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和三伏有什麼關係,夏至和數伏的關係??

時間 2022-04-06 17:45:06

1樓:京日晁霈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另外,此日民間流行吃麵食,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2樓:司奕冒定

我國出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三伏、數

九、入伏、出伏」等雜性節氣,用來表示天氣變化的情況,他們同二十四節氣一樣,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絡。

按夏曆(農曆)的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即前面的第一個字是「庚」的日子)未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綜合起來稱之為「三伏」。由於末伏在立秋之後,所以,我國不少地方有「秋後一伏」的說法。從初伏到中伏,時間固定是10天為一伏,從中伏到末伏擇優的年份有時是10天,有的是20天,上下相差20天。

三伏期間,太陽輻射到地面上的熱量要比由地面向天空中散發的多,而且,大氣溫度持續上升,所以,此時是全年中最熱的階段。通常在我市範圍內,伏天的最高氣溫,絕大多數地區要達到36℃—38℃以上,有時還會更高一些。數伏天氣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關,所以,農民朋友十分重視這個階段的農事活動,農諺有: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和「熱在中伏、伏伏有雨」、「三伏不熱、無辜不結」以及「頭伏棉花打頂、二伏打杈」的等等說法,其實這些提法,都是農民群眾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它讓人們注意掌握季節時令變化,從而做到適時耕作收穫,以利於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的需要。

夏至和三伏有什麼關係?

3樓:匿名使用者

夏至和三伏沒有什麼關係。夏至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21日-22日之間,這一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

三伏則是每年的最熱的某一個時間段,一般在7-8月。

夏至前一個節氣是芒種,後一個節氣是小暑。根據二十四節氣表,夏至是第10個節氣。據瞭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之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每年陽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時,為夏至日。至是極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長至。過了夏至,太陽的直射點逐漸往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會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長。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養生小常識

1、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雜糧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2、要清涼

這個多指穿著及生活環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儘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

衣服的布料儘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居室宜清涼,早晚室內氣溫低,應將門窗開啟,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

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3、晚睡早起睡午覺

此時節,公眾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養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

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出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三伏、數

九、入伏、出伏」等雜性節氣,用來表示天氣變化的情況,他們同二十四節氣一樣,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絡。

按夏曆(農曆)的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即前面的第一個字是「庚」的日子)未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綜合起來稱之為「三伏」。由於末伏在立秋之後,所以,我國不少地方有「秋後一伏」的說法。

從初伏到中伏,時間固定是10天為一伏,從中伏到末伏擇優的年份有時是10天,有的是20天,上下相差20天。

三伏期間,太陽輻射到地面上的熱量要比由地面向天空中散發的多,而且,大氣溫度持續上升,所以,此時是全年中最熱的階段。通常在我市範圍內,伏天的最高氣溫,絕大多數地區要達到36℃—38℃以上,有時還會更高一些。數伏天氣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關,所以,農民朋友十分重視這個階段的農事活動,農諺有: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有雨種蕎麥」和「熱在中伏、伏伏有雨」、「三伏不熱、無辜不結」以及「頭伏棉花打頂、二伏打杈」的等等說法,其實這些提法,都是農民群眾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它讓人們注意掌握季節時令變化,從而做到適時耕作收穫,以利於農業增收農民增收的需要。

夏至和數伏的關係??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傳統曆法對「數伏」的規定, 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入伏」,即頭伏開始;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以保證秋後有一伏。因此,每年哪一天入伏以及中伏的天數,是由夏至的到來日以及庚日的排序決定的。

2023年6月21日夏至(戊午日),6月23日是夏至後第一個庚日(庚申日);曆法中「甲乙丙盯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干」」每十天一輪迴。7月13日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庚辰日),開始數伏。

為什麼最熱的天是在「三伏」,而不是在夏至

6樓:大漠飛車

因為經過夏天長時間的日照,地球表面的積累溫度是不斷增加的,再加上太陽的直射溫度較高,所以最熱的時間是在中伏,夏至以後,太陽的直射時間一天天在縮短,地球積溫就不再增加,所以三伏天后地球的積溫也在散發,氣溫就會逐漸降低。

7樓:問他熔透焊

其實還有一個因素我一直在考慮,就是近日點和高度角的雙重作用對大氣的影響.眾所周知,夏至點是遠日點,是一年離太陽最遠的時候,遠使得溫度低,接收到的熱輻射少.但卻又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時候,使得北半球每平方米接收的太陽熱量多.

