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狀元名天下,回家教書育後人指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7-16 09:30:03

1樓:乜絹

高中狀元名天下,回家教書育後人指教師隊伍應該是人才中的人才。

把考中狀元級別的人才來教書育人,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師人才隊伍知識水平和修養高標準要求,希望教師隊伍的知識水平和修養水平的高要求,用最好的人才做教師,希望教育的學生有更高的造詣。

擴充套件資料:

一介書生,考取狀元實在不易。全國無數讀書人,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特別到了清代,考到白髮滿頭仍然是個「童生」的不乏其人。

四五十歲中進士,人們並不覺得他年齡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就是這一歷史文化現象的生動寫照。如宋代共產生了118個狀元,據《中國狀元全傳》載,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37人,佔72.5%,最小的18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2人。

清代共有狀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19人,佔35%,最小的21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5人,最大的62歲。狀元之路絕不易於巴蜀之道。

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一個。科舉制選狀元肇基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2023年)最後一次科考,凡2023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約有七百多人左右,他們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因歷朝歷代多以文藝及哲理為取才的標準,雖然這些狀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為多。

其中較為人知的有,唐代的賀知章、王維、柳公權,宋代的張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廣、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但大多數的狀元,因為個人的因素或當時環境的牽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腳,有所作為,而終至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2023年12月16日,教育部舉辦新聞釋出會,教師工作司負責人指出,要注重日常管理,將師德師風要求融入教師管理各環節。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做在日常、嚴在日常,在教師的招聘引進、考核評價、日常監督與違規懲處等方面,嚴格師德師風要求,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師德考核注重對教師行為的約束和提醒。

健全教師入職查詢制度和有關違法犯罪人員從教限制制度,對於有嚴重違規行為的教師,終身禁止從教。

教師的其他稱謂:

先生——最歷史悠久的尊稱;

教員——港臺等地區最流行的稱呼;

園丁——最質樸無華的褒稱;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愛稱;

春蠶——最純摯的稱謂;

教練——是指導、訓練和督導他人,試圖完成某種使命或任務的人;

人類靈魂工程師——最富哲理的稱謂。

2樓:冰釋悅讀

釋義:(當年在高考中金榜題名的狀元,在進入大學的校園後,通過長期的學習,學有所成後,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教書育人)。

「高考狀元」 一般指中國大陸地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高考成績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數是否加分分為「裸分狀元」與「加分狀元」。按照高考分科分為「文科狀元」與「理科狀元」。

另外還有「復讀狀元」

長期以來,高考狀元作為中國各地區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業價值和教育影響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關注。

高考狀元由於自身的知識基礎較好,進入大學校園後,通過長期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往往在大學就讀期間會再造學習的輝煌奇蹟。畢業後的就業前景也是一片光明。但是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的高考狀元會選擇堅守自己的夢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

真正優秀有理想有韌性的高考狀元往往會選擇迴歸到社會的基礎崗位,通過自己的智慧,為祖國各個方面的建設事業作出堅實的貢獻

高考狀元回鄉教書育人的重要意義:

1、由於自身學識淵博,可以對家鄉學校的學生起到更好的正面導向作用。

2、由於自身存在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可以號召更多廣大的優秀學子回鄉,為當地的家鄉教育事業作出更有成效的貢獻。

3、可以把自身存在的學習勵志故事,講述給更多的當地學子聆聽,激勵更多的當地學子發奮圖強,努力進取,考出新的佳績。

3樓:

高中狀元。回家當老師啦。

狀元之後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狀元之後是榜眼,榜眼之後是探花

5樓:內輪紫炎

第一名:狀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6樓:昝思厹

狀元之後探花之後舉人,特殊除外。

7樓:南風十月

金榜題名就是指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取中的進士,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是天下讀書入夢寐以求的

8樓:互與76人

榜眼、探花

詳見

形容「高中狀元」的成語有哪些?

狀元、探花、榜眼有何區別。分別的來歷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

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

榜眼專指第二名、

探花專指第三名,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

它為什麼叫「狀元」而不叫別的呢?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

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改稱「狀元」了

榜眼 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榜眼」之名要晚於「狀元」,終唐一代,沒發現有這個稱謂。

實際上,榜眼這一名稱與狀元、探花一樣,都是民間的習慣用語,並非官方用語。在朝廷正式發放的金榜上,只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

10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

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改稱「狀元」。科舉考試選狀元開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明、清時期,殿試的

一、二、三名,名稱確定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至於「榜眼」,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榜眼」之名要晚於「狀元」,終唐一代,沒發現有這個稱謂。

榜眼之名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

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

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唐朝的新科進士放榜在每年的春季,此時正是京城長安杏花盛開的季節,新科進士為了盡情慶賀自己中第,要舉行一場遊園盛會,稱為「杏園宴」。

挑選進士中兩名年少英俊者為「探花使」,負責到各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於是這兩個人便被稱為「探花郎」。也就是說,唐朝的「探花」只表示一榜進士中年齡最小的兩個人,與殿試取得的名次沒有任何聯絡。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榜眼專指第二名、探花專指第三名,才最終成為定式。

11樓:逸樂的草鞋

古代第一名到第三名

12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第一 榜樣第二 探花第三

1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14樓:匿名使用者

豆瓣上有非常詳細的說明,你可以搜一下

狀元、榜眼及探花的來歷

15樓:公****高分寶典

人文常識:古代科舉考試中的第三名怎麼稱呼?狀元、榜眼還是探花

山東2023年高考狀元,山東歷年高考狀元名單

山東2007年高考狀元,文科狀元都珊珊,濰坊人,理科狀元趙旭照,青島平度人。趙旭照,男,畢業於平度一中,高考總分714分 含20分特徵分 山東省高考理科最高分。今年19歲的趙旭照家在平度市明村鎮莊子村人。趙旭照興趣廣泛,英語尤其突出,曾得過全國競賽的一等獎,生物 化學也曾得過奧賽山東賽區的二等獎。平...

為何古代科舉第一名稱 狀元

狀元起初稱為 狀頭 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經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試前需遞送 投狀 即類似今日考試報時填寫資料的情形一樣。考試結束之後,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 狀頭 居首者因曰狀頭,亦曰狀元。自唐中宗開始,新科進士放榜後由 組織一場慶祝宴會,地點指定在長安當時著名的公園 曲江以示祝賀。又...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的一句名言,是什麼意思呢

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 就是寧可我對不起天下人,天下人也不能對不起我。出處 元末明初 羅貫中 三國演義 第四回 三國演義中曹操說的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意思是雖然我錯殺了人家,對不起人家,但現在也沒有辦法。我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三國志 原話是寧我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