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發源於哪個地方,晉劇起源於什麼時候 晉劇歷史起源及藝術

時間 2022-05-17 15:25:04

1樓:匿名使用者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出現於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發展成為今天山西的四大劇種:晉劇、蒲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

晉劇,中國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國傳統戲曲。因產生於山西省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主要流行於我國山西省中、北部及陝西北部、內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區,大致上是晉語的幷州片,呂梁片,張呼片地區以及大包片,五臺片的部分地區。

什麼是晉劇?晉劇的**?

2樓:xxp閃電的力量

晉劇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劇種山西梆子,又稱中魯劇、中國傳統戲曲。它是以晉中崛起的汾陽、孝義、祁縣、太谷、太原命名的。晉劇的特點是旋律優美、流暢、旋律優美、和藹、陶白清澈,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和晉中地區特有的風格。

起源:道光初期,浦州梆子文藝復興時期被稱為山西梆子。所謂的「道光皇帝鄧龍亭,山西棒子又流行起來了。

」蒲邦北上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打動了太原,也震驚了北京,這也迎合了一批崛起於中原的富商的娛樂要求。

於是他們以合同的形式邀請普班社在中路演出。這是中原富商承接戲劇事業的開端,但戲曲仍是浦戲。代表班有平遙縣萬和班、介休縣小平遙班和濟青班。

3樓:伊娃妲拉

晉劇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外省稱之為山西梆子,主要流佈于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晉中,與祁太秧歌、晉中民間曲調相結合,經晉商和當地文人的參與而形成晉劇。其後幾經變化,在晉中、晉北以至內蒙古、河北、陝北的部分地區發展傳播開來。

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的發展時期,當時班社眾多,人才輩出,尤其是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出現之後,晉劇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路梆子的起源應在清代咸豐年間。道光初年,被當時稱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復興,所謂:"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時期,蒲梆北上,來到了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賈們的娛樂要求,於是他們就以承包形式,邀請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這就是中路富商承辦戲班的開始,但劇種仍為蒲劇。

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及介休縣的吉慶班等。

到了咸豐初年,蒲梆開始冷落下來,致使中路地區出現了一個戲劇活動相對空缺的時期,這對酷愛著戲的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倍感失望,於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閒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後期,經過眾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於在繼承蒲梆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並開始試點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梆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青睞。於是先後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

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戲班不屬商業性質,盈虧全由班主自負。

只是每到一處,將木製的、標有某某縣某某財主所承戲班名稱的虎牌立在前臺,以示誇耀,還要在後臺粉壁牆上題筆留名。這些舞臺題筆內容廣泛,成為今天研究晉劇發展史的金石之證。

隨著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財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興趣。他們也從蒲州請來藝人或招來兒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數州縣初具規模。

藝人的精湛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晉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戲,禿紅、吐醜、蓋陝西。人蔘娃娃、大嘴醜,後邊跟的一杆旗……"等戲諺流傳。

4樓:黎明星

山西劇,由人民民歌及秧歌合成。

晉劇的由來 20

5樓:木木青林

晉劇是蒲劇傳到晉中後,跟當地的秧歌結合而形成的。晉劇是山西四大梆子的代表,雖然為北方劇種,但唱腔清新秀麗,頗有南方戲曲之風。可能是與當時晉劇興起時晉商大賈大力扶持有關係吧。

晉劇雖然為地方劇種,但藝術成就很高。梅花獎獲獎人數僅次於京昆等大劇種。晉劇的起源、發展與興盛與晉商有分不開的關係。

在當時晉商集中的大本營,如太原、晉中、張家口、包頭、呼和浩特,晉劇依然是當地最主要的戲劇品種。

詳細如下

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於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而且這一劇種歷來受到山西中部廣大群眾的歡迎、喜愛,因此稱中路梆子。

中路梆子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的風格。

中路梆子源於蒲州梆子,清道光、咸豐年間已經盛行。它吸收了蒲劇的許多特點,又經過許多藝人的豐富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以說,它是在蒲劇基礎上大膽突破和創新而形成的一種別具一格的梆子戲。

近百年來,中路梆子的一些前輩、老藝人對這一劇種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如孟珍卿(藝名「三兒生」)、張景雲(藝名「十三紅」)、高文翰(藝名「說書紅」)、喬國瑞(藝名「獅子黑」)及田桂子、毛毛旦、油樵旦等,在唱腔和做派上不斷創新、不斷改進,路子越走越寬,戲越演越精。尤其是著名晉劇演員丁果仙登臺後,由於她的艱苦戲曲舞臺實踐,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都有新的改進,對今日晉劇風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中路梆子最早主要活動在太原周圍,很容易吸收兄弟劇種的長處,融會貫通。因此,這一劇種演出範圍也隨之逐步擴大。抗日戰爭以前,已經擴充套件到河北西部、陝西北部、內蒙古地區。

在以上地區,相繼建立了固定的中路梆子劇團,演唱晉劇。

晉劇藝術大師丁果仙

晉劇,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產生的一個劇種,起初主要活動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轄的各縣。後來,由於發展迅猛,流傳地區逐步擴充套件,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直至成為今天山西省戲劇的代表劇種——晉劇。

