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中的無諍三昧有什麼含義,佛學中的無諍三昧有什麼含義

時間 2022-03-24 21:25:07

1樓:匿名使用者

無諍三昧,佛教用語,梵文arana,音譯阿蘭那,華語「無諍」。梵語samidhih,音譯三昧,華語「正定」,就是入了禪定之意。「無諍三昧」,就是無我人、彼此高下、聖凡之分,一相平等。

連真空亦無住,若有住者,即有對待,便生諍論,長系生死矣。

------------------------

須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闊達自在,為諸比丘敬佩。但也有人對他冷諷熱嘲,說他整天痴痴呆呆,一點也不活動,沒有什麼了不起。

一些比丘聽了這語,為須菩提鳴不平,要和那些人辯論。須菩提勸這些好心的人說:『修道的人要將譏嘲毀謗、逆境魔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緣,可以依此消除業障。

加強信心。再說諸法空性的真理,是無我無人,無彼無此,無高無下,無凡無望,平等一相。辯白和爭論,是有勝負心,與真理相違。

』須菩提由於通達空性,所以能隨順世間,行大忍辱,對任何人,都能做到無惱無爭。佛陀對他的修證,十分欣賞,在金剛般若法會上稱讚他已證得無諍三昧,在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須菩提回答說:

『您老人家對我的稱讚,真不敢當。我決不承認是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若有這樣的想法,說明我執還未斷除,終日還耽溺在有證有得的法執之中。

其實,舍利弗、目犍連才是真正的離欲阿羅漢。』

須菩提在靈鷲山石窟裡坐禪,一天忽感四大不調,身心非常疲勞。在病重的時候,他結跏趺坐,端身正念著:引發身體病苦的原因,有的是過去的業報現前,有的是現生運緣的關係,用醫藥不能徹底**。

唯有深信因果,懺悔罪業,修習禪觀,從心不苦到身不苦。經過正念和禪觀之後,他頓時感到身心輕鬆自在.疾病也豁然痊癒了。

2樓:匿名使用者

俱舍論頌曰:

無諍世俗智 後靜慮不動

三洲緣未生 欲界有事惑

論曰。言無諍者。謂阿羅漢,觀有情苦由煩惱生。

自知己身福田中勝,恐他煩惱復緣己生。故思引發如是相智,由此方便令他有情不緣己身生貪瞋等。此行能息諸有情類煩惱諍故得無諍名。

此行但以俗智為性,第四靜慮為其所依,樂通行中最為勝故。不動應果(利根阿羅漢)能起非餘,餘尚不能自防起惑,況能止息他身煩惱。此唯依止三洲人身,緣欲未來有事煩惱,勿他煩惱緣己生故。

諸無事惑不可遮防,內起隨應總緣境故。

3樓:

因為了達了萬法都是顯空大雙運,故而沒有任何可以爭論的地方存在。

無諍三昧,最為第一是什麼意思?

4樓:瘋子難不難

意思是專注的靜思修行,排在最前面,原文出自於印度初期大乘佛教的《金剛經》。

原文: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白話譯文:

因為實在沒有任何什麼,可以名叫做阿羅漢。

世尊,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

」那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世尊,佛說我沒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經證得一切寂然平等的專注的靜思修行,在人群之中排在最前面,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但我不作這樣的念頭:我是離欲阿羅漢。

5樓:愛水雲居

指禪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於一處而不散亂之狀態。

6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來說就是:入了無分別的禪定境界,這在人中是數第一的。

無諍三昧(wú zhèng sān mèi):指入了禪定之境,隨順空理無違無諍之三昧,是大乘佛典中常見的修行方法之一。(現代也用作指避免爭執處世方法)

無諍:諍即諍論,煩惱的意思。無諍,就是無分別心達到了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境界。

三昧:是梵語samadhi的音譯,意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的禪定境界。

人中最為第一:即是字面意思,人中第一。

純手碼,供參考。

7樓:專注文化知識解答

《宣化上人講解金剛經》中說:

「無諍三昧」:「無諍三昧」就是沒有勝負心了,沒有鬥爭心了;沒有鬥爭心,入到這種的定,這叫無諍三昧。世尊常常說,須菩提得到這個無諍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在這個一般人裡邊,他算是最為第一了,是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是第一離欲阿羅漢。「離欲」:就是離開一切的這種貪慾。