但太陽高度角的影響遠遠大於遠日點的影響,至少在地球這個距離

因此,當地球離開夏至(遠日點)開始逐漸靠近太陽.開始變熱,而太陽高度角雖然降低,卻不至於太低,加上樓上說的大氣餘熱制度,使得地球在離開夏至後大概1-2個月的時間剛好達到一個平衡點.這個點離太陽近了,高度角也不至於很低.

加上大氣的保溫效果此時還是吸熱大於散熱的.所以綜上這個點大概就是三伏天頂了.

關於「夏至有風三伏熱」。

8樓:兜兜裡有龍

據說,夏至期間最忌打雷或下雨,因為,民間認為夏至時,若打雷或下雨會對農作物造成影響,故有「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之諺

夏至為什麼不直接進入三伏呢?

9樓:敖夢秋麼邦

夏至是6月23日,我們都處在北半球,當夏至來臨時,黃赤交角達到最大值,輻射達到最強。然而

夏至為什麼不直接進入三伏,我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了:當傍晚時分太陽落山時,空氣中的溫度在慢慢下降,然而什麼時候溫度最低呢?是清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太陽的照射,地面的溫度會一直下降。你類比一下,夏至的時候地面吸收的輻射最多,然而卻不能馬上進入三伏,就像清晨太陽升起的那一剎那,地面停止降溫,但要過幾個小時到正午的時候最熱。

這也正對應了一句話:量變才會質變。

我只知道這麼多鳥,真心自己寫的,望樓主採納!

三伏和三暑是一回事嗎?

10樓:紅黑樹林

應該是: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 三伏(暑)三九都是節氣,三伏是指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以後每十天為一伏第三個十天就是三伏最熱;冬至這天起算每九為九天,第三個九天為三九最冷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是一樣的三伏就是三署 「三伏」(三署)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

夏至和秋至的關係?

1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秋至這樣的說法,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

「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記載:

「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夏至日期的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37,20世紀=22.20。

舉例說明:2023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2023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

「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說明這一時節可以開始割鹿角,蟬兒開始鳴叫,半夏、木槿兩種植物逐漸繁盛開花。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13樓:匿名使用者

節氣關係。

夏至日 6月22日前後

秋分日 9月23日前後

1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秋至 只有秋分 兩個都是節氣

15樓:匿名使用者

夏至日天氣慢慢變熱,而秋至日 天氣慢慢變涼。

什麼是夏至 立夏和夏至的區別

16樓:匿名使用者

立夏立夏同夏至一樣,在二十四節氣中,不光都是反映季節的節氣,而且都是反映進入夏季的節氣。但立夏和夏至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節氣。可是,他們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些區別和聯絡又是什麼呢?

聽小編為你繼續講解。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立夏也即是說,萬物至此皆長大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

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也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

夏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

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儘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立夏和夏至的區別

1、立夏與夏至時間的區別

立夏時節太陽位於黃經45度,一般為每年的新曆5月5日至7日交節,今年的立夏是5月5日;而夏至時太陽是位於黃經90度,時間為6月21至22日交節。

2、立夏與夏至氣候的區別

立夏時節,因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穫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穫物生芽、黴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夏至時節,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還有個別雨量大的平原地區要做好預防洪災的措施,及時的瞭解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對於農作物要及時收割

夏至和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和夏至分別有啥含義

一朽渡 夏至,古時又稱 夏節 夏至節 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 四時八節 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太陽執行至黃經90 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 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

夏至的含義是什麼,立夏和夏至各代表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90度 處在雙子座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白晝時數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

三伏天有什麼要注意的,三伏天應注意什麼?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切記別做6件事,容易給身體落下病根,尤其是中老年人。三伏天應注意什麼?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1 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 蓮子粥 荷葉粥等,能清熱 防暑 斂汗 補液,還能增進食慾。2 飲食 多酸多甘。主要以新鮮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