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多吃蔬菜呀
這個道理就像是「人不患其不知,而患其知」的道理,對於人生來說,我們不缺乏瞭解自身長處的眼光,但是缺乏的是瞭解自身長處應該停留的地方,所以世人總是在看到自身優勢的同時,而犯自以為是的錯誤,拿著片面的優勢耀武揚威。
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一種人,並不是沒有任何才能,而是當他知道自身具備某些片面的才能之後,就拿著自己的才能自以為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它所具備的才能,不僅不能成為人生的優勢,反而會成為人生禍患的根源。
因為當無法收斂優勢鋒芒的同時,優勢的鋒芒必定也會傷及自身。
《列子》之中就有一個「知賢而不自賢」的故事,其中是這樣說的:
精神充沛的人往往驕矜自持,孔武有力的人往往奮勇自大,剛愎自用的人不願意聽到別人口中關於自己的過失,正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具備了相應的優勢,所以因為優勢而形成過於自大的毛病,這就不是賢德之人所具備的智慧。
而真正有賢德的人都喜歡任用年紀大一些,智慧已經過巔峰但不會亂性的人,這樣的人能知道自身的優勢,但是絕對不會因為自身優勢形成鋒芒。
《莊子》:人皆知有用為用,卻不知無用之用。
所以對於一個治理國家的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如何找到賢能的人,而不是總是刻意表現自身的才能。
就像劉邦和項羽兩個人一樣,論及個人能力,項羽的素質以及修養遠在劉邦之上,但是正是因為自身的優秀,而養成了自以為是的弊病,最初韓信、英布、范增都曾輔佐於項羽,但是項羽卻對他們持懷疑態度。
2樓:檢曼辭
莊子有關於「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的說法。《莊子•人間世》篇末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以往解莊者大多著意於莊子對於「無用之用」的標舉和張揚。不錯,莊子要人從對於「有用之用」的知以達其對於「無用之用」的知,但此並非莊子思想的全部。「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都是從「用」的立場觀物,此外,還有不以「用」的立場觀物、待物。
從不以「用」的立場觀物、待物而言,「無用之用」亦是有侷限的。莊子不僅要人突破「有用之用」的藩籬,以達到對於「無用之用」的知會與把握,更要人突破「用」的藩籬,以達到不以「用」的眼光和立場觀物與待物。不以「用」的眼光和立場觀物、待物,才是莊子所期許的最高思想境界。
所以,在莊子哲學的視域中,關於物以及其用,有三個層次的分界:「有用之用」、「無用之用」,以及「無用」。
一、「有用之用」
人從實用功利的立場觀物,物於人而言,有「有用」與「無用」之別。
所謂「用」,是指一物能夠滿足人的某種具體需要的用途,亦即某物的具體功用和實際價值,或曰使用價值。有用之物必有其用,因為有用方被稱作有用之物。有用之物之用,簡稱「有用之用」。
有用之用是具體的,是人所共知的,如樹木之用、葫蘆之用、牛馬之用等。
相對於物之有用的,是無用。無用是某物不具有能夠滿足人實際需要的性質。因為不具有能夠滿足人實際需要的性質,此物亦可被人看作無用之物。惠子向莊子抱怨:
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逍遙遊》。下引只注篇名)
在惠子看來,
3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無用之用」非無用,它有它自己的用處,只是人們一般沒認識到而已。
一句話概括就是:
小有小的用處,大也有大的用處,大小物件只是用處不同,並沒什麼有用無用之別。現代我們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裡每個崗位都有每個崗位的作用,要大家不要妄自菲薄,每個人都很重要,大家是一個整體一個團隊。
4樓:moon井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東西的用處,卻不知道沒有用的東西的用處。
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是什麼意思
5樓:蹦迪小王子啊
「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意思是說:人們都知道暫時有用之物的用途,卻不知道暫時無用之物的用途。
其意思是事物需要辯證的來看待。其實這就是說有用和無用是相對的,一個東西此時無用並不代表永遠無用,相反,此時有用不代表一直有用,辯證看待事物本質,多角度想想,或許無用和有用只是一念之間或者說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而事物折射出來的效果也就不同了。
出處:「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這句話出自《莊子•人間世》。
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唐玄宗時期尊奉為為「南華真人」,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是出自哪句話
6樓:物流鄭學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意思是:
山上的樹木皆因其自身的用處而招致砍伐,油脂因其可燃而被燒掉。桂樹因其皮可用於食用,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該句出自莊子的《人間世》,《人間世》的中心是討論處世之道,既表述了莊子所主張的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也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
人皆知無用之用,那麼有用之用呢?
「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知道用的人是最有用的,而不知道沒有用的人用是最沒有用的。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8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這個很契合莊子的一個故事。惠子說:「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
立之塗,匠者不顧。」意思是說他家有株大臭椿,主幹疙裡疙瘩,枝幹曲曲彎彎,不合木工需要,啥用也沒有,長在路旁,過往木匠誰也不願看一眼。莊子勸他,「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逍遙遊》你可以去查查的啊。在莊子看來,大臭椿之材,不能用於建築和做器具,看似無用,但若將其樹之於廣袤的曠野,不加傷害,任其蓬勃,那麼,它既可改善和美化環境,讓人們得以在美好的環境中逍遙無為;它還可供人們審美,讓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詩意地棲居,看似無用,實有更大用處,是一般看似「有用」而實為小用的樹木所無法比擬的,只是庸常之人看不到、不會用罷了。我覺得你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寫,或者直接引用這個例子來來議論。
9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個匠人石去齊國,來到曲轅,見一顆被世人當做神社的櫟樹,其樹冠大到可以遮蔽數千頭牛,樹幹足有十丈粗,樹梢高臨山巔,離地面八十尺處方才有分枝。觀賞的人群像趕集似的湧來湧去,而這位匠人連瞧也不瞧一眼,不仃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卻在樹旁看了個夠,急忙趕上匠人石,問:
「自我拿起刀斧跟隨先生,從未見過這等壯美的樹木,可先生卻不肯看一眼,這是為什麼呢?」
10樓:李婉瑩說遊戲
《莊子·人間世》篇六:無用之用,有用之用。
如何理解人類社會是客觀的,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
悽清的小白鼠 客觀實在是物質的惟一特性,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它是萬事萬物共同本質和共同特性的抽象。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泊 花鳥蟲木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類社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等等,這些所有的 實實在在存在的 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萬事萬物共同具...
如何理解「人定勝天」這句話,如何理解「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與敬畏自然 美國拍攝的關於星球大戰的電影,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其中有一部描繪人類在面對外星人時,是如何大規模出動飛機 大炮和裝甲車來壯膽的。結果,它們在外星人的神祕 下瞬間灰飛煙滅,倒是人間柔弱 優美的 最終將外星人 事實上,隨著人類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現代人所面...
怎麼懂人性,如何理解人性?
顏沫沫 人性,顧名思義,是一個人身上具備的區分於其他動物的,人類特有的,且共通的一些特點,或者品質。說人性,性本善和性本惡的都有,尤其是在一些不同宗教裡他們對於人性的理解略有偏差。生活裡,感覺一般主動提到人性的,更多的是偏向說不好的一面,比如因為一個不太好的事情,大家會想到,哦,其實不意外,這也是人...