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內外 應當怎樣理解科學範疇和哲學範疇?

時間 2022-12-21 20:00:03

1樓:我存在主義者

科學與哲學有一個非常的區別就在於哲學的研究物件是不確定的,毋寧說哲學是始於"假定"的一門科學(詳見黑格爾的小邏輯),你說的"科學"我想是指自然科學,這是不科學的,你沒有真正理解科學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明白嗎。

馬克思說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哲學是不是科學的範疇,如果不是那麼他們屬於什麼關係

2樓:中意買

首先大家如果是準備學哲學或者已經是哲學的初涉者一定要知道,「哲學」'科學"這些都是一個代號。

因為現在的所謂科學解析不了哲學的理論,但是用哲學裡面的科學來說,哲學就包含在哲學的科學裡面。所以可以這樣說哲學是追尋本體的科學。可以說它屬於現代科學的任何一個系,也可以說任何一個系都包含在哲學的範疇裡面。

用宗教來說,是上帝 是阿拉 是佛 是道 ,到現在現代「科學」都解析不了這些是什麼,但是哲學的「科學」認為他們都是存在的而且蘊含著一切的一切。

3樓:圍觀者

西方原先的哲學是指科學的總和,直到現在歐美很多理論科學的最高學位都稱作哲學博士。

4樓:仙源渺渺

學科的分類是亞里士多德開創的。

(1)理論的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後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

(2)實踐的科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戰略學和修飾學);

(3)創造的科學,即詩學。

亞里士多德則認為世界乃是由各種事物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

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簡稱哲學)就是研究各種事物本身「形式與質料」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

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

他們屬於什麼關係:

那麼,哲學認為自然界有一種「原因」關係的存在。科學也有其研究的形式與質料存在的原理,物質與形式,運動,時間和空間等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要使一個物體運動不已,需要有一個不斷起作用的原因。

亞里士多德顯示了希臘科學的一個轉折點。在他以前,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力求提出一個完整的世界體系,來解釋自然現象。他是最後一個提出完整世界體系的人。

在他以後,許多科學家放棄提出完整體系的企圖,轉入研究具體問題。

哲學中的範疇指的是什麼?

5樓:小蠍兒

範疇就是約束個體行為的約束。

6樓:旁可居興

範疇(英文是category)意bai思是du類別,分類。在哲學上zhi,顧名思義,dao這個範疇指回。

的是為了認識世界在本答質上的,高度抽象的角度對世界的分類。就像這裡說的物質,精神等屬於哲學上的範疇分類。不同的哲學體系對世界的基本範疇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康德的十二範疇包括量的範疇(單一性,多屬性,全體性),質的範疇(實在性,否定性,限制性),關係的範疇(依存性與自存性,原因性和從屬性,協同性),模態的範疇(可能性與不可能性,存有與非有,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見雖然同是分類,但是這種哲學上的類別要比牛,馬,羊的這些日用分類深刻,抽象的多,而且是針對世界的本身的思考而言的。

什麼是哲學的五大範疇

7樓:河傳楊穎

五大範疇指的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是五大範疇,而不是五大原則)

1、內容和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內容和形式存在於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2、現象和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內部聯絡和外在表現之間相互關係的範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現象是外在的、個別的、具體的、片面的、豐富的、生動的,而本質則是內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單純的。

但是二者又是統一的,沒有脫離本質的現象也沒有脫離現象的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露和表現,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本質,二者不可分割。

3、原因和結果: 對立表現在:在特定的界限和範圍內,原因和結果具有確定的界限和先後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

它們的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可能性和現實性: 對立表現在: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則是已經存在的東西。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範疇,對立表現在:二者產生的根據不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統一表現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在一定的條件可以互相轉化,互相過渡。

哲學的物質範疇和自然科學的物質範疇是什麼關係

8樓:只睡不夠

區別在於:

(1)哲學物質範疇是對物質的客觀實在性這一共性的概括,而自然科學的理論是在一定歷史階段人們關於物質的具體形態、屬性、結構的一定層次的認識。兩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2)哲學物質範疇關於物質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而自然科學理論是可變的,是不斷髮展的。

聯絡在於:指導與基礎的關係。

哲學物質範疇對自然科學關於物質形態結構、屬性的理論的研究具有指導作用,而自然科學理論為哲學物質範疇的概括提供了材料。

9樓:提分一百

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哲學上的物質範疇是什麼???

10樓:**雞取

物質範疇就是包含物質以及與物質相互關係很密切的一類亞物質形態(比如實踐),即廣義的物質概念。

簡單說, 「物質範疇」就是對物質的概括和總結,是哲學的概念,既屬於意識的範疇,也是物質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對物質客觀實在性的反映。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具體的物質形態,即: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實在,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

11樓:匿名使用者

選c從具有無限多樣的結構、特性的具體形態中抽象出來的解析:哲學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具體的物質形態。

12樓:柿子女孩

與意識相對立的,即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物質(哲學物質範疇中的具體形態)的整合。一個更加巨集觀和完整的概念。

可能說的抽象了。。主要學完哲學後只會用專業術語解釋了。

13樓:西光靈

20世紀初,列寧對物質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學的規定:「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即物質是離開意識而獨立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哲學 怎樣理解人的價值,如何理解哲學上的價值和價值評價的含義還是馬哲的

所說的價值是非功能性的。這取決於人對自身終極價值或意義的理解,比如宗教,宗教的首要問題都是要解決人和自然的屬性問題,不同的宗教對人的價值何意義都有論斷,基於這一點,這種理解就成為人對選擇和行動或判斷的基礎。例如佛教的理解,就是萬物性空,那麼,人的存在就談不上有價值或意義。因此,人有沒有價值?完全取決...

如何理解「慎獨」的哲學含義,怎樣理解「慎獨」?

儒家對於 慎獨 之學的極端重視是眾所周知的。大學 中庸 力主 君子必慎其獨 自不消說,馬王堆帛書及郭店竹簡 五行 中亦大講 君子 儒家對於 慎獨 之學的極端重視是眾所周知的。朱熹則認為 獨 是 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地 對生活中的人或事要謹慎處理 怎樣理解 慎獨 慎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h n d ...

如何理解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

自然科學素養教育已成為提高國民綜合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和途徑,它不僅關係到個人對科學技術與社會關係的理解,而且關係到科學技術對人類 對地球未來的影響。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要求廣大公眾的理解,更要求廣大公眾的參與,包括決定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使它向著有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進行研究和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