貪慾,很多很多的,這個貪慾。貪財也是個貪慾;貪色也是個貪慾;貪名也是個貪慾:貪一切所好的,這就叫貪慾。

那麼證得這無諍三昧了,就沒有一切的貪慾;也不貪食,也不貪穿,也不貪住好的地方,一切的慾望都斷絕了,這是第一離欲。

離開欲就得到這無諍三昧,就得到這個清淨了;沒離開欲就得不到這無諍三昧,得不到清靜的這種快樂。

須菩提說: 我得無諍三昧. 人中第一的無諍三昧是什麼

8樓:鼂槨

宣化上人講解金剛經

「世尊」:須菩提又叫了一聲世尊,又叫一聲佛。「佛說。

我得無諍三昧」:佛,說我得到這個無諍的三昧。甚麼叫「無諍」呢?

「諍」就是爭論,就是爭辯,就是一種鬥爭的心:鬥爭。

這個鬥爭的心哪,六祖大師說過:「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

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這六祖大師,他說,這個諍,為甚麼要有諍呢?

諍就是要爭勝負:或者你輸了我贏了,或者我贏了你輸了;我辯勝過你了,你勝過我了:這就叫一個諍。

這諍有勝負心。「與道相違背」:與你修道上,就大相違背囉!

你修道就不應該爭勝負,也不應該爭第一和第二的。修道的人,我以前沒講嗎?就像那個水似的,那個水,怎麼樣子呢?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它利益一切的萬物,你,樹木、花草依仗著水而生。有水,它才能生;沒有水,它就不生了。

乃至一切的人也要依賴著這個水而生;你要沒有水,你看一看,就不會生存了。可是飛禽哪,有的不喝水的,但是也有很多都要喝水的。一切的飛的東西需要水;在水裡生存的魚鱉蝦蟹也需要水。

一切的動物需要水,一切的植物需要水;這胎卵溼化都需要水來生存。所以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對一切的萬物,它都有利益而不爭功。那麼水所處的地方,不是在高尚的地方,它是在窪下的地方,就是最低的那個地方,是水所住的地方。「處眾人之所惡。

」這是老子說的。怎麼「處眾人之所惡」呢?你看那個水,在最低下的地方。

人人都歡喜往高的地方去,不歡喜往低的地方去;水呢,就不同了,水願意在低的地方。因為它在低的地方,所以就合乎道。「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所以,它就合道。

那麼講起來這個老子,你知道是誰來的?老子,他前生就是摩訶迦葉。摩訶迦葉,因為在佛出世之後,他知道中國這個眾生造罪業的很多,不依法修行。

所以,他就派這個老子,和孔子和顏回,來到中國先教化眾生。老子就是摩訶迦葉的化身,這個孔子,和顏回都是菩薩,來到中國來的。所以老子在中國,就提倡無為。

那麼人要能知道無為了,這個法,然後再能知道無不為。那麼這是佛教的道理了;佛教講無為、無不為。那麼這個「諍是勝負心」:

爭強論勝,「與道相違背」。這和修道上,是大相違背的,是背道而馳的。修道本來應該向南走,你一有諍的心就是向北去了。

本來應該向西走,你又向東跑去了,所以,這叫背道而馳,「與道相違背」。你由這一諍就生了四相心了:生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生出這四相心來了。「由何得三昧」:你生出這個四相的心來,怎麼會再得到三昧呢?!

就得不到三昧了!所以,這六祖大師說的。

那麼這個「無諍三昧」:「無諍三昧」就是沒有勝負心了,沒有鬥爭心了;沒有鬥爭心,入到這種的定,這叫無諍三昧。世尊常常說,須菩提得到這個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

在這個一般人裡邊,他算是最為第一了,是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離欲」:就是離開一切的這種貪慾。貪慾,很多很多的,這個貪慾。

貪財也是個貪慾;貪色也是個貪慾;貪名也是個貪慾:貪一切所好的,這就叫貪慾。那麼證得這無諍三昧了,就沒有一切的貪慾;也不貪食,也不貪穿,也不貪住好的地方,一切的慾望都斷絕了,這是第一離欲。

離開欲就得到這無諍三昧,就得到這個清淨了;沒離開欲就得不到這無諍三昧,得不到清靜的這種快樂。

「世尊」:世尊哪,「我不作是念」:我不想,我是得到無諍三昧了,我是證阿羅漢果了,我是人中第一了,我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了。

世尊哪,我沒有這種的念頭。為甚麼呢?「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若作是念」:世尊哪,假設我要有這種的念頭的話,我就談不到清淨囉!

