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生活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傳統文化中,有個「七重日」的說法,據說在這七個日子中,正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吉日。這七個日子分別是正月正(春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六月六(天貺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陽節)。
結合古代陰陽學說,這七個日子可以看出,皆是與「陽」有關(陽數或節氣屬陽),這也是古代「以陽為尊」的體現,陽者君父夫兄也。
重陽節。九月初九,按照數字文化,九是陽數里最大的數字,稱「極陽」;兩個極陽之數相重,曰「重陽」。按照傳統觀點,「重陽處在乾坤轉變之中,乾德剛健;坤德柔和,二者兼備」。
九為極陽,又稱「老陽」,這樣就與「老人」有了聯絡;另外在數字文化中,取諧音,九有「長長久久」的含義,也表示了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在《西京雜記》一書中記載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是關於重陽祈壽習俗的最早記錄。2023年,國家把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年節。
推動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
關愛老人·網路供圖。
據學者考證,目前「重陽節」名稱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到唐代才有明確列為官方節日的記載。但是,一個節日的形成,顯然有其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源流。如上面所舉《西京雜記》裡的文字,就可以把重陽相關的文化推延到西漢時期。
但據《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可見在春秋時期,這個日子是與秋天祭祀相關的節日。現在重陽節曬秋習俗仍有保留。
重陽登高·網路供圖。
重陽節最重要的習俗,莫過於登高,因此九月九日又稱「登高節」。古代把九月初九登高,也稱為「辭青」,與三月三的郊外踏青相對應。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登高與「祈福辟邪」有關,起源於原始社會的自然山川崇拜和敬畏。
南北朝《續齊諧記》記載了「桓景登山避災」的傳說。恆景是當時一位有名的術士,他認為九月初九,人們離開家門,儘量往高處去,可保平安。而據西漢《小戴禮記·祭法》的說法:
「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這就增加了登山祈福的文化內涵。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愛的太太,我深愛的姑娘,相約重陽,駕鶴西歸,往生仙道,我見猶憐,如有來生,想與太太某某某共續前緣,我心愛的姑娘,一路走好。
九九重陽節寫一篇作文五十個字
3樓:使用者名稱用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另外是源於先秦,。《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
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 習俗每個地方都不同,主要有賞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紙鶴,吃重陽糕,喝菊花酒。
我陪奶奶過重陽節作文50字
講一份重陽節的作文五十字左右三年級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的這個時候,當春風開始吹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有一個特殊的日子要到來了。有一個偉大的故事又向人們講起,人們又一次開始反思那位偉人的思想,想那位偉人學習。那特殊的日子是3月5日,那人就是雷鋒。
人們在這個時候都會說:「渴藹的雷鋒叔叔又回來了!」
聽爺爺奶奶說:「雷鋒叔叔的精神鼓舞了兩三代的人,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我們沿著長長的小溪,尋找雷鋒的足跡。
雷鋒叔叔,你在**?」小溪說:「昨天,你曾經路過這裡,抱著迷路的孩子,冒著濛濛的細雨。
瞧,那泥濘路上的足跡,就是他留下的足跡。我們走到他的部隊,尋找雷鋒的足跡。雷鋒叔叔,你在**?
」歲月說:「昨天,他悄悄地在部隊中縫上戰友的衣裳、棉被,為部隊幹體力活。瞧,那棉被上的針針線線,那就是他留下來的…」
現在的我們是新世紀的光芒,我們擁有著初升太陽般的活力,我們擁有比四十年前更先進的科技,更先進的生活條件,我們也擁有更好的學習雷鋒的條件,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雷鋒呢?
不要習慣性的拿雷鋒「做好事」的標準來做好事,來要求所有的人。我們一千個人的心中就會有一千個人的雷鋒形象,生活中,我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我們能在周圍的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能把握珍惜一份時光等一些很平常的小事也是在學習雷鋒精神。學習雷鋒叔叔就是&小學作習一種精神,讓這種精神在我們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揚光大!
只要人人都像雷鋒一樣,那麼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美好!
希望以後每年我們都不要再說「雷鋒叔叔回來了」,讓雷鋒叔叔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我們並沒有把您遺忘,我們會把你永留心間!
