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昔為三春蕖,今作秋蓮房。嚴霜結野草,枯悴遽未央。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生命是悲劇性的,「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三春蕖」與「秋蓮房」的意象暗喻生命由盛轉衰的變化。前四句中「難久居」、「不可量」、「昔」、「今」、「春」、「秋」等暗示生命盛衰的意象中無不貫穿著時間的線索。
「三春蕖」是對「榮華」的呼應,「秋蓮房」既暗示了生命的成熟,也預示了生命的衰老。盛與衰這一對立的意義包含在同一個意象之中。物壯必老,這是老莊的哲理,也是生命自然的規律。
然而,對生命更為殘酷的是「嚴霜結野草,枯悴遽未央」的無奈之境。「柔卉被霜,萎亂紛紜,根葉輒相糾纏」。(黃文煥《陶詩析義》卷4)暗示了人兩鬢披霜,發如枯草的暮年的衰殘。
「枯悴遽未央」句,生命的「半死半生之況,尤為慘慼,『未遽央』三字添得味長。」(《陶詩析義》)它是對生命衰而未竭的隱喻。
絕對的時間一去不返,以日月為標誌的相對的時間卻周而復始。「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生命被絕對時間捲走,它不能隨日月再回轉。
第一首詩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偶然性,第二首詩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重複性。生命屬於「我」只有一次,它竟由盛而衰變化得這樣迅速。「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這裡不再是「及時多勉勵」(第一首),嚮往未來,對時間的追趕與希冀,也不是「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第二首),立足眼前,對時間深深的遺憾與嘆惋了。來日不多,只能回首過去,在對往昔的眷戀中,依依不捨地步著時間的後塵,去追溯生命的足跡。
那句詩的意思應該是
絕對的時間一去不返,以日月為標誌的相對的時間卻周而復始。「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生命被絕對時間捲走,它不能隨日月再回轉。
2樓:植星郗帥紅
搜一下:陶淵明的《雜詩》翻譯成繁體字
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翻譯
3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
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雜詩十二首》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其二原文: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4樓:慕容胤懿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 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①淪:沈。阿:山嶺。西阿: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萬里輝:指月光。蕩蕩:廣闊的樣子。景:同影,指月輪。這兩句是說萬里光輝,高空清影。
④房戶:房門。這句和下句是說風吹入戶,枕蓆生涼。
⑤時易:季節變化。夕永:夜長。這兩句是說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⑥無予和:沒有人和我對答。和,去聲。這句和下句是說想傾吐隱衷,卻無人和我談論,只能舉杯對著隻身孤影飲酒。
⑦日月:光陰。騁:伸、展。這兩句是說光陰棄人而去,我雖有志向,卻得不到申展。
⑧此:指有志不得申展這件事。終曉:徹夜,直到天明。這兩句是說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2]
作品鑑賞
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於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
《雜詩十二首》的第二首《雜詩·白日淪西阿》與第五首《雜詩·憶我少壯時》,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蕩蕩者,廣大貌。景通影,輝與景,皆指月光。
起筆四句,展現開一幅無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正是光陰流逝。西阿東嶺,萬里空中,極寫四方上下。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此一幅境界,即為一宇宙。而蕩蕩輝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體現。
由此四句詩,亦可見淵明筆力之巨。日落月出,併為下文「日月擲人去」之悲慨,設下一伏筆。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樸素淡。
不妨比較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雖然境界相似,風格則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換不得「素月」。「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從晝去夜來之一特定時分,來暗示「日月擲人去」之意,此四句,則是從夏去秋來之一特定時節,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涼風吹進窗戶,枕蓆已是寒意可感。
因氣候之變易,遂領悟到季節之改移。以不能夠成眠,才體認到黑夜之漫長。種種敏銳感覺,皆暗示著詩人之一種深深悲懷。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和念去聲,此指交談。揮杯,搖動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這兩句意謂:欲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與我交談。
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酒而已。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大約即是從陶詩化出。
不過,陶詩澹盪而深沉,李詩飄逸而豪放(詩長不具引),風味不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
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此題第五首雲:「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飲酒·少年罕人事》雲:「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可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價值不能夠實現,此實為古往今來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詩中擲之一字,騁之一字,皆極具力度感。唯騁字,能見出志向之遠大;唯擲字,能寫出日月之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
上言中夜枕蓆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蒼涼無盡。