談不到離欲了!談不到無諍啦!「我得阿羅漢道」:

我要是,想,「我作是念」,我已經得到阿羅漢道了。那麼我要這樣想的時候,「世尊則不說」:世尊哪,你就不會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你呀,世尊,你就不會說,須菩提是一個最歡喜修行清淨行的這樣的人,你就不會這樣想了。因為甚麼呢?因為我有這種念,那就不夠清淨了!

不夠無諍了!不夠離欲了。我有這種念,這就是諍,就是不清淨,就是沒有離欲了嘛!

還有這種的妄想了嘛!

「以須菩提」:因為我須菩提,「實無所行」:我無所事事,我一切無著。

我既沒有我執,又沒有法執。我也不執著,不自滿說,哦!我已經得到阿羅漢果了、阿羅漢道了。

因為我沒有這種的這個念,所以,這才夠上清淨、無諍、離欲阿羅漢。所以佛才說我是一個第一離欲阿羅漢。如果我要有這個念,佛就不會這樣講啦。

「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而祗不過有一個虛名,說,須菩提,他是一個歡喜修清淨行的這麼一個人。

並沒有實體,說,我有一個甚麼所得,實無所得。我雖然證了四果阿羅漢,而無所得,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甚麼也沒有的。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這段我沒理解,能講解一下嗎?

9樓:你不問_我不答

佛法有點兒像是剝洋蔥,你看到洋蔥的外皮,然後把它剝掉。你心裡想:「這是真正的果實。

」然後你修持。一段時間之後,你瞭解到那還只是洋蔥的皮,於是你剝掉那層皮,心裡想:「這應該就是果實了,真正的果實。

」再過一段時間,你瞭解到那也只是另一層皮,所以你剝了一層又一層的皮。然後有一天,你突然領悟到,其實什麼都沒有,那時你就自由了。

10樓:煩惱即菩提

請看我的部落格,有金剛經全文解釋。

11樓:匿名使用者

星雲法師:《金剛經》白話文淺譯 可以看看 網路有很多的譯本

12樓:美人計

以有所著,已有落處,就不是了,就這意思。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100

13樓:

若有一念得果心,即落遍計所執,即是人我見,禪宗叫「落草」,為人時叫和泥入水、啷噹不少等等。

14樓:平衡光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15樓:o啼烏落月

你想說明什麼。挖空埋空,不放種.

執相而求,謬以千里 所以"無諍三昧,最為第一" 什麼意思

16樓:無名大明

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學中紋身會對人有不好的果報嗎

特別是只紋,畫佛菩薩半身像或一個佛菩薩頭,半魔半佛,報應一定在地獄,連衣服上都不能印佛菩薩像,羅漢像,更別說紋到身上了,身上更汙穢,所做事也汙穢,想都想得到了。不要聽紋身師亂說,既然信佛就要聽佛經和祖師大德怎麼說。千萬不要紋佛菩薩像和羅漢像,最好也別紋鬼神。說可以紋佛菩薩像的很可能是魔子魔孫在推你下...

佛學裡什麼是密宗,佛教中的密宗是什麼意思

密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舶來,可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一為金剛界。唐一行得兩宗真傳。唐印果長老時,將密宗傳於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為東密與臺密。包含真言宗 金剛頂宗 毗盧遮那宗 祕密乘 金剛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綜合了各國家地區密宗的傳承。密宗起先是有融合了中國道教內容的印度密教,八世紀時印度密教...

誰對佛學中的「無上正真」真言有獨到見解,請賜教於我

如幻諸法無生無滅非去來今 我是學佛的,不是研究佛學的。學佛能得正見正思維正解脫,研究佛學的,就算拿仨博士,也不中的 無上正真 佛在大般涅槃經中說的那麼好,你不去經中尋求佛智慧,跑這裡來問人,不是犯迷糊麼?我信如來所說,我解如來所說,但是我不能以文字來說我有啥見解。佛法,有誰能說的比佛還好?你信佛呢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