蒲州梆子為中路梆子興起創造了條件

關於中路梆子的起源,曾經是晉劇史研究工作者多年爭論的一個問題。從我掌握的資料考證,中路梆子的起源應在清代咸豐年間為妥。因為在此之前,從大量舞臺題筆所揭示的山西中部城鄉戲劇演出中,主要為蒲州梆子、京都花腔班(今京劇)和江南絲竹班(南崑曲)三種,根本未見有關「中路梆子」的記述痕跡。

只是到了道光初年,被當時稱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復興,所謂「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時期,蒲州梆子北上,來到了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賈們的娛樂要求。於是,他們就以承包的形式,邀請蒲州梆子班社在中路演出,這就是中路富商承辦戲班的開始,但劇種仍為蒲劇。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及介休縣的吉慶班等。

到了咸豐初年,蒲州梆子開始冷落下來,此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發生,義軍一部於咸豐三年八月到達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其矛頭直指清王朝的首都北京。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包括蒲劇在內的外地劇種,很少再來中路地區演出了,致使中路地區出現了一個戲劇活動相對空缺的時期,這對酷愛看戲的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十分失望,於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閒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後期,經過眾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於在繼承蒲州梆子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並開始試點演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州梆子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等。

晉商力推中路梆子的形成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青睞。於是,以祁縣金財主為代表的太谷、榆次、平遙、孝義、介休等地的財主們,先後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

他們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其次,大商家還修建戲房院,購置蘇杭刺繡行頭,增添運輸車輛,制定演出計劃。

如戲班自負運輸,每個臺口大都演出三天,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開戲,戲班自辦伙食。每年農曆十月十五垛箱歇班,藝人放假,次年正月再來組班。班主巨集觀領導,具體事物由承事人、掌班人負責。

戲班不屬商業性質,盈虧全由班主自負。只是每到一處,將木製的、標有某某縣某某財主所承戲班名稱的虎牌立在前臺,以示誇耀,還要在後臺粉壁牆上題筆留名。這些舞臺題筆內容廣泛,成了我們今天研究晉劇發展史的金石之證。

隨著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財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興趣。他們也從蒲州請來藝人或招來兒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數州縣粗具規模。

比較出名的新承戲班有:介休的和盛班、徐溝的五義園、太谷的四盛和班、祁縣的雙慶園、太原的郝店班、汾州府的義慶班等。出名演員有一千紅、八百黑、王彩雲、雲遮月、天明亮、棒杵紅,以及鼓師楊青、宋興兒,琴師彭根只等。

經常上演的劇目有《和氏璧》《棋盤街》《春秋配》《御果園》《漁家樂》《趙家樓》《炮烙柱》《鋒箭頭》《吉慶圖》《落馬湖》《北天門》《撫琴》《偷雞》《掃雪》及崑曲戲《草坡》《慶頂珠》等。由於藝人的精湛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晉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戲,禿紅、吐醜、蓋陝西。人蔘娃娃、大嘴醜,後邊跟的一杆旗……」等戲諺流傳。

不過,此時的中路梆子在山西戲苑中仍是一枝新秀,而以金和班為首的蒲州梆子、以三慶班為首的京都花腔班、以鳴福班為首的江南崑曲班等仍活躍在中路地區,形成了多劇種並存、爭芬鬥妍的時代。

中路梆子在挫折中走向「市場」

可惜上述局面維持不久,一場前所未有的劫難發生了。光緒元到四年,山西與鄰省陸續遭受特大旱蟲等自然災害,在此情況下,多數戲班停演,藝人失散或喪身,就連曾經解囊資助的富商大賈也改變了初衷。到光緒六年、七年,中路梆子才開始恢復,起班社有原來長年包份制的娛樂性團體,變為以名老藝人承班、或以財主領銜承班的商業性經營組織。

此時,搭班藝人嚴重短缺,不得不就近收留中路籍貧苦兒童加入科班培養使用,他們經教學3至5月,便強行登臺,俗稱「犟出窩」。有的靠打罵體罰逼迫學戲,當時比較出名的科班有榆次流村的二保和班、清源杜村的喜梨園、孟封村的小梨園等。其中,二保和班培養的演員最多,幾乎遍及中路各地。

據《山西風物誌》

魔術起源於哪個國家,金魚起源於哪個國家

星星的太極 魔術起源於埃及。歷史上最早的魔術紀錄是在埃及,大約是在西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1823年發現的威斯卡手稿,文獻上記載了一位名叫德狄的魔術師,受召為法老王進行表演。他能將鵝的頭砍下,而斷了頭的鵝依然能走動,最後再把頭接回去恢復為原本的鵝。該紀錄描述了這名魔術師對鵜鶘和公牛也...

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涮羊肉起源於哪個朝代? 唐朝 宋朝 元朝

阿里 冬天裡涮羊肉是我們大眾喜愛食物之一,那麼中國什麼時候就有涮羊肉了呢?從考古資料看,內蒙昭烏達盟敖漢旗出土的遼早期壁畫中描述了一千一百年前契丹人吃涮羊肉的情景 3個契丹人圍火鍋而坐。有的正用筷子在鍋中涮羊肉,火鍋前的方桌上有盛著羊肉的鐵桶和盛著配料的盤子。這是目前所知描繪涮羊肉的最早資料。比遼壁...

朱姓的最早起源於什麼地方,油畫最早起源於什麼地方?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 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