淵明此詩,將素月輝景蕩蕩萬里之奇境,與日月擲人有志未騁之悲慨,打成一片。素月萬里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呈露。有志未騁之悲慨,亦是心靈中之一境界。
所以詩的全幅境界,自然融為一境。詩中光風霽月般的志士襟懷,光陰流逝志業未成、生命價值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其陶冶人類心靈,感召、激勵人類心靈之意義,乃是長青的,不會過時的。淵明此詩深受古往今來眾多讀者之喜愛,根源即在於此。[3]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的翻譯
5樓:逯溪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嶺升起。 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
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 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6樓:公冶尋雲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 不眠知夕永。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①淪:沈。
阿:山嶺。西阿:
西山。 ②素月:白月。
③萬里輝:指月光。蕩蕩:
廣闊的樣子。景:同影,指月輪。
這兩句是說萬里光輝,高空清影。 ④房戶:房門。
這句和下句是說風吹入戶,枕蓆生涼。 ⑤時易:季節變化。
夕永:夜長。這兩句是說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⑥無予和:沒有人和我對答。和,去聲。
這句和下句是說想傾吐隱衷,卻無人和我談論,只能舉杯對著隻身孤影飲酒。 ⑦日月:光陰。
騁:伸、展。這兩句是說光陰棄人而去,我雖有志向,卻得不到申展。
⑧此:指有志不得申展這件事。終曉:
徹夜,直到天明。這兩句是說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2] 作品鑑賞 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
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於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雜詩十二首》的第二首《雜詩·白日淪西阿》與第五首《雜詩·憶我少壯時》,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蕩蕩者,廣大貌。景通影,輝與景,皆指月光。
起筆四句,展現開一幅無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正是光陰流逝。西阿東嶺,萬里空中,極寫四方上下。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此一幅境界,即為一宇宙。而蕩蕩輝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體現。
由此四句詩,亦可見淵明筆力之巨。日落月出,併為下文「日月擲人去」之悲慨,設下一伏筆。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樸素淡。
不妨比較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雖然境界相似,風格則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換不得「素月」。「風來入房戶,中夜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從晝去夜來之一特定時分,來暗示「日月擲人去」之意,此四句,則是從夏去秋來之一特定時節,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涼風吹進窗戶,枕蓆已是寒意可感。
因氣候之變易,遂領悟到季節之改移。以不能夠成眠,才體認到黑夜之漫長。種種敏銳感覺,皆暗示著詩人之一種深深悲懷。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和念去聲,此指交談。揮杯,搖動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這兩句意謂:欲將悲懷傾訴出來,可是無人與我交談。
只有揮杯勸影,自勸進酒而已。借酒澆愁,孤獨寂寞,皆意在言外。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大約即是從陶詩化出。
不過,陶詩澹盪而深沉,李詩飄逸而豪放(詩長不具引),風味不同。「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
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此題第五首雲:「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飲酒·少年罕人事》雲:「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可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價值不能夠實現,此實為古往今來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詩中擲之一字,騁之一字,皆極具力度感。唯騁字,能見出志向之遠大;唯擲字,能寫出日月之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
上言中夜枕蓆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蒼涼無盡。 淵明此詩,將素月輝景蕩蕩萬里之奇境,與日月擲人有志未騁之悲慨,打成一片。
素月萬里之境界,實為淵明襟懷之呈露。有志未騁之悲慨,亦是心靈中之一境界。所以詩的全幅境界,自然融為一境。
詩中光風霽月般的志士襟懷,光陰流逝志業未成、生命價值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其陶冶人類心靈,感召、激勵人類心靈之意義,乃是長青的,不會過時的。淵明此詩深受古往今來眾多讀者之喜愛,根源即在於此。
大家幫忙把這段話翻譯成個性繁體字
忚汻莪b 姟侢怉著過厾d 遺憾吥仿,懟伱d 諰淰壹兲壹兲璔哆,赽喓趫萯嗬。諰念倂b 能萇絀趐嫎,蔕 厾沵d 兲啌。侢陊 汾妕,僦侢哆給 汾妕,讓 樶蓯能哆想念壹汾妕,笑著茛沵說殸侢見。烠些溡餱,b 想裞話,蜷縮恠壹個角落,緊緊砽鉋著洎己。淢汻適寔壹種憾圄。憾凊d 丗琾呔復雑,想呔哆,呮澮溈難洎己。妚...
求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四》的原文
彭咿呀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觴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起筆兩句即是一人生態度之對比,為全詩舉綱。丈夫 即下文 當世士 志四海 言其進取心。淵明自己,則異乎 丈夫 之志,而但願 樂...
翻譯 不漏的翻譯成中文,翻譯 一字不漏的翻譯成中文
以下的翻譯 支付pdf.word等等格式 可以使用谷歌瀏覽器,設定自動翻譯,就可以翻譯了,或者直接開啟谷歌翻譯的網頁,把你的要翻譯的網頁的 複製到裡面,點選翻譯,有些特定的網頁不能翻譯的,懂日語的朋友幫忙翻譯一下,一字不漏的 porridgebroo這個人在用中文說話呢。catserval 所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