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覺而不迷」?求解釋

時間 2022-03-10 21:50:05

1樓:周公後

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把皈依佛法僧三寶解釋為皈依自性三寶「覺」「正」「淨」,當代高僧淨空法師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和「淨而不染」的概念。你問的「覺而不迷」,從字面意思上講,就是「覺悟」而不「迷惑」,也就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時刻都明白自己所做和事的意義與價值,有一個正確的宇宙人生觀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這種明明白白過日子的人生境界,就是所謂的「覺而不迷」。

問題是明白什麼才算是真正的「覺而不迷」,這可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境界不同,他所悟的物件就有差別。我們都是凡夫,沒有達到佛菩薩的境界,所以,我們只能依照聖人講的法理(聖言量),知道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宇宙人生道理去做,真正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就是遵循佛菩薩的教誨在做在意義有價值的事,過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人生。而佛菩薩們,卻是在現量親證了諸法實相的境界當中過自在解脫的生活,他們的「覺而不迷」,才是徹底的究竟的,我們通常稱大徹大悟的人為「佛」。

2樓:匿名使用者

明白事情的真理、性質,自然隨順的去應用而不固執。

3樓:

阿彌陀佛。覺者,看清人生宇宙的真相。佛是覺了的眾生。

我們是迷了的眾生。迷是自己迷的。覺也要自己覺。

別人覺。解決不了你迷的問題。所以按佛的教誨。

持5戒修10善。多看法師開示。慧律法師的。

《六祖壇經》《金剛經》《楞嚴經》佛學問答。好好聽聽。阿彌陀佛。

老老實實唸佛,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間斷,就能達到覺而不迷。實實在在如果想下功夫,皈依、持戒、行十善業,意地佛號提起,則是身口意都覺而不迷。不發心修行,問亦無益,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4樓:

覺而不迷:意指對事情的本質已經明瞭,不再迷惑。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摘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講記》.

1、這裡的覺,可以理解為清醒的狀態,明明白白、了了分明。

2、這裡的正,可以理解為中道,不偏空,不偏有,不走極端。

3、這裡的淨,可以理解為內心清淨的狀態。

初步想想,可以從5個角度來思維:

1、【清淨地】妄念減少,起心動念減少,沉澱,安住在清淨地。

2、【清淨觀】面對不清淨的顯現,能夠保有清淨觀,轉煩惱為道用。

3、【清淨光】轉凡夫的身口意,為佛的身口意,顯現清淨光明。

4、【任運清淨】心無所住,無分別,超越清淨與染汙,自然而然。

5、【穩固清淨】常住心光明,心與光明不再分開,盡遍法界。

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而不迷,清靜,慈悲,是什麼意思

5樓:冠旻饒方方

善良卻沒有憎惡,單純卻不會被染色。瞭解卻不會迷失。清淨。慈悲。

6樓:匿名使用者

假的,天下人間除上帝的獨生子耶穌之外,沒人能做到

7樓:閉眼睡覺到處都是蓮花

供奉諸天神佛菩薩三根香!

中間一根名為:正而不邪!

一根名為:覺而不迷!

一根名為:塵而不染!

8樓:匿名使用者

正直不邪氣,清淨不染塵土,不被塵世拖累,覺悟才不迷惑,做到清淨,無雜念,才會擁有慈心悲憫心。

9樓:蒼穹海粟

唐朝六祖大師傳三歸依時說:『歸依覺正淨。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學佛的總綱領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正淨即戒定慧,覺是慧,正是定,淨是戒。教學裡就是戒定慧三學,經只講定,而實際上包括戒慧在其中,三而一,一而三,自己修學依此綱領,教他人亦如是。

真想成就,妄語一定要戒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如此說,此為第四個決定清淨明白教誨,此四段為根本戒。

10樓:匿名使用者

豬狗能蹦出孫猴子手心麼?

孫猴子能蹦出如來佛手心麼?

如來佛能蹦出耶和華神手心麼?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是什麼意思

11樓:love生活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意思是不怕妄念、惡念起來,就怕我們覺悟遲了。這句話說的是做啥事都不要怕有想法,關鍵是怕覺悟的晚看不透裡面的事,能夠時時覺察自己的過失,就是有向聖之心。

擴充套件資料

話頭禪,是宋代以後流行的禪修方法,通過看話頭的方式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與祖師禪不一樣,需要自己努力參究方可開悟!

古人最初是提出:看話禪,並未說參話頭。參話,參究,是指對某些現成祖師公案不理解體會不到,來弄明白,故稱參究、參話、參公案等!話頭多出自祖師問答,話頭就是一句話!

我們禪宗的話頭都是什麼呢:無、麻三斤、乾屎橛、唸佛的是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多少聽過的話頭!

自古至清朝都沒有誰說過什麼話頭是說話的前頭,參話頭就是參一句話,把一個不明白的疑惑藉著一句話來參究,疑情大到一定程度才有開悟機會,好似氣球吹爆!

