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先說最流行的。當下最流行的,當屬三國魏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經》,市場上遍地都是,學者研究的資料也非常豐富,對於一般的讀者,已經足夠了。但是,有一點,讀者心裡要清楚,那就是注者經過了好多代的師承,從春秋、戰國、西漢、東漢直到三國,很多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
舉例來說,到了漢高祖劉邦之時,「邦」字就變成了「國」,以避劉邦諱;到了漢惠帝劉盈,「盈」字就變成了「滿」;到了漢文帝劉恆,「恆」字就變成了「常」;到了漢景帝劉啟,「啟」字就變成了「開」。如此下來,經過了西漢、東漢直至三國,原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最容易獲得的,也就可能是最偏離原貌的。
2樓:兵法大師
孫子兵法最好的版本是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吳九龍主編的《孫子校釋》,是用宋本孫子兵法和銀雀山漢簡本校正的,最接近孫子原著。《道德經》最好的版本是用馬王堆出土的簡本校正過的版本,因為道德經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儒家門派進行過篡改,與老子的原著相差甚遠了。
3樓:劉俊傑
《道德經》通行本即可,也就是河上公版本和王弼版本,其次是傅奕版本,再次是帛書版本、這個版本有一部分殘缺不全,最後一個是竹簡版本、殘缺的最嚴重,如果要是研究各個版本的差異推薦看《老子古今》,有各種版本原文對照,是作家劉笑敢走訪調研10年的成果。如果要研究《道德經》的思想建議看《零基礎讀道德經》,這個是以王弼版本為底稿,揭示老子《道德經》始於真知灼見止於至善知行合一的博弈思維體系。按照這個思維體系明瞭為什麼要做一個上進的好人,多為社會做貢獻!
4樓:赫宰是我的
如果初讀,古文還可以的話,我推薦曹操引注的孫子兵法。之所以選曹操引注的版本,主要是因為曹操本身就是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各人認為也是傑出的謀略家和權術家。他的時代背景相比近現代和孫子的時代相對更近,也就是侷限相對少,思想基礎相對接近。
而且,孟德公的註解本也是文言,相當於讀一部書領略兩個偉大的思想,效率更高。不過,即便是曹操引注的版本,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是要時刻明白所有的註解。
5樓:沉夜孤星
《道德經》任何個版本都差不多,哪個版本也不好理解,因此版本好壞就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能理解多少,悟到多少,做到多少。所有經典的文字都是工具,千萬不能拘泥於文字,文字就像過河用的船隻一樣,過了河就的舍舟登岸,真正靠的是實修實證實悟,一切文字都是言語道斷,一定要透過文字去感悟其背後的道理,然後付諸行動,才能真正學會《道德經》。
6樓:影子
就一般的讀者來說,建議以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經》為主,郭店楚墓竹簡本(不全)和馬王堆帛書版為輔就夠了,實在必要時,再通過河上公本和傅奕本進行印證,就能基本推斷老子《道德經》的原貌了。這也正是本人正在做的工作:以工科的自然科學背景和嚴密的工科邏輯,以春秋時期文化背景,去還原老子《道德經》的原貌。
7樓:道學書院
道德經最好的版本是《有無版·道德經》,是從"有無"的角度出發去讀懂老子,瞭解真實而又可愛的世界。
8樓:名
《十一家注孫子校理》新編諸子整合。這部書似乎推薦的人很多。當然向來別人提到這本書最大的讚譽就是,校勘精當。
而其實呢,把這句話的完整還原是:該作者對這本書的校勘非常詳實精確,但他在書中夾的理解和觀點值得一提。
9樓:沉夜孤星
