「齊生死,一物我」的高度來看生死,超越現實的世界。

2、老子假無為,莊子真無為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但是老子關心政治,總是為統治者出謀劃策,「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的目的,老子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通過「不爭」達到「掙的目的」,老子思想中有權謀是不爭的事實。

莊子是真正的無為。莊子看透成敗,看透名利,他不是假清高,而是透徹。莊子主張「逍遙遊」,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於自由,這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所以說莊子是真無為。

3、老子寡情權謀,莊子善感人生。

老子的思想冰冷理智,顯得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不把萬物和百姓當做一回事,體現了老子的寡情。

老子思想中充滿權謀思想,為統治者出謀劃策「」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這裡的聖人指統治者),「治大國若烹小鮮」,「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等等,老子的思想有著權謀,甚至是陰謀論,這是不爭的事實。

莊子的思想感性得多,《莊子》可謂是傑出的文學作品,「莊周夢蝶」就是充滿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莊子看似無情,實際最有情。

莊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遙遊」,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的價值在於自由。莊子也是這樣過自己的一生,他把個人自由,個人生命看得高於一切,人生自由才是莊子哲學所關注的。

相同處: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老子、莊子思想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超越人生倫理價值層次,不重視現實人生善惡的區別。他們**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存在價值問題,也就是生死價值的問題。

他們憑著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描述了人生存在客觀而永恆的依據:道,所以,人們稱他們為道家。

擴充套件資料:

老子的養生啟迪:

1、遵道循德

道和德,既是構成老子博大深遠哲學體系的本源和基石,也是貫穿其整個思想體系的脈絡和主線。因此,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其養生觀點,首先,我們就必須要弄清道與德的含義與關係。

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身養性、完善人格的基本方法;德也不是通常說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應該必備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兩者之間呈現一種辯證統

一、相輔相成的關係,德是道的基礎,道是德的昇華。

沒有堅實的德做基礎,對個體而言,別說齊家治國,就連平時的為人處世,也都難以進行。而反過來,有道之人,無疑又為德的形成創造出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很容易讓個體在擁有寧靜心境、超脫人生的同時,修身養性、成已達人,最終實現理想人格的不斷髮展和完善。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子的眾多養生觀點,都是建立在道與德的前提和基礎之上的。

2、無為而養

無為之說,是老子哲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命題。尤其是針對階級來說,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見解。「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為無為,則無不治。」「愛國治民,能無為乎。」「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說的都是統治階級在治國理政方面,要遵循天道,順從自然,從而以逸待勞,達到無為而治、天下太平的效果。而引申到養生方面,我們便不難得出無為而養的啟發。本來人生在世,無論是誰,都要面臨生老病死的自然之道。

因此,在身體的保養方面,只要按照規律,順其自然,就能達到目的,完全沒有必要去過分為之。所以,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必要過分刻意地相信和追求所謂的保健之術。而應該吃則吃,該喝則喝,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休息,這樣才能在無為而養之中,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

3、虛靜守中

老子在論及芸芸眾生如何認知自然、面對社會時,直言不諱地道出,其實,無論天地還是聖人,對個體而言,並沒有什麼仁愛之心,而只是像對待動物一樣讓大家自生自滅。

進而借用風箱的比喻明確指出:「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意思是說,天地之間,豈不像風箱一樣,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所以,做人也要像風箱那樣,保持虛靜守中的狀態。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紛擾複雜的人和事時,能夠始終保持一種清靜無為,淡然恬靜的良好心態,那麼,我們將會成為生活的智者,就永遠不會有什麼想不開的事,過不去的坎。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與自己過不去的,並不是別人,恰好是自己。

為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調整心態,在恬淡從容之中知足常樂,擁有健康。

4、少言多行

老子在其論述當中曾反覆強調少言多行的道理。「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說的是聖人治理國家,並不過多的發號令。贏得人們的親近讚譽。「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不言勝有言,其實,在好多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更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至於「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這些經典之語的道理,更顯不言自名,很容易理解。

聯絡到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喜歡誇誇其談者,雖然花言巧語說得天花亂墜,可話說多了,難免又會出現差錯和紕漏,結果往往又會言不由衷、適得其反。因此,對一個真正有涵養者來說,始終會做到謹言慎行、少說多做。

這樣,既能修身養性,也能便於人際交往,從而對非常有利於個體的健康與發展。

5、低調內斂

在自己的著作當中,老子曾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在為人處事方面,一定要做到低調內斂。如果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從正面強調低調的重要性。

那麼,「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從反面警示人們不能自高自滿、自以為是。

「功成身退天之道」;「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可見,為人低調內斂的重要性。

老子還借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形容低調內斂的重要性;「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甚至還不忘把低調內斂同人的生死聯絡起來:「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而在現實中,也只有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民網-老子的養生啟迪

老子思想核心,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無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張。無為,即 不為物先,不為物後 順乎自然以為治。無為是實現無不為 無不治的前提和條件,以無事取天下 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主要包括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絕聖棄智 絕仁...

儒家和墨家思想上有什麼重要的區別?

儒家思想其本質是 敬天 守禮 核心思想是 仁 要老百姓遵守禮法,屬於精英治國,符合統治者的要求這種統一單純的思想更好控制。墨家的主導思想是 兼愛和非攻。兼愛就是海納百川,各種行為,各個階層的人都吸收接納,其成員的具有複雜性 多樣性的特點。舉個例子說,清朝的皇帝如果採取墨家思想治理天下,可能陝甘總督推...

生抽老抽分別是什麼,生抽和老抽的區別?

生抽是醬油的一種,是以大豆或黑豆 麵粉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種曲,經天然露晒,發酵而成的,顏色比較淡並且呈紅褐色。生抽是用來做一般的烹呼叫的,味道較鹹。生抽主要是用來調味,顏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冷盤的時候用得比較多。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加入焦糖,經特殊工藝製成的濃色醬油,適合肉類增色作用。老抽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