12樓:假面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是慧能禪法的主張,慧能禪法是主張頓悟。一般人在這個五濁惡世中,不可能不面對種種的環境,面對環境必有妄心的生起。妄心一起,即生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被這四相所迷惑,不見自已的本來面目。

所以我們不要擔心自己的念生起,就怕念頭生起時,不知道覺察它、斷除它,使其發展,自己只能走在生死輪迴的道路上。

拓展資料:

出自《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翻譯名義集:「佛陀(浮屠)。大論雲。

秦言知者。法華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覺者、知者,對迷名知,對愚名覺。

」 正如季羨林所說:「不知道」的對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覺」,就是「佛」。

根據多年考古實踐與文獻研究,中國有考古學家認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或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斷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最早的時間應在秦始皇時代。

13樓:甘瓃澄莉莉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的意思是一般人在這個五濁惡世中,不可能不面對種種的環境,面對環境必有妄心的生起。妄心一起,即生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被這四相所迷惑,不見自已的本來面目。所以我們不要擔心自己的念生起,就怕念頭生起時,不知道覺察它、斷除它,使其發展,自己只能走在生死輪迴的道路上。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出自《八大人覺經 》 (第六卷),是慧能禪法的主張,慧能禪法是主張頓悟。

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既然是凡夫,長劫輪迴在六道,不起心、不動念是肯定做不到的。

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是阿羅漢以上的境界,換句話說,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聖者,那不是凡夫。對凡夫來講,念起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這個念頭很恐怖,肯定是惡念多、善念少,肯定是如此。所以菩薩教我們要覺悟,「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特別是對於惡念,如果一覺悟,這個惡念就能止住,善念就生了。常常住在善念當中,與善人就相近;常常跟善人在一起,不知不覺、久而久之就薰習成為善人的氣質。我們講改變氣質,改變氣質最重要的一個方法無過於親近善知識,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善知識。

14樓:匿名使用者

八大人覺經 (第六卷) 2002/11/3 日本知恩院和順會館 檔名

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既然是凡夫,長劫輪迴在六道,不起心、不動念是肯定做不到的。

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是阿羅漢以上的境界,換句話說,是四聖法界裡面的聖者,那不是凡夫。對凡夫來講,念起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這個念頭很恐怖,肯定是惡念多、善念少,肯定是如此。所以菩薩教我們要覺悟,「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特別是對於惡念,如果一覺悟,這個惡念就能止住,善念就生了。常常住在善念當中,與善人就相近;常常跟善人在一起,不知不覺、久而久之就薰習成為善人的氣質。我們講改變氣質,改變氣質最重要的一個方法無過於親近善知識,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善知識。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九五卷) 2001/2/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17-0395 http://www.

amtb.tw/12/12-17-0395.xml

總而言之,千經萬論總不外「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總不外這八個字。我們自己學佛,起心動念,佛家說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起心動念要覺,什麼叫做覺?

我這個念頭起來,佛在經教上許不許?與佛陀的教誨相應不相應?如果是相應,這是善念,應當要叫它念念增長;如果與佛經教上講的不相應,這是惡念,惡念立刻要把它斷掉;這就叫修行,這就叫功夫。

修行功夫要從起心動念處下手,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常常勸導我們,「從根本修」,就是這個意思,念念都覺而不迷。一不覺,就隨順煩惱,惡念就增長;這一覺,惡念就止住了。實在講,關鍵就在覺、迷。

所以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是難免的,為什麼?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哪有不起來的道理?不起,那是成佛了。

九法界眾生總免不了起念頭,關鍵在覺悟,念頭才起,立刻就能覺察到。唸佛法門裡面,方法更巧妙,他覺的樣子是什麼?「阿彌陀佛」這一個念頭,不管什麼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這是正念,正中之正。

古大德常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確確實實落實,我們在講席當中討論得很多。

15樓:

念即妄念,覺即覺察。修行人如妄念起而不能覺察,即被念轉。猶如盲者,賊來不見,是為大害,故立此說。

附:【妄念】

(術語)虛妄之心念也,凡夫貪著六塵境界之心也。

【覺】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一、依此法身,說名本覺,何以故?本覺義者,對始覺說,以始覺者,即同本覺。

二、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

三、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

四、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

五、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後念令其不起,雖複名覺,即是不覺故。

六、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薩等,覺於念異,念無異相,以舍粗分別執著相故,名相似覺。

七、如法身菩薩等,覺於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粗念相故,名隨分覺。

八、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

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向佛智故。又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謂無念。是故一切眾生,不名為覺。

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若得無念者,則知心相生住異滅,以無念等故,而實無有始覺之義,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平等,同一覺故。

什麼叫做覺知?覺知是什麼意思

覺知根據對阿姜潘尊者所傳的這種方法的修習和體驗,可以將覺知定義如下 覺知就是修習此法者,通過默唸動而知道自己身體動,和通過默唸停而知道自己身體停,而形成的一種身心體驗,覺知是身心同時發生的,而不是身心分離者可以體驗到的。就是說,一次覺知必須包括身心同時發生的一次動和一次停,此二者缺一不構成一次覺知。...

這幾個綠化上的植物叫做什麼呢?求解

千葉蘭 學名 baimuehlewbeckia complera 是室內裝du飾觀葉植物,具有很zhi 高的觀賞價值。dao它的葉子是橢圓回形的,答帶有光澤 枝幹是棕黑褐色,近似於髮絲。千葉草原產紐西蘭,習性強健,喜溫暖溼潤的環境,在陽光充足和半陰處都能正常生長,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0 左右的...

累覺不愛什麼意思?「累而不覺」是什麼意思?

我希望我們的每一次爭執都不是我一個人難過,而是我們都心疼彼此,然後和好如初。愛你的人,願意包容你的一切,但不會接受你的鄙視,感情需要平等,還要懂得尊重。到最後你才會懂得,所謂相愛,只是想要相互看見。我的心已經感到累了,不想再去喜歡一個人了。心累了感覺不會再愛了。太累了感覺不會再愛了。累而不覺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