老子先生《道德經》一書,是老子被迫辭去周「守藏室之史」之後,西出函谷關之時,受關令尹喜之所請而作, 分上、下兩卷,分別為《德經》和《道經》,共五千餘言。從老子先生的生平來看,《道德經》成書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485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2023年以降,《道德經》屢經人手,口口相傳,因此版本眾多,據說數百種,注《道德經》的人,不知幾千幾萬人了。
10樓:悟尾生
《孫子兵法》最好的版本是有曹操寫序的那種(詳情不清楚了,看過。記得一點點:尚武的要滅亡,倡仁的要滅亡……)。《道德經》沒有什麼深刻印象的版本。
11樓:冒霞文
《孫子兵法》自然是巜十一家注孫子校理》
12樓:在藥王山收腹的海豹
什麼版本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是偽版就行,把它們理解了,掌握住了,能實踐中運用了,就是最好的版本。
《孫子兵法》有幾個版本?哪個版本最好? 20
13樓:兵法大師
孫子兵法的版本很多,主要有三個。一是《十一家注孫子》版本,二是《武經七書》版本,三是漢簡本版本。分兩大系統:
傳世本與簡策本。傳世本就是《十一家注孫子》和《武經七書》,簡策本就是漢簡本。一般認為十一家是最好的版本,我不這樣認為。
我認為最好的版本是用漢簡本和十一家校注的《孫子校釋》最好,最精確。是孫子兵法研究會出版的孫子大全系列中的一個,吳九龍主編的。
14樓:輪勁
推薦李零的《兵以詐立》。李是北大教授,文字專家。此書講解非常詳盡,學界評價很高。可以看網上。
15樓:
有一個曹操注的我讀過,感覺還不錯。
道德經孫子兵法和鬼谷子在網上買那個版本好
16樓:隱
我建議你到實體書店去買,這種書盜版很多
17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道德經》,建議你購買貴州版的《老子全譯》(即貴州人民出版社編撰的《中國曆代名著全譯叢書》)。本書的特點是:註釋和譯文不但規範而且詳細。
《孫子兵法》,建議你購買《孫子兵法新解》(即施芝華著,學林出版社出版)。本書的特點是:由軍人施大校著寫,是按原文的字句點評並解讀。
《鬼谷子》,建議你購買《鬼谷子》(即王克平譯評,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本書的特點是:2023年的版本,書中廢話不多,只有12萬字,而且**合理,網上折扣價才4元多。
上述書籍均可在噹噹網購買,全是正版,而且可以享受折扣。
哪個版本的《孫子兵法》最好?
18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書局《十一家注孫子》;
解放軍出版社《三十六計》
19樓:月辛倫
中華書局《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同時包括了孫武與孫臏的
20樓:湯愛斌
孫子兵法,只講述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皮三十六計,全講述!
《孫子兵法》與《道德經》思想的不同之處
21樓:兵法大師
老子戰爭思想如此深刻地在中國兵學長河中打上自己的烙印, 與老子高屋建瓴地在他
所說的「道」的立意下論兵有直接的關係。老子正是依據他的哲學思想, 所闡發的獨
具特點的戰爭論及一系列的軍事謀略思想和戰爭指揮藝術, 才為中國曆代兵家所推崇
。我們沒有理由不正視《道德經》用與影響, 倒不如說是老子「 道」 的思想在軍事
領域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所以我們從來沒有把老子當作一個軍事家, 而把他當作哲學
家, 原因就在於此。老子在《道德經》中一開篇就講「 道」 , 而且反覆使用:「 以
道佐人主者」、「 有道者不處 、天下有道、不道早已」 等語言。孫子則是直接為言兵而言兵。《孫子兵法》一開篇就講:「兵者, 國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