「學習雷鋒好榜樣,艱苦樸素永不忘,願做革命的螺絲釘,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集體主義思想放光芒。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教導記心上,全心全意為人民,共產主義品德多高尚,共產主義品德多高尚!」這歌詞沒有華麗的言詞,但我相信,雷鋒精神將永遠伴隨人們一起走過春夏秋冬,走過流光溢彩的美好時光,永遠都不會消失。
三年級的日記怎麼寫50個字
5樓:匿名使用者
日記,就是把自己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記錄下來。
記日記並不是一件難事,我國著名作家冰心這樣說過:「心中有什麼,筆下就寫什麼,話怎麼說,字就怎麼寫;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思想感情發洩完了,文章也就寫完了。」
雖然每天寫下一些文字並不難,但是要堅持天天寫,一天。也不間斷,就不那麼容易了。這就需要有恆心,有毅力。
有不少小學生在老師的建議下都曾經記過日記,往往開頭一段時間興趣較濃,但過上一段時間(通常在兩三個月)便堅持不下去了。先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後來乾脆不記了。這是缺少恆心和毅力的緣故。
其實,恆心和毅力是可以培養的,培養恆心和毅力的最好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
每天晚上在睡覺前一定要在日記本上寫上幾筆,不寫咒筆便不睡覺。開始時可能會有「堅持」的感覺,記到後來,便會在不知不覺之中變為每天的「需要」了。
記日記與寫作文最大的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必須絕對真實,一定要是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和確實這樣想的,才用文字把這些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記錄下來;二是長短篇幅不限,結構方面也不要求「一定要像篇文章的樣子」,有話則長些,無話可短些。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很簡單。
記一件有趣有意義的事。把事情的發生地點,時間,事情中有關人物,事情從頭至尾發展的過程。按一定順序寫下來就行了。這真的要寫清楚50個字做不到。
重陽節的日記怎麼寫?
7樓:捷俊亥痴梅
寫重陽節發生的事兒,比如:今天我去我的外婆家,祝外婆身體健康什麼的,就行了。
孝敬父母的日記50個字左右
8樓:尋找你的他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遊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待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
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我們,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
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幹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
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重陽節日記怎麼寫,100字
9樓:18樓的花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
10樓:雨蕙
學會生存。我就去過就我家就不得不向**接我就哭哭哭哭。
重陽節日記怎麼寫作文
1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老人們的節日,於是學校就組織了去福利院慰問老人的活動。
我們帶著慰問品來到了福利院。只見這裡的環境真優美,一幢幢樓房撥地而起,綠樹成蔭,花草遍地,不亞於上海的居民樓。我們先是慰問表演,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極為賣力,把老人引得哈哈大笑。
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在窗簾後面藏著一個老爺爺的臉。我想:其他老人都出來了,為什麼這位老爺爺不出來呢「下面是問候交談,請同學們和老人們拉拉家常。
」主持人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好奇心促使我去那個老爺爺的房間。我輕輕推開門,老爺爺一看是我們來了便熱情地招待我們。
我看了看老爺爺,只見他的頭髮全白了,眼睛深陷在眼窩裡。我們替他捶背的時候,他雙手緊緊握住我們的手說:「好孩子,你們有這份心就夠了,你們這些孩子都不嫌棄我們,真好!
」我們又為老爺爺整理了房間,老爺爺連聲說謝謝。他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隱蔽的地方拿出幾塊糖說:「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拿著吃吧。
」我好奇地問:「老爺爺,您為什麼剛才不出去呢」老爺爺苦笑著說:「我發燒38℃,不能出去。
」「噢,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我們又問了老人許多問題,知道了他姓樊,今年78歲。
直到老師叫集合時,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今天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更明白了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更應該尊重老人,關心老人不嫌棄老人。啊!充實的一天!
重陽節來歷,重陽節的來歷?
回答您好。1.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2.重陽節 又稱 老人節 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
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來歷?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 老人節 因為 易經 中把 六 定為陰數,把 九 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 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 九日與鍾徭書 中載 歲往...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的來歷(簡略)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有現存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 呂氏春秋 季秋紀 九月 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 祭祖,以謝天帝 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