不察也。」 這些都充分說明兩者的主旨、立意之區別。前面說老子為「 儉武」 論者也就是老子提出的「恬淡為上」, 老子的這一主張是直接從其「天下有道」的社會
理想出發的, 是直接反映其哲學思想的。而孫武則是一位慎戰論者, 他極力反對輕率
用兵。他一再要求「 明主慎之, 良將警之, 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很明顯, 孫子是
從具體交戰國的角度出發的, 是以用兵制勝為目的的。從字面上看, 老子認為「 兵者
, 不祥之器」 , 而孫子則認為「 兵者, 國之大事」 , 有人據此就說兩人對於戰爭的
態度有原則區別, 認為前者是消極反對之, 後者則是積極對待之。這種觀點並不準確,
我們只能說這是緣於兩人論述的主旨思想不一樣, 立意角度不一樣。老子論兵是依據
其哲學思想在論兵, 其論兵內容滲透著其獨特的社會理想, 重在強調「 儉武」 , 以
求「 天下有道」 。而孫武論兵則是就戰爭本身而具體地論述制勝韜略, 所以他把「
兵」 作為「 國之大事」 , 重在強調慎戰, 以求全勝。《道德經》所體現的用兵思想
顯然不是其主旨思想, 而只是對其主旨即「 道」 的一種輔助說明和在軍事這一領域
的和表現罷了。而《孫子兵法》 通篇是以研究軍事及其戰略戰術諸問題為主旨,
所有論述都圍繞此主旨而。因此, 孫武在老子的基礎上對具體的軍事思想多有發
揮, 而且具體得多、完整得多, 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在戰略論上, 孫武發揮老子的
「不爭而善勝」的思想, 創造性地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選擇論。他把用
兵之道分為「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 指出「善用兵者, 屈
人之兵而非戰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 百戰百勝, 非善之
善者也」 ; 只有「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這較之老子的善戰者「 不武」
、「 不怒」、 不之說, 要具體得多、完整得多。在戰術論上, 孫武在《孫子兵法》
《勢篇》中全面地發揮了老子的思想, 主張「 奇正相生, 以奇制勝」等。老子的思想
是建立在對現實社會和人生深刻洞察和體悟的基礎上的, 老子具有獨特的宇宙觀, 獨
特的對生命、人類的觀點, 老子談戰爭的目的自始至終是把它作為其.. 天下有道..
的社會理想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談的。老子在《道德經》 七十章中也講: 「 言有宗,
事有君」 。有人認為由於老子哲學中帶有個人理想化的成分, 因而使其論兵思想也帶
有理想化的特點, 從而使其有些論述過於理想化、絕對化, 而孫武在這方面則客觀得
多、具體得多, 也好把握好理解。實際上兩者立意不同, 角度不一, 是不應該作這種
簡單比較的。我們說老子是哲學家也正在於老子並不是站在哪一個具體交戰國的立場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問題, 老子的立意是從對人類終極關懷的角度來**問題的。而
孫子是從交戰國之具體立場來看問題的, 所以對他講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 、.. 知
己知彼, 百戰不殆.. 、.. 避實擊虛、出奇制勝.. 等思想我們就好理解得多。有人說
老子是一味反.. 武.. , 是理想主義者等等, 諸如此類的思想實際是對老子思想的誤
解。總之, 理解老子戰爭思想必須上升到老子.. 道..
的立意, 緊扣老子.. 天下有道.. 的情懷來理解。
老子並不是一味反.. 武.. 、不用..
武.., 因為老子知道這在現實中實際上是做不到的。在遭受外敵入侵的情況下, 老子贊同..
不得已.. 而進行禦敵自衛戰爭, 倡導要.. 善勝..
, 並且由此提出一系列用兵治軍原則,
而這些原則無不體現和滲透著老子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和重視生命本身價值的人生態
度。同時, 我們還看到追求健康與長壽也是老子思想的獨特之處。老子重視生命本身
的價值, 主張在穩定、平靜中頤養天年, 反對摧殘生命, 這也是老子思想中非常鮮明
的觀點。總之, 老子的立足點在於使 天下有道 , 認為天下無道是產生戰爭災禍的根
源; 孫子的立足點在於用戰, 強調道對於戰爭勝負的作用。四、老子謀略思想的精神實質道德經..具有特殊的語言方式, 其中有些語言很容易使一些初讀者無視老子情懷、不
明本末地把這一類話當作純粹的謀略來解讀, 如果再加以曲解甚至自以為得其意而把
這種心得也當成..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時, 這時候就真的會把《道德經》 當成講陰
謀的書來讀了。近人章太炎也說: 老聃為柱下史, 多識故事, 、《六韜》之旨, 著五
千言, 以為後世陰謀者法。 當然還不能說章太炎也認為老子是講陰謀的, 但章太炎在
這裡確實揭示出了這種早已存在的對老子誤讀、誤用的現象。可是老子提出「 天下有道」 的社會理想, 開出「道」 治社會的良方, 希望人們通過自身「 德」 的修養回
到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去正是針對「 人多利器, 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 奇物滋起
」.「智慧出, 有大偽」。 等後世所謂的陰謀現象的。老子講.. 絕巧棄利, 可謂非
常明確直接地表明瞭對搞陰謀的態度。司馬遷在其《史記》中認為, 老子修道德。本
來是講修養的書, 被當成.. 後世陰謀者法.. 的書, 這真是對老子的大冤枉和大麴解
。正如必須從老子之特定情懷和社會理想著手, 才能從實質上理解老子言兵之用意一
樣, 我們也只有理解老子之博大情懷和特定動機, 才能從根本上理解老子所講謀略思
想的精神實質。我們在前文中曾分析老子講的「 道」 不僅體現為一種情懷, 而且也
表現為一種規律。老子希望人們..「知足」 、「 恬淡」等不僅是作為一種德的要求,
而且本身也是順應「 道」的規律的表現。《道德經》 中所講謀略, 正如我們前面講
「柔弱勝剛強」 的道理一樣, 實際上是老子對道..的規律在應事上的揭示。理解..道
德經.. 之真義, 必須透過這些表面的語言方式, 看到其思想情懷和精神實質。老子講
的功成而不居、 上善若水、見素抱樸, 少私寡慾 、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處其
實, 不居其華 等, 這些都是偉大高尚心靈的體現, 老子談治國、用兵, 乃至處世中的
謀略, 都是希望人們如「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通過身體力行老子德的要求, 從而
做到按「 道」的規律辦事, 進而實現老子「 天下有道」的社會理想。這才是老子的
本意。《老子》 通篇都滲透著其博大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 天下有道」 的社會理想。在這樣一種偉大情懷之下, 怎麼能說老子是陰謀家, 是講陰謀的呢? 謀略和陰謀是
一字之差, 離開老子.. 道.. 的情懷, 就會導致失之毫釐, 謬以千里。規律是客觀存
在的, 老子的謀略思想是規律和情懷的統一。離開老子的情懷, 離開老子主觀動機來
談老子的謀略, 就失去了其根基和本源, 也就不可能準確理解並運用老子在《道德經
》中所講的規律, 而且也實際上造成了對老子思想情懷的根本背離。
《孔子孟子道德經莊子墨子韓非子》《孫子兵法》的時間是
有 孔子 這本書麼?是 論語 吧?你問的是成書的時間吧?論語 戰國初期 孟子 戰國中後期 道德經 春秋時期 莊子 戰國時期 墨子 戰國時期 韓非子 宋朝的時候後人把韓非的文章著作整理而編纂成書的,韓非當年,也就是戰國末期到秦初,他寫了 孤憤 等文章,當年還沒 韓非子 此書的問世啦 孫子兵法 春秋末期...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和聯絡,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什麼關係?
算是志趣相投吧。區別和聯絡如下 孫子兵法十三篇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但對於有些東西沒有細說,比如奇正相參,一般人很難運用,於是他的孫子孫臏和楊南柯就把這些戰爭理論用具體的案例去闡述。比如孫子兵法中說,兵貴勝,不貴久也,於是孫臏就實踐並舉出一個持久戰的例子,就是當我是被動挨打又無實力取勝時,就盡力拖著你讓...
學孫子兵法的心得體會,學習孫子兵法的收穫和體會
王御風行 提起 孫子兵法 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還可以背誦其中的名言警句。這是一部奇書,自問世以來歷來被奉為兵家寶典。雖然只有五千餘言,但內容包羅永珍 博大精深,涉及到戰爭規律 哲理 謀略 政治 經濟 外交 天文 地理等方面內容,以其博大精深的戰爭哲理 啟迪心靈的鬥爭智慧在中外軍